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在即,我該拿什么告別仲愷?最近這個問題一直在我的腦海里縈繞,揮之不去。現在想回憶青春了,可以直接搭乘各種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飛回來,或不想勞累,也可以通過看文章看公眾號來獲取母校的最新消息,又或想要更立體直觀一點的,也可以通過全景VR地圖來看看仲愷現在的模樣。科技發展帶來的便利,我們都可以很方便地得到這些信息,但總覺得少了點什么。
今年畢業的我們有幸趕上母校的九十年周慶。霎時間,整個學校掛滿了喜慶的橫幅和各種標識。鮮花滿地的仲愷像前吸引了學弟學妹爭相拍照留念。南區的籃球場上停滿了一排排趕回來為母校慶生的學子們的小轎車。
那天我早早起來正要趕去一場招聘會的途中看到一個約二十七、八歲的年輕爸爸牽著一個約兩三歲的兒子漫步在通往男生宿舍的小路上。他旁邊那個穿著鵝黃色連衣裙的年輕妻子正一臉幸福地挽著他的手臂,輕輕地靠在他的肩膀上亦緊緊地跟隨著他的腳步。走到一處時年輕爸爸抱起了兩三歲的兒子,指了指不遠處的一棟宿舍樓,笑著說了句不知什么玩笑話,逗得全家開懷。他們的笑容,真摯又動人,是這陰天中的一抹暖陽,照暖了我的心,使我禁不住停下腳步來靜靜地觀望。
其實學校歷經九十年的風風雨雨,無論是宿舍樓還是小路,也不復當年的光華。我們沒有很多值得游客專門來游覽拍照的景點,也沒有大到去上課也要搭個校內公交,更沒有享受過像電視電影演得一樣美好的宿舍公寓生活。那仲愷里到底有什么值得一波又一波的學子涌回來?難道在網上看看仲愷全景VR地圖不夠嗎?是什么原因驅使他們再回到仲愷?大概只有他們自己最清楚。
而我猜該是一件對他們來說很重要的東西落在這里,帶不走,所以只能偶爾回來看看它還是否安在。至于這是什么重要的東西,我也就不可得知了。正如有一句話說“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我相信一千個仲愷人心中也應該有一千個仲愷。而仲愷里的哪些角落對于他們才是特別的,有意義的,能勾起他們記憶或情緒的,也只有他們自己才清楚。
大學四年,我們把四年的青春交付在這里,我們理應會對它產生不同的情緒。喜歡籃球的男生,面對球場是否還會想起在這里投籃的歲月;喜歡舞蹈的同學,忘不了曾在舞蹈室里揮灑青春;喜歡待圖書館的同學,對圖書館的一桌一椅也情有獨鐘。
現在的我們對這些的角落的記憶還是嶄新的。它明晃晃地在你面前時,你不甚在意。等多年以后,記憶褪色,或許它改了地方換了新貌,你才會拼命地渴望著從這里挖掘出它當年的痕跡。當再看到那點點記憶中的痕跡時,你是否也會淚流滿面。
想到這,我對一直縈繞在我腦海中的問題有了清晰的回答。和仲愷最后溫存的時光里,我要拿起我的手機,再重新好好逛一遍校園,走走平時經過的路,看看曾經忽略過的景,給仲愷拍拍小相,為記憶中的仲愷重新染上一層永不褪色的漆。
漫步仲園·海珠校區
每次經過這里,總是很羨慕藝術院的同學可以擁有一棟屬于自己學院的教學樓。經過大三大四的修整后,從外面看更美了。或許其他學校的同學無法理解我們的艷羨,但我們自己學校的清楚,我們學校少有一個院占有一棟教學樓的。物以稀為貴,這么想想就不會覺得奇怪了。
偶爾里面也會有一些藝術學院學生的作品的展覽。我去過兩次,其中一次尤為深刻。那是一次茶具藝術品展覽,因喜歡茶藝,那時真恨不得馬上認識一兩個藝術院的學生,讓他教教我怎么做出屬于自己的一套茶具。
即將畢業的我們,偶爾經過這里也會忍不住八卦說藝術院的學生很容易找工作,而且普遍工資很高等等。后來不知哪來的小道消息又說,其實他們并沒有其他院的想得那么美好,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一個道理。
