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年的冬天來的有點快,多少讓人有幾分措手不及,還沒來得及好好肆意看看這世界,就到畢業季了。
我是不喜歡冬天的,因為每個冬天真的太難熬了。
凄凄戚戚地,尤其是站在象牙塔城門邊緣,滿滿當當地任務需要你一關關去闖,過了才能拿到那把打開城門的鑰匙。于是每天醒來都有事干,說實話的確是煎熬的,所以是累到什么程度呢,每天一兩點才睡,腦子里有很多想法但真要實操卻很為難。更甚的是各種面試、實習擠一起了,半只腳懸空,即將踏入社會洪流的樣子真的十分尷尬。
人生里大喘氣的機會真的太少太少了,每個人都在為“五斗米”奔波,在生活的一地雞毛里忙的不可開交,交心的人卻越來越少。
前幾天,無意中從別人口中得知班里一個同學“逃走了”,好像是真的不回來了,據說同宿舍的姑娘給她打電話發信息,平日里一向熱情待人的她連一個字都沒回復,毫無預兆,就這樣硬生生地消失在我們的生活里,再無音訊。
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是震驚的,印象里這位同學一直是個乖巧和善的人,和她雖然沒有朝夕相處過,倒也算是有過幾次點頭之交。有時候人與人之間就是這么奇妙,可能只是在恰巧抬頭偶遇對方的時候投給對方一個微笑,足以拉近彼此的距離,更何況在這行跡匆匆,沒有固定班底的大學,有時候,單憑簡單一個眼神抑或是一個動作就能判斷這是一個怎樣的人。
很顯然,在我的心里她是一個很溫和的人,給人一種踏實本分的感覺。可就是這印象中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突然有那么一天就不做乖女孩了,完全不顧世俗的勸誡毅然決然離開了這個生活圈。
我們一行人直呼:“好可惜啊。這都馬上要結束了,再熬一段時間就能拿到本科學位證了,現在不來了豈不是前功盡棄。”
這個話題一直延續了好幾天,身邊的人都在為她惋惜。
可是后來,忙碌了之后,她也逐漸被我們淡忘了,好像從未出現在我們的生活里一樣。
02
上大學的第一天,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來到了這個新環境里,一心想大學一定要有酒有肉有朋友,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就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每個人好像都很自來熟,和誰都能玩到一起,看起來很親密的樣子,一起唱k,一起買飯、一起逃課,但是每個人又很疏遠,今天身邊站著這個人,明天或許就又換了個玩伴。
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想要去跟別人交心做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可是真的好難啊,難的我都要絕望了。
每個人心里都筑起一道高墻,把自己包裹的嚴嚴實實的,不讓別人入侵。
哪怕前一秒還談笑風生,下一秒就因為不同的觀點和利益自顧自地拉幫結派,圍成一圈排排站,稍有嫌隙,下一秒就撕破臉,把對方推開,從此是路人。
我以前覺得自己是有很多“朋友的”,甚至還為此沾沾自喜覺得自己是個受歡迎的人。
手機里,wechat每天響個不停,好友批量批量地加,朋友圈一條接著一條發,點贊幾十幾十的顯現,自認為這就是熱騰騰的人氣。
這樣看似熱鬧的日子并未帶來很久的快樂,后面我就發現不對勁了,放下手機的我們常常一天也不會說上幾句話,不是宅在宿舍看劇就是偶爾熬夜打個Lol,現實生活里根本就沒有交集,有的甚至素未謀面過,算什么朋友呢?
