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后期仰韶文化時期文物,1958年出土于陜西省華縣太平莊一座成年女性墓葬,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高35.8厘米,口徑23.3厘米。
陶鷹鼎
一直以來仰韶文化都以其出色的陶器彩繪出名,但是在眾多華美的陶器作品中,通過造型藝術標榜自己的存在者,尚只有此一件。它最早是被陜西當地一個農民在耕地的時候發現的,甚至當初還被無知的農民拿去當雞食盆。直到后來當考古隊在當地發現了著名的泉護村仰韶文化遺址,通過調查才發現了這件有5~6千年歷史的國寶。
整個鼎的造型古樸,沒有任何彩繪紋飾,整個鷹的造型雄壯威武,雙足粗壯,結合伸長的尾巴形成完美的鼎足之勢支撐著整個鼎身。鷹的雙翅后伸,胸前仰,體現出一種前撲的勢頭。雙翅圍繞過來之后自然形成了鼎內的空間,這是藝術造型與實用完美的融合,體現了幾千年前古人在制陶技藝和藝術水平上都達到了相當的高度。而怒睜的眼睛,自然彎曲的鋒利嘴喙,夸張的同時又近乎完美地還原了鷹的特點,使人難以想象這是一件文明形成之前時期的作品。放到今天,這也是一件極具藝術價值的陶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