大三從白云搬過來后,對于海珠校區的兩個飯堂流言很多。總的來說,就是南區飯堂的飯菜比較好吃,北區的娃被北區飯堂虐待到要經常過來南區覓食。
我剛搬去不久后,試了一下南區飯堂,驚為天人,感覺比小白云的好吃多了。后來又去試了一下北區一樓飯堂,記得那時候點了一盤很普通的白菜苦到從此不愛。
后來大四時北區飯堂重新裝修了一番,我們宿舍幾個去試了北區二樓的飯堂,突然又路轉粉了。臨近畢業前兩個月,我們對南區飯堂已經提不起食欲了。每天總想著去外面,去北區,去點都德或去其他更廣闊的世界覓食。
北區食堂旁有一棟明黃的復古建筑樓。以前不知是樹遮擋的原因,還是它的墻體沒有現在重新粉刷的靚麗,一直沒有留意到它。現在的它,著實讓我眼前一亮,流連不去,本想著再走進去參觀一下,卻看到門口處堆著一堆裝修用料,一個裝修工人正在里面忙碌,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校史館明黃色的建筑墻體與藍天搭配得剛剛好。
走到這里時已經是下午五點多了,我在外面拍了一張全景照后想進去參觀一下。然而管理員卻說不可以進去了。有點遺憾地繼續前行。后來再次經過這里時聽一個朋友說,這里只允許一些學院的學生來參觀,我們管院的是不被允許來參觀的。頓時對這樣的規定感到哭笑不得。后來和另一個朋友又經過這里時聊起同樣的話題,她又說并沒有這樣的規定,她已經進去參觀過了。看來我還是自己去親身體驗一把才行。
那天正好是清明,我看到石碑前靜靜地擺滿鮮花,以表達我們對先賢的緬懷和敬愛。對于廖仲愷與何香凝故居前的這塊石碑,我想表達出一種莊嚴而靜肅的感覺,故把圖片濾成的黑白。
出了北區后門往左走就是仲愷的后街。這里大大小小的店鋪都有一種老城區的感覺。低調樸素接地氣的裝修風格,讓人感覺親切而不膩味的熱情,就是這里的特點。
從后街出來繼續往左拐就是仲愷的后巷。后巷里有很多美食,食全食美的麻辣燙,東北餃子館的餃子和烤魚等等。
仲愷的招待所已經變成了學生公寓樓,之前部門師姐搬來海珠時住的就是這里。因那段時間我剛好在附近找到一份兼職,于是就在師姐的宿舍借住了一個暑假。在那段時間里,師姐們都熱情地接納了我。我真的很感激,只是我真的不太會表達出來。
回學校經過藝術院前的籃球場看到一位老人坐在欄桿的一邊一臉愁容,眼神在四處搜索著空瓶罐。而欄桿另一邊的男生笑顏如花,手里拿著的是老人想要的瓶罐。一條欄桿,一根柱子隔著兩個世界。
覺得當一個足球守門員除了有足夠的水平外,還需有一顆耐得住寂寞的心。當還沒輪到你表演的時候,你可以在一邊自娛自樂著。
學校的足球場似乎可以外借,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外面熱愛踢足球的協會或團體組織來這邊踢足球。我雖然不喜歡成為熱鬧的一部分,但我喜歡在該熱鬧的地方熱鬧一點。
有籃球場的地方就有青春。試問男生間的友誼有多少是在球場上建立起來的。記得以前部門有一位師兄特別愛打籃球,總在群里吼人出來玩一場。正所謂飯前熱身打一場,飯后消食打一場,打打鬧鬧間感情增進不少。
夢之源,大概是寄希望于仲愷成為夢想的源泉,夢想的發源地的意思吧。
這個復古的亭子孤零零地待在這里年久失修的模樣,好不可憐。偶爾看到穿漢服的妹紙來這個亭子取景,有時也會看到一些部門選擇在這里聚會。但個人覺得這里晚上真的很多蚊子,要注意防蚊蟲。另外亭子也是真的是年久失修,在拍攝過程中,我踩空了一塊木板差點摔倒在地。我估計著它要么繼續留在這里見證歷史,要么在不久將來會以安全為由被要求重修或拆離。想到這,我不禁想問設計者在這處設計一個木亭子的初衷是什么?
