春節已過,人們逐漸要返回到原本的工作崗位當中?;仡櫞汗澕倨谥斜粏柕降母鞣N問題,簡直想自己挖個地縫鉆進去。工作五年,無房無車,無存款,如果沒有原生家庭的支持,自身抵抗風險的能力等于零。不清楚到底是怎么走到了這一步,明明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卻一無所成。直至今天,看到一篇公眾號推送的文章里提到了“窮忙族”一詞,才恍然覺得,這說得不就是我嗎?
2006年NHK制作的這部《窮忙族》系列紀錄片,隱約揭開了日本社會在光鮮外表下的陰暗面:
不管男人還是女人,年輕力壯還是白發蒼蒼,不管你有沒有讀過大學,也不管是單親家庭,還是幾代同堂的大家庭,你都有可能成為“窮忙族”:薪水不多,整日奔波勞動,卻始終無法擺脫貧窮。
看了記錄片中描寫的各種窮忙族的日常生活,感覺自己除了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外,其他情況跟這些窮忙著的人很相似,每天渾渾噩噩地做那些技術含量低的工作,然后吃飯回家,第二天再循環,就像是一個不死不休的局,受困其中,無法擺脫。我問自己為什么會這樣,偶然翻開的《史記》給了我一點點提醒:“無財作力,少有斗智,既饒爭時”。這句話的意思是:“在你不擁有財力的時候只能靠體力去賺錢,在你財力不足的時候就要靠智力去賺錢,在你財力雄厚的時候就要靠對時機的把握來賺錢”。而我正好處于第一階段“無財作力”。作為沒有一技之長的人來講,我只能做這種替代性高而技術含量低的工作,隨便別人就可以將我替換掉,生活沒有保障,更何談改變生活。
現在我還年輕,一旦如紀錄片中的窮忙者,到老了還沒有一技之長,又失了業,很難想象會淪落到什么地步。掩蓋在忙碌的現狀之下的真實狀況,就像是一個大棒,打醒了我。單純賣苦力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只有獲得難以被人替代的一技之長,才能走到哪里都不用為生計發愁。
為此,我需要改變“窮忙”的現狀。
首先,要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有哪些方面是可以得到改善的,找出堆滿時間的雜事,梳理出輕重緩急,盡可能多完成有價值的事情,給自己騰出時間去進行下階段的學習。其次,改變“戰略上的懶惰”,做好年度規劃,給自己找出要實現的目標,讓自己不能白忙。最后,設定好期限,以一年為界限,給自己的改變大計一個deadline。
2017年已經過了十二分之一,希望今年我能不再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