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開書房門,發現老爸無精打采地坐在藤椅里,精瘦的身軀蜷縮著。我輕輕走上去,柔聲問:“老爸,你怎么啦?身體不舒服嗎?”
“哎,不想說了……”他長長地嘆了口氣,“沒勁……本來想畫畫的,一點興致都沒了……”他沮喪極了。
“發生什么事了?讓你這樣生氣?”我跟他共情。“也沒怎么生氣,都已經麻木了……”他又深深地吐出一口濁氣。“老爸,有什么情緒要及時發泄出來哦,要不累積這些負面情緒對身體不好……”
男人的社會地位不允許他們釋放自己的真實感情,他們除了發發脾氣抽抽煙生生悶氣之外還真的很少會像女人一樣傾訴以此發泄情緒呢……
“還不是你媽……”老爸的受害者模式開啟,“今天不是集市嗎?你媽一定要去,我是想畫畫的,結果她來了句:‘嫁給你真倒霉’……我氣得當時就吃藥了,到現在都沒緩過來……”
我靜靜地聽他講,仿佛看見一個內心遍體鱗傷的孩子,因為從小被各種嘲笑諷刺包圍,慢慢地他就不自信了,還把外界的負面標簽都內化成了自己,所以他遇到否定他就會像刺猬或者鴕鳥,我忽然明白了他為什么總是外表強勢內心脆弱,明白了他很多時候總想證明他自己的優秀……當我更多地傾聽,不加任何批判和自我中心,只是靜靜地耐心地傾聽,療愈就產生了……突然好想走過去把他抱在懷里……
我發現我這個愛的肢體動作只能YY,我們之間還不習慣這種擁抱式的安慰。我以后要挑戰傳統的父女感情!他也有一個缺愛的內在小孩……
“老爸,我知道你心里肯定很受傷……媽就是這樣的說話模式,說話動不動像尖刀,自帶刺刀氣質……所以我從小到大不喜歡下廚房,因為我一做不好,媽可以像連珠炮一樣把我炸死……”我有些夸張還帶著自黑的味道,爸被我逗笑了。“你還氣得半死她卻忘了她都說了些啥……”
老爸的神色開始恢復過來:“哎,幾十年都過來了,算了算了,我也不生氣了。你幫我去看看我昨天畫的畫吧……”
走到樓上書房,看著地板上的牡丹花,我真的是感覺不知道從何開口。按照我的標準那是沒有什么可以值得表揚之處。但是想想他的基礎,他學畫的目的,他現在的感受,我發現我需要謹慎說話——一句話讓人笑一句話讓人跳,我的話語會成全他繼續畫畫還是讓他徹底放棄,看目標!語言有超級大的魔力啊!
此時我多么慶幸我三年的覺察力練習起到了不可小覷的力量,我對我說話的起心動念都一目了然,他是沒有學習過的,不懂得內修,而且這個樣子情感已經非常脆弱……
“老爸,這次的調色效果好了很多,你看那花頭、葉子的用色,已經非常自然看著讓人舒服。”我發現他的神色明顯舒展了不少。尋找到可以圈點的地方,每個人都是喜歡被肯定認可的。當人有負面情緒的時候通常是需要給他愛的杯子蓄水的時候了。
“爸,你再看看你花頭的組合,還有構圖,你自己發現了什么沒?”我一一指給他看。“嗯,好像是太滿太散了……”因為是他自己找出來的,他完全沒有受傷害的表情。“爸,你很會發現自己的問題。那我們下次注意一下聚散是不是會好些?”我不指責不批評,只把問題轉化成下一步行動目標。
“嗯!是的!”他自己在那沉吟片刻。我知道他在思考。“還有呢爸,你這是不是用了宿墨啊?顏色發灰……”我指出事實細節。“對的。”他一點都沒受害。
我發現非暴力溝通中的描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當我們只是指出對方行為的不當而不是對他的身份進行否定時對方是不會生氣的。
“還有哦,你選的什么范圖?哪位老師的作品?都會影響你畫出來的效果哦。我是喜歡跟一流的老師學,這樣少走彎路,我喜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嗯,對的。我選的范本本身就存在你說的那些缺陷,也難怪學不好了,還是要去老老實實找名家名師的東西學。”
我給他找了一些現當代名人文人畫的范本,讓他自己對比范圖中的構圖、組合、用筆與用墨,他連聲說“對對!一對比就看出來了!我還是老老實實跟你學吧……”老爸這次是心悅誠服。“不用不用,我只是多看了一些好東西而已。你理論比我好,你多看看一流的東西,你的眼光和審美自然會不一樣的……”我發現我跟他說話也越來越謙卑了,真正地開始臣服自己了,而不像原來一樣為了證明我比他強,所以口氣會讓他很不舒服……
我發現當自己越來越注意內修,越來越注意覺察力的刻意練習,越來越注意提升自己的眼光與胸襟修養,說出來的話也越來越能讓對方舒服有能量。
時刻覺察自己說話的姿態、語氣、語調、起心動念,說成就別人的話,讓自己舒服、對方舒服是最頂級的人格魅力。繼續朝著那個目標修自己。這樣,我和別人的每個相遇才會是美好而有動力的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