同一個亭子,這么看它,好像有一種秋日氣息的感覺。只是對于不高的我,手舉得有點酸。
走到這時,剛下課不久,有兩個學妹經過這里,我趕緊彎腰跪地拍了一張。對于我來說,來英東樓,一是為了幫班里同學交網費,而現在一個app就搞定了;二是從南區跋山涉水到一樓小蜜蜂箱拿中國郵政的快遞。
抬頭望去,英東樓內鑲住一片蔚藍的天。從這個角度看它,竟有點新奇。
昏黃的陽光穿過樓道的豎排欄桿為園內一棵孤獨的樹打下漂亮的光影。不知是上天的安排,還是設計者的精心布置,一切都美得剛剛好。
在校園里經常看到一些老人會在黃昏時分帶著自家的小狗出來散步,畫面十分溫暖。
在兩棵將百年歷史的大樹下,一個女生坐在長凳上靜靜地看書。她不是我的模特,而我也不是她的攝影師。我只是很喜歡這個畫面。
仲愷的喵不怕人,而我怕它。我在后面拍它,后來它發現后回頭看了我兩眼,突然就擺出各種嫵媚的姿勢供我拍攝。不得不說,這很上道。可是,有點胖胖的它,不適合嫵媚,喊它換一個也不理我。哼,我也拽!只留你一張背殺。
關于仲愷的喵喵,真的有很多很多八卦。有一次我和朋友搭電梯回宿舍,電梯門一打開,發現有只喵喵蹲在里面。我和朋友相看一眼不禁驚嘆,仲愷的喵都逆天了,還會坐電梯。雖然仲愷的喵有時候有點萌,但到春天時分,求偶時節,午夜時刻,樓下就響起一聲聲嬰兒哭似的喵叫,我們就煩不勝煩。對它真是又愛又恨的!!!
一直幻想著自己有一天可以早早起床拿上一本自己喜愛的書,坐在花園的石板凳上晨讀。晨風微涼,而陽光偶爾穿過樹林溫柔地打在我身上。美好的一天,從這一刻開始。
出了英東樓往左走,是一個顯少人來光顧的小花園。我在這里漫步,看到一棵樹下有這么一間可愛的小木屋在和煦的陽光的照射下猶如童話般夢幻。
在不顯眼的小花園旁是一間紅磚房,一盞孤獨的燈在靜靜等著。我在想它晚上有多久沒有亮起來過了。
去圖書館那么多次,有沒遇上這么一個女生或男生,讓你至今難忘。
外面的世界紛亂復雜,有時想要找個不引人注目的角落,靜靜地看上一下午的書,享受一個人的靜謐時光。
窗外的陽光是我世界里面的光,我心向陽,就無畏悲傷。以后的你,無論遇到什么棘手難過的檻時,抬頭看看,你仍有希望。
明明是廣州的春天,校園里的某種不知名的樹總是落滿一地黃葉,讓人錯覺以為到了秋天。
行政樓與英東樓之間的小花園,是個適合靜心的地方。有煩心或想不明白的事來這里靜靜地坐一會,會不會就豁然開朗了一點?
最近一直在構想怎樣拍好圖書館。因為很想拍圖書館的全景,但無奈正門周圍都被樹覆蓋住了,難以有個干凈好看的正景。正好那天在拍妹紙的時候,從這個角度看圖書館,很有感覺。有正景,有妹紙,照片就帶出了一個小故事。
下課啦,經過這里時,突然發現陽光卡在了兩棵樹之間,要去拯救它嗎?
很喜歡日漫的我,一直想找個機會cosplay一下。
看書看累了就休息一小會吧,老師來之前我會提醒你噠。
曾想著生命中有那么一小會可以像日漫的少女一樣倚在走廊的憑欄上靜靜地看書。
因為第一次穿日系校服,我們都有點害羞,所以跑到八樓進行拍攝,還老是害怕遇到熟人。心驚膽戰地度過了一下午。
從行政樓出來沒多久往左拐就會看到一片小樹林。要說學校里最富有生機,最有靈性的地方,個人覺得非這片小樹林莫屬了。樹林里經常會看到小鳥飛上飛下地嬉戲玩耍,流動的空氣清清涼涼的,十分愜意。特別是在日落時分,這片小樹林到處可以拍到很棒的漏光效果。我真的很喜歡這片小樹林。難怪有幾次還看到一些婚紗攝影團隊來這邊取景,當時不理解的,現在都已了然。
還是在同一片小樹林,只是不同的她。那天到了這里之后,我本來設想就是在左邊網內拍一些走路,澆花之類的畫面,但蚊蟲太多,還怕突然跑出個人來說我們闖入私人禁地之類的,我們就在外面站了一小會。本打算放棄這一個景了。后來,一陣風吹來,靈感就來了。我讓她站在中間瀟灑地來回走直線,最后抓拍到這一張。我真的很喜歡這張照片帶出的感覺,那種自由、灑脫的姿態。
看,又是一個漂亮的剪影。其實在這張照片中的視線會不由自主地被兩個主體吸引到。一個是處于三分之一位置的主體,另一個是處在小徑延伸線上的次主體。按理為突出主體我應該把那個次主體刪了或者背景模糊一下,可是對那對相約黃昏散步的老人就是不忍心下這個手。
走在小樹林的石板徑上看到落日的余暉把石徑上的一片紅葉照得通透發亮,我無法再邁開腳步,于是停下來記錄這美好的一瞬。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淇奧》
穿過小樹林繼續往計算機學院那邊走,就會發現前面也有個籃球場。籃球場內側擺滿了鮮花。那場景讓我有一瞬間的失神,想馬上昭告全世界我在仲愷發現了新大陸。后來回到宿舍說起這個地方時,卻發現宿舍的人其實早就知道這個地方了,好沒趣。不過,我在宿舍中心又發表了自己的新假想,會不會學校里面的大大小小的花盆都是學校自己栽種的呢?誰知道呢?
