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死亡這個宏大的主題,我們通常是軟弱無能,蒼白無力的。何況是安慰那些因為親人好友去世而陷入痛苦中的人。
誰說學習面對死亡,再走出來,不是一門生命的功課。
我的第一次與死亡短兵相接,是在初一的時候。只是那時候都沒做好準備,就讓死亡悄無聲息地鉆了進來。一個從小對我極疼愛的鄰居,我從來不知道她的名字,只因為她住在三樓。我便喚她三樓婆婆。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外婆看不過八十多的婆婆一個人獨居,每每都呼喚她結伴做“菜“友,大早就一起去農批市場買菜。有事沒事帶上我去三樓婆婆家作客嘮嗑八卦,拉長敘短。小學的我臉皮極厚又饞嘴,仗著她對我的慈愛,在她的帶著檀香味道的家“為所欲為”,兩個老人把自己的大半身體埋在柔軟的皮沙發天南地北地聊天,我就抱著她一套童趣的皮卡丘抱枕不撒手開始在她家探險,翻翻這里,找找那里,轉了一圈才發現新大陸一般看到大廳里點香的暗紅色供奉的立柜,把腦袋鉆進里面看牌位寫什么,房間的上下床,爬上爬下找“玩具”。有耐心地在三樓婆婆眼皮底下打開電視柜下所有的抽屜,看到零食就往嘴里,當成自己家。
外婆和媽媽總是挪揄我每次都像個跳蚤,沒點女孩子的矜持。但她從來都是不說什么,只是縱容和寵溺我,新年都是在我放學路過她家門口,透過欄桿的草綠色鐵門,笑瞇瞇對我招招手,讓我把手伸進來,我搖頭她就顫顫地打開門,用我最愛的椰子糖迎接我。
照大人說的:一定要推托說不要。可是我的手卻是很誠實的拿。一上樓梯就迫不及待打開扯出了一張粉紅錢角,偷偷盤算著吃喝玩樂。
三樓婆婆不知道她早就做了我心里紅包排行榜高居榜首的人。我連蹦帶跳歡呼雀躍地捏著有分量的利是,小心翼翼放進三樓婆婆送我的珍珠小包,每天撫摸一陣。
凡事都有如預兆般巧合,逃不過宿命的捆綁。
升初中以后三樓婆婆很少在這邊住,但是大包的零食,中秋的大班冰皮月餅,新年的紅包卻還會送達到我手上。問外婆,她含糊不清地說:“她去敬老院啦,她有高血壓老毛病了,需要有人照顧?!蔽冶銢]有往心里去。
有那么一天,家里的飯廳的燈掉下來了。媽媽說,沒什么好事。又過了許久,放學的我,看到了三樓婆婆的落灰的大門突然敞開了,我按捺不住欣喜的腳步快步上樓,悄悄的把手扶在門框上,半個頭探進房里往里瞧瞧那個往日總埋在沙發里的彎彎的腰。只見一群氣質不凡的中年人在熱火朝天地忙碌:打掃,把圓桌撐開,擺了月餅和其他水果零食。眼尖的我發現神臺上層換上了新的牌位,上面多刻了金色的名字。
大人們平日悄悄的對話里半埋半掩地搖頭和嘆息水落石出了,我愣了許久。中年人們忙碌中似乎發現了我,忙不迭地招呼我這個平日被他們的母親念叨在嘴邊的孩子進來坐坐,我隱約明白了什么。無力地扯了嘴角的皮笑一下,找了一個什么理由,默默的退了出來,拖著沉重的步伐往上爬樓梯,離開那扇草綠色的鐵門。
以后,再也不會有那個佝著腰的笑臉,招手讓我進門了。我的心里像被酸澀和冷酷的翻滾海浪反復繾綣。一夜無眠。
三樓婆婆又是怎么樣一個人度過無數個日日夜夜,那時候是怎么的冷清,現在就有怎么的熱鬧。
那些作為她的兒女們,反倒陪著個牌位賞起中秋團圓月?過起九九重陽節?
媽媽碎碎念如自言自語般對我說說:“我說嘛,我們燈掉下來那天,三樓婆婆那天去了,真是沒好事……”
突然,就想起小時候的自己,傻傻的,因為一個人人必定的結局,環抱早已熟睡外婆的背,把一晚的眼淚都訴說給枕頭聽。
后來,慢慢也能夠明白。三樓婆婆親愛的孩子們,不過是為生活摸爬滾打的平凡人,在年復一年的團聚的日子里,敬拜中,悼念離去的親人。體味一個失去才會真正領悟到的道理:子欲養,而親不待。
? ? ? 有個朋友安慰我這個不懂安慰人的人:“在對方這樣不開心的時候,什么安慰的話都不用說。只要讓對方知道你一直在他身邊就好?!?/p>
珍惜眼前人,你的陪伴,他懂你在。面對風風和雨雨,面對這門必修的生命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