很久之前寫了一篇文章:在二十歲的畢業季懷念高三,當時真的是要淚目了。
提起高三,還是有好多好多可愛的人,刻骨銘心的事要講,但是到了大學,有的只是在簡歷上寥寥幾語,別無其它。
或許你要問我了,這幾年難道就沒嘗試去交新的朋友么?不是的。
之前開店的時候,有過一段時間特別熱衷于認識新的朋友,參加一場又一場飯局,又一股腦兒參加了幾個社團,擠破了頭也想成為受歡迎的人。我本是個個不善交際的人,卻硬生生逼著自己去主動結識更多的人,積累所謂的人脈。后來赴了幾次約后,除了加了幾個好友之外,后面大概再也沒有過什么交際。自然到后面,有些人的名字我都記不清了,再加上又沒有改備注的習慣,這些人就這樣靜靜地躺在通訊錄里,悄無聲息,哪一天對方把我刪了也不會知道。
最夸張的時候,通訊錄里有大幾千的好友,可是真正打開聊天框能說的上話的只有那么幾個。
最近最常聯系的朋友大概要算是以前的老友了,雖然我們每年只見一兩次,有著彼此完全不同的生活圈子,可還是很要好,是那種默默關注對方朋友圈卻從不輕易評論點贊的,但只要有事就會兩肋插刀的關系。
03
每每回家,就想和他們一起唱唱k、擼擼串、壓馬路,哪怕吹吹風,騎著小電驢圍著海邊說說話都是開心的。
有一次,大晚上慫恿哥們開車出來,載上兩個閨蜜去夜市吹牛皮。七八歲年紀認識的朋友算是很鐵了,什么對方的囧事沒見過。
攢了這個局,集齊四個人,去路邊攤吃烤串。熱氣騰騰的烤串一上來,我就狠灌了一口冰啤酒,一下子在學校被各種煩心事折磨的小心翼翼的心治愈的也差不多了。
一面又輕松接過哥們一點也不有趣的梗,添油加醋地侃天侃地。
說實話,這時候,你吃相不好看,說的段子有點老套,無所謂的。
談笑間很自然的脫了外套,翹著二郎腿,索性抓起劣質的卷紙擦掉明艷的口紅,大快朵頤起來,吃到一串外焦里嫩的雞翅,下意識地湊到閨蜜嘴前,努努嘴示意咬一口,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連貫。
沒有四兩撥千斤的半吊子話語,更沒有暗戳戳的隱晦攀比。
幾個人喝著啤酒,擼著串,滿嘴油膩齜牙咧嘴地朝對方笑,互相遞紙巾,樂此不彼的吐槽生活里那些糟糕的人事,做著不切實際的發達夢。小店里的燈光暖暖的,伴著夏日海邊咸咸的海風,舒服的不愿走。
閨蜜無比認真的說,哎,多希望我們四個去浪跡天涯啊,弄個烏托邦什么的,住一起多好,去它的狗屁成功學。
我點頭如搗蒜,畢竟一回去就又要獨自面對這冷漠又煩人的現實生活。
是啊,我們都知道是在逃避,擺明了就是借著酒勁說出幾句不爭氣的心里話罷了。
可我們就是想逃,哪怕逃一分鐘也好。
04
在很久以前,我覺得成長就是無堅不摧,是據理力爭,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
但是看過很多人事后,發現不是這樣的。
真正的成熟是悄無聲息的,必要時需要丟盔棄甲,是要學會及時止隕的。
大學剛開始的時候還會因為融入不了某個圈子,和某個同學成為不了要好的朋友而沮喪,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自身有問題,后來經歷多了,反倒坦然面對了。
沒有青春時代朝夕相處的深厚情誼,在這個看過一張好看的照片就高呼愛上,因為某件道聽途說的事,分分鐘就轉為路人的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固有的偏見和所謂的一方天地,說真的,單憑滿腔熱忱,你是擠不進去的。
更別說整夜整夜的不睡跟對方交代一遍自己的人生,畢竟太繁瑣,也浪費時間。
熱情而盲目的年代,做什么事都要全力以赴,愛一個人要滿滿當當,窮途末路,不給對方迂回的余地;交朋友要兩肋插刀,說一不二,哪有什么面和心不和的說法。沒有體會過真心被玩弄過,沒被珍重的人背叛過,沒遇到過陌生人尷尬求交往過,沒遇到過幾分套路,沒有跌跌撞撞在誰面前潰不成軍過,以為人與人之間就是百分百的真心換真心。
