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審視過的人生不值得一過。”
這句話偷自劉瑜的《送你一顆子彈》,當然這也是蘇格拉底的號召,很早之前就讀過,今天因為家里網絡太差,又拿起來翻看,被自己早已劃過線的句子再次擊中。
我特別喜歡發朋友圈,最少一天一條,這還是在克制的情況下,我很少發自拍,甚至并不喜歡發生活中真正發生的事,我喜歡發感受。
我常常討厭那個啰七八嗦自己,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逼格很高,遠離社交網絡的人。但當我有感受的時候,我能想到最快記錄的方法,就是使用朋友圈,因為朋友圈的分組模式讓我有莫大的安全感,即使自說自話也沒人覺得你可憐。而這種感受,強烈地告訴我,我還活著,活得熱烈活潑。
我一直想解釋這種感覺,直到看到劉瑜的這段話,精確無誤到我看到這段話時興奮得站了起來在房間走了兩圈,并決定隨便寫點什么。
“如果說豐富的生活是紅軍與敵人在激戰中爬雪山過草地的話,那么我的生活更像是一只駱駝無聲無息地穿越撒哈拉。這場穿越中沒有敵人、沒有雪山草地、沒有盡頭處光明的延安,只有傾聽自己呼吸的耐心、把一只腳放下去之后再把另一只腳抬起來的耐心。”
“我積攢這種耐心的方式,是用感受來彌補事件的貧瘠。在一定程度上,我相信這不是度過有意義人生的一種方式。它是度過有意義人生的唯一方式。我相信是一個人感受的豐富性、而不是發生在他生活中事件的密度,決定他生活的質地;是一個人的眼睛、而不是他眼前的景色,決定他生活的色彩。”
當我看到這段話興奮到讀出來時,又有一絲落寞,因為,至少此刻我找不到一個人能分享這種興奮,我能和誰high five呢?只有我自己吧。
我常常覺得,是生活在“過我們”而不是我們在“過生活”。
旅行之所以為我們所向往,在于它逼迫我們用全新的眼光去審視生活,讓我們以為生活是新鮮的。購買機票訂酒店有趣,過個海關也覺得新奇滿滿,到了另一個地方,那里的衣食住行就像散發清香的果子,鼓勵我們品嘗新鮮的甘甜,逼迫我們審視舊生活中的積弊,那些在舊生活始終渾渾噩噩的我們,在旅行中不得以脫掉了麻木的外衣,拿起相機拼命捕捉,生怕失去每一次機會,那種,我們也說不清是什么的機會。
所以,旅行時,我們常有煥然一新之感。
若想反客為主,成為自己的生活的主人,唯有盡可能地記錄下當下的感受。
你和另一個人在同一個菜場買菜,同一家影院觀影,同一間餐廳用餐,甚至住進同一個小區,念同一所學校,工作在同一個單位,你的生活卻不可能是別人生活的復制粘貼。你的內心世界遠比別人看到的要遼闊千百倍。
想要保有這樣的內心,唯有。
多~發~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