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心里都住著一個本我的巨嬰--《巨嬰國》

電子書看了四分之的時候顯示“本書已下架,部分內容不再支持購買和閱讀”。可是已經欲罷不能,記得有人分享過,但拿到的版本被閹割的厲害,再去百度上找,居然找到了全文版的。

最早看的心理學方面的書記得是一位香港人寫的《登天的感覺》,還記得作者的一個重要觀點:心理學家能夠給心理咨詢者最好的感受,就是成功咨詢后,讓對方覺得所有的觀點是他自己想出來的。

心理層面的問題,常常是我們很多日常行為的底層原因,小到分散的個體心理大到聚合成為國民性的集體無意識。每個人會對照自己的行為習慣,思考作者的觀點,看看有哪些符合。有時候我們也容易混淆哪些是“人性”哪些是個人或某一群體的心理。

“巨嬰”就是指成年人但諸多思想和行為仍然還處于嬰兒意識的狀態,確實很形象。對應到國民性上,這個嬰兒還專指6個月前的嬰兒。作者論述嬰兒的三個主要特征:共生、全能自戀和偏執分裂(“絕對禁止性超我”——只需我做不許你做),在成年后被展現的淋漓盡致。

人的心理追本溯源都跟嬰兒時期有關,也許你早已經忘了已經發生的具體事件,但某些事情不可避免地在你的意識層面留下了印痕,從而可能影響你一生的時間。

從成長階段劃分,孩子(從前)是我們的歷史,我們(成年)是孩子的未來。了解了心理學其實也同時了解了怎么教育孩子及與家人之間的相處,從而讓人活得更自由。

節選書中部分觀點如下:

一、共生關系產生出三種現象:到處找媽,集體主義和統一思想。

二、因為共生,“所以在中國的家庭中,所有人為所有人操心,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的事也是你的事”“集體主義的真相是,個體的心理發展水平太低,導致大多數人的里子是破碎的,必須千人一面,用共生的方式,追求和他人融合”。

三、共生衍生出中國家庭,父母把培養孩子看得無比重要,甚至可以忽略自己的感受:“一代為了下一代而活,于是,生命的價值在一堆看似高尚的選擇中指向終極的虛空。并且父母把自己和孩子捆綁(寄生)在一起,并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當然這里還有個“養兒防老”的傳統思維,如果需要論述它的不合理性應該超出了本書的范圍。)

四、“投射性認同”可以將自己的心理通過夢境的方式投射出去,對于解讀心理問題很有幫助。比如夢見怪獸、龍(我自己確實夢見過不止一次)等。

五、“集體主義的道德即犧牲小我為大我,犧牲小家為大家,所以對外人好對家人不好是集體主義文化的標準產物”。

六、孝順或聽話哲學,其實只不過是巨嬰水平的殘酷權利味兒,和不安全感結合在一起,也許它們才是中國家庭輪回鏈條的線

七、嬰兒成長的家庭形態,比如嬰兒自我意識的構成、孝順、比如共生性質的“關愛”等。

很多現象都已經整合到我們的文化里,似乎變成了基因代代相傳。

我總在想,就算我們在心理學層面似乎提升了自我認知,那對我們的未來以及和這個社會中的其他人的關系有多大的參考意義呢?書里也給出了些許的答案,比如:愛是回應,是看見,是鏈接;比如:自我歸罪發生挫敗后,健康的方式是,事情層面上自我歸因,同時客觀歸因外界;比如:童年期的養育,就像父母給我們種下了一顆種子,你被允許做自己,而且你體驗到了黑色能力可以被如何被轉化,這有多美好,并且,你還將父母內化到心中,成為你自我觀察的一面鏡子。

給孩子的愛不是要換取ta的聽話,因為“我都是為了你好”;而是ta也要認同這份愛。就像我聽到的那句話:父母“為了孩子好”是個偽命題,父母幫助自己的孩子實現ta內心的愿望(成為ta想成為的人)才是真正的愛!

如果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需要證偽,書中關于嬰兒的想法確實無法證偽,況且,人的很多行為表現方式也有單一性,只能通過個案進行總結,所以很多情況由“精神分析發現說明”代替了,不過作者對心理投射和形象化的邏輯推演倒也能順理成章邏輯自洽。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腦中總是浮現那年夏天的傍晚,在廈大沙灘上的情景:一位過分打扮的小姑娘抱著把彈不出幾個音的破吉他,被媽媽領(逼)著,在游客堆里“賣唱”。不僅僅是唱歌,還得學得像電影里的大明星,賣力地討客人的歡心。那種扭曲,想起來就讓人心疼。這種與年齡極不相稱的心智——沒有童話只有現實社會生硬的生存法則,究竟會讓這個孩子長大后變成什么樣?真的無法想象。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通過一些事,發現自己存在嚴重的拖延癥,最近做了一次深刻認知,我到底活成了什么樣,我總是把事物想象的很美好,給自...
    千羽塔羅師閱讀 120評論 0 1
  • 三九第一天,本應是中國北方最冷時節的開始。這個冬天確實到現在還不算太冷。藍天沒有一絲云,就是晚上的溫度也不過零下四...
    漫游家閱讀 488評論 0 0
  • 別了,2016;你好,2017。 相信跨年夜晚上大部分人都在朋友圈里發了類似的感慨,再配上幾張唯美的圖片,以此來告...
    金小默閱讀 672評論 2 5
  • 《金文誠〈孟子〉學習筆記443,10-7-6》萬章章句下7-6》 【"以大夫之招招虞人,虞人死不敢往;以士之招招庶...
    金吾生閱讀 248評論 0 0
  • 笛聲悠揚 小區涼亭里 坐著一位老者 我從外面回來 腳步有些踉蹌 心也疲憊著 然而 悠揚的笛音吸引了我 駐足 聆聽 ...
    傾聽歲月閱讀 220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