后來親耳聽到自以為交好的朋友在別人面前說你壞話,親眼目睹所謂好哥們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和你撕破臉。打擊一個接著一個,上一秒還是有說有笑,下一秒就是惡語相向。吃的苦多了,在成長的路上錯付一次又一次真心這筆學費,才明白:再也回不去單純的時候了。
所以啊,我明白了,大學之后很難再遇到交心的人是正常的。
來自天南地北的人帶著各自的自尊心,懷揣著不同的人生目標聚集到一起,能夠三觀相投又步調一致的人少之又少。每做出一個不同的選擇就跳出了原有的群體,進入了新的圈子,新的還沒熟悉舊的已經遠去,再加上生活在這個肉弱強食的世界,每個人多少都是有所保留的,知道有些話是場面上聽聽的,不能當真的,畢竟大家都是深諳社會規則的成年人了。
長此以往,才才發現,生活只不過是一個人的獨角戲。
05
之前生日的時候,好友送了一本孤獨美食學的書叫作《一人食》,最近一直在翻閱。
書里的每個主人公都有自己穩定的工作,有的更是在白天的生活里戰無不勝的社會精英,他們錦衣玉食,活的光鮮亮麗。可是有時候還是要面對獨自吃飯的時候,這明明就是孤獨的開始。
里面有個主人公林竹是個插畫家,在上海有一間工作室,獨自生活已有好幾年,吃喝一切靠自己。但她還是在上海漂亮的老房子里,無比懷念小時候奶奶做的辣椒粉,她說這就是自己的護身符,保護她到天涯海角。
文章末尾有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作為摩羯座,總會遇到深夜工作到快崩潰,但仍然從內心深處不能放過自己的時刻,只有食物能拯救她,畢竟生活在偌大的城市里,人心已經漸漸涼了,生活還是要咬咬牙繼續前行的。
我還沒開始工作,有時候一個人從外面回來的時候,站在異常寒冷的街頭,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上車下車,都繃著倦意,想起這段時,笑了一下,我想我是懂這種感覺的。
06
前幾天跟朋友聊天,扯來扯去又扯到找工作的事上了,聊到上海的房價,彼此都苦哈哈地自嘲:得一輩子不吃不喝才能全款買得起一套房,沉默了一會兒,朋友弱弱地說:“不回來了,打算在武漢工作了。”我愣了一會兒發了個恭喜的表情,本來打了一半的字默默刪除了。
是啊,早就過了滿腹牢騷的年紀,這個世界,誰都過的不容易。
更何況我們已經是大人了,大人的世界是無堅不摧的,哪怕流淚也是要笑的。
之前或許還會因為沒有回應的友情而難過,為受了莫名的委屈而默默紅了眼眶,攢了一肚子的話想要倒給對方,等著有人給個擁抱和安慰。后來看的多了,疼夠了,也便習以為常了,攥緊拳頭,咬咬牙,過了就過了,大不了前一晚躲在被窩里偷偷肆意哭一場,第二天起來涂上色彩鮮艷的口紅,擦上昂貴的粉底液就又奔赴生活的戰場了。
我相信大多數人看過《穿普拉達的女王》,這一部職場菜鳥逆襲轉變的劇情一點也不浮夸,不俗套,很接近我們自己,女主角第一次面試的時候,她的狀態也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真實寫照,純粹簡單、帶著幾分拘謹,初入職場,跑腿、遭刁難是家常便飯,起初也會因為上司苛刻的要求而埋怨甚至想一走了之,而到后來,熬過去了,那些吃過的苦、受過的累也就變成了本身不可替代的一部分,這才知道真正的成長便是如此。
隨著年齡上漲,日漸減少的話語、日益凸顯的獨立無不催促著我們成熟。生而為人,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一些苦難和情緒是會被壓在心底的。走過的路,該交的學費、該摔的跤都是必然的,沒有誰是不跌跌撞撞才能長大的。所以孤獨是一定的。但也沒必要因此否定自己擁抱外界的熱忱,然后終日以挫敗感成為生活的主旋律。
“吃相難看”的人的確值得同情,但弱者往往走短短一段就停。
說真的,沒有人過的跟朋友圈里一樣好。
所以交心的人越來越少是正常的。
沒有同行的人是沒關系的。
畢竟真正在意你的人一直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