學校里總是有很多大大小小刻了字的石頭,之前看過一些關于這些石頭的來歷介紹,就是總記不住。而這一塊石頭,我既記不住它的來歷,也拍不出一種我最想要的效果。只能退而求其次,在幾張中選一張還可以的。
聽說踩鵝卵石有助于腳步血液循環,我一直很想赤腳從這一邊走到那一邊。
看過無數次校門的正面,卻顯少留意到它的背面。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從這個角度看的仲愷校門。
這座天橋是連接著宿舍和教學樓之間的橋梁。轉來海珠的這兩年里不知往返過多少回,但沒有幾次為它多作停留。上課了,我跟著前面的人快步地走;下課了,我隨著身邊人的步調快速走。不作停留,羞于停留,不想接受來自周圍人的異樣眼光。那時的我,為他人的眼光活著。
最近這兩個月,我為了攝影偶爾獨自出門拍照。經過天橋時,我停在那里駐足觀望,不僅發現這里的風景獨好,而且自己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懼怕來自異樣的眼光。在這里按下快門的那一刻,我弄清了東西南北的同時也找到了自己。
大四時,學校終于把南區進門左手邊的籃球場翻新了一下。籃球場終于又再青春了一把,很適合拍一些青春活力的小清新照。所以那天下午三點半到四點約了妹子在這里拍照,本以為到了下午三四點光線會柔和一點,沒想到陽光依然炙熱。紅色塑料板反射的光把人的皮膚照得發紅,不得以通過后期稍微調整一下。喜歡這一張照片的原因,不僅是因為里面有個我喜愛的朋友,還因為這張照片里有我一直很想拍出感覺的D棟宿舍樓。
我至今沒搞懂為什么中國很多商鋪,明明很微型,很小,貨物不是特別齊全,名字里也帶有超市兩個字。我猜可能是寄托了店主想把商鋪做大的美好夢想吧。
大四最后一個學期,辣條步上了正軌,研發了一款最近我特愛吃的新品種——親嘴燒。辣條一如既往地接地氣,起的名字確實有點好記。
對了,不止籃球場翻新了一番,旁邊的網球場也翻新了。估計網球協會的成員最近練起球來更帶感。畢竟我這個局外人看著都很想上場試一下新球場。
一直都想找個機會和朋友來這里玩上一兩個小時的網球,畢竟之前選修這門課時學得還可以。但被拖延癥所累的我到現在都還沒去球場玩上一把。
不久前想帶妹紙進去新球場拍照,但是意外發現上鎖了。難道這新球場還不予許非相關人士進場了?
可是,還是想畢業前進去拍一組作品,還想在那張凳子上靜靜地坐上一下午,獨自發呆。
新網球場再往里走,就是一個廢棄的足球場。兩個球門,顏色退卻,銹跡斑斑,孤零零地相望。球場的沙石堆里長滿了野草,遍地蕭條。
一直很想拍樹根,用樹根來表現一種頑強有力的感覺。在這里,放低機位后發現,這地表末端的樹根就像是大地的脈搏一樣,怦然有力。
不知道他們是約了一起來玩羽毛球的,還是在上課,但無論前者還是后者,我都覺得這個畫面很美好。
北區的貓普遍是圓滾滾的,南區的貓總是瘦瘦弱弱的。拍了好幾次仲愷的貓,我和這只被我叫作黑貓警長的貓遇到過兩次。這一次才留意到它腹部無毛的地方是它曾經受過的傷。老實說,它并不萌,甚至因為腹部那塊無毛的地方還顯得有點丑陋,也不知它是否因此而受到人類打罵或同伴的孤立或攻擊,但它看到我這個陌生人在拍它時,竟仍泰然自若地曬著自己的太陽。它有種獨特的魅力讓人過目不忘。
一生之中總有很多地方面臨選擇。
搬來海珠后就知道樓下有個小花園,但從來沒有想要早上來晨讀來跑步的欲望,懶是有的,蚊蟲多也是真的。
這就是C棟前面的小路。路面禁止停車的字樣,還真有點效果,起碼還給我一條背景干凈的小路。
本來很想調出一種很夢幻的風格,但覺得校園印象還是寫實為好,就收住了手。不妨試想一下,一個穿得很仙的女神坐在那塊小石頭上,把畫面修成迪士尼童話森林的模樣,那該多美!
不過說笑了,還沒達到那種水平。
來海珠兩年了,只有一次偶然經過這里時看到過這水池噴水。其余時間就像現在這樣沉寂。
這就是母校的偉大之處,永遠都是等你畢業后,才會有更多更好的福利。
小學畢業后,小學推倒重建;
初中畢業后,籃球場和部分教學樓推倒重建;
高中畢業后,翻新的足球場留給了后人享用;
大學畢業后,宿舍新裝的空調繼續留給師弟師妹享用;
這就是母校。
以前經過這邊時沒仔細留意,以為是某棟學生公寓樓,還略微為分配到這邊住的同學感到難過,因為覺得這邊的老鼠應該會很多。后來,再次經過才知,這棟宿舍樓住的并不是學生而是起早貪黑的飯堂大叔和阿姨。雖然南區的飯堂已經吃膩了,但是大叔和阿姨真的很辛苦。畢業了,真心地說一聲謝謝。
我覺得南區樓下的小花園里最有意思的就是這個像蘑菇一樣的小亭子了。
一只想要干架的花紋貓,看得我有點心慌,不說了,先逃命要緊。
大四的老師姐表示不知什么時候多了一個文化節。在宣傳文化節期間,學校里好幾個沙井蓋突然變得很萌,很有人情味。每次經過這都覺得很溫暖,有點喜歡上這個節日了。
很多大學里面都會有這樣的創業亭。雖然學校的創業亭比不得其他學校的好看、奢華,但應該算是挺有意思的,我尤其喜歡它門閘上的涂鴉。你覺得呢?
在這里吃了兩年的飯了。雖有時各種吐槽,但自從大三實習期間中午吃了好多次外賣后,才發現學校的飯堂還真算物美價廉不能要求再高了,畢竟這里又不是白天鵝,就算是白天鵝你又能保證吃兩年不會膩嗎?
一說到飯堂就想到飯堂的各種飯菜,一樓的蓋澆飯,皮蛋瘦肉粥,雞扒飯,最左邊角落窗口的煎蛋,最右邊角落的壽司卷和湯;二樓的手撕雞,麻辣燙,鐵板魷魚,宵夜,綠豆加西米糖水等等。
大三大四光顧得最多的一個窗口就是二樓最左邊的那個了。我們總喜歡排在短頭發阿姨那邊,因為短頭發阿姨打飯速度比較快,而且人又熱情記性又好,看到我們這幾個熟客總會問句:靚女,來打包啊!我們都挺喜歡她的,但到現在也不知道她的名字是什么。
一樓最右邊角落的壽司和湯在我們這屆大四時就沒再開了,還是很想念這家的湯,感覺他家的湯是真材實料去熬的,款款都有自己的味道。而二樓的湯,無論點什么,都是一樣的湯底,我大概喝的是味精加水。
那天去樓下打飯,在等電梯時,看到玻璃窗上點綴著很多晶瑩剔透的水珠,走近一點,隔著玻璃看落日,落日的余暉把天邊的云翳烘托得很輕盈,我忍不住按下手中的快門保存了這一刻的美好。
那天傍晚剛下了一場大雨,晚上的天空一碧如洗似的干凈,晴朗的夜空中還飄著幾朵白云。我洗完澡出來看到后,馬上架起三腳架拍了好幾張。
短短兩個月,我為仲愷的海珠校區就拍了好幾千張照片,一輪又一輪地篩選后,只留檔了我目前還算滿意的兩百多張,其中有紀實,有風景,有人像,有微距。本來我都想分享給大家,但又覺得篇幅過長,現在的篇幅也有點長了,故又忍痛刪減了一大半。雖然覺得有點可惜,但我會把它們放在我為自己寫的書上,留給自己日后回憶。希望這篇長長的文章可以愉悅你我。謝謝你看到這里。
如果你喜歡我做的這件事,或覺得我的作品還行,可以在下面點個喜歡,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謝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