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一場live上,安溥說:你明白你們心里面有一些多想要解放,多想要原諒自己的一些東西。但這些東西是不能夠跟別人說的,所以有些東西到最后是要留著,陪自己走一段很長很長的路。
然后她唱了《自由》這首歌。
記得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是一個電臺的午后節目上,忘了當時坐在誰的車上,將要去何方。只記得那個午后特別的炎熱,我把空調調低,遮陽板放下來,聲音開到最大,意外的收獲了一首好歌。
為了想要得到自由/我在我身上插上翅膀/飛過高山飛過河流/才發現我的自由全部都只是想像/其實我一直都在逃避/逃避全世界最難以面對的自己/i just want to get away from me/i just want to get away from me/僅此而已
安溥低沉像呢喃般的聲音,一直在我心里盤旋,就像高空即將降落的飛機,我在跑道上候著,等著轟隆與平安來臨,在出口我擁抱了勇敢。
以下是我12年的一篇舊文,原來渴望從未停止,彼岸也從未到達。
想去的永遠是遠方,困住的是套在回憶里的自己。去一萬公里之外,看再多風景,聊過多少愉悅的瞬間,依舊抵不過現實的滄桑,和一句夢想的應許。
流浪是自由者的選擇,而不該是懦弱者的逃避。
狐貍說,“對我來說,你只是一個小男孩,就像其他成千上萬個小男孩一樣沒有什么兩樣。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對你來說,我也只是一只狐貍,和其他成千上萬的狐貍沒有什么不同。但是,如果你馴養了我,我們就會彼此需要。對我來說,你就是我的世界里獨一無二的了;我對你來說,也是你的世界里的唯一了。”
我的故事沒有罪犯
這是我看了《關于莉莉周的一切》后的第一感受。我不知道我該歡喜該悲哀。
那時是2008年,距離這部由巖井俊二導演的殘酷青春的黑色影片的上映已經有7年的時間了,但是大家的反應還是很強烈,至少在各大討論的貼吧,論壇里,大家還是不亦樂乎,甚至有點難過的緬懷起那段陰暗的殘酷歲月。
有人可惜了久野陽子,那一個在蓮見雄一心目中如女神般干凈的女生,用修長美麗的手指在黑白鍵盤上輕輕掠過,留下了德彪西的空靈樂律。
有人可憐了蓮見雄一,被壓抑的青春里最最難得的虛幻好友青貓,竟然就是那個在現實中讓自己躲進黑暗里受虐的星野修介。百感交集無法從容面對現實的雄一選擇了用一把匕首,結束了兩個人的青春。
有人感慨了津田詩織,那個純潔樂觀的女孩,對愛情的勇敢,對自由的渴望,像斷了線的風箏停止了飛翔。
有人緬懷了星野修介,在沖繩之旅的那一劍,讓他和死亡擦肩而過,卻帶走了他理智的生存信念,只留下瘋狂殺戮的心。他的寂寥在那個廣場上悄悄的踱著步,不緊不慢,卻很孤單,何嘗不是寂寥。
影片的畫面撞撞跌跌,像是搖擺的鏡頭在一步步揭開豆蔻的年華里最疼痛的裂痕。灰暗的色調,彩色的大幅莉莉周的海報,停靠在雄一那輛低矮的自行車旁。那時候夕陽已經開始落下,只有漸漸隱去的余暉撐亮了鏡頭里不大的空間,我甚至看不清雄一的表情,那冷淡的外表下,是對自己不可悲侮辱的心靈寄托者的一種崇拜。他最后在廣場的吶喊,撕心裂肺,有太多的想說了,但是言語已經失真了,或許只有沒有任何辨識的嘶吼,才是淋漓盡致的情感釋放。
這幾乎是活生生在我腦海里重播了好幾遍的默片。蓮見雄一的表情很模糊,背景很陰暗,只有大幅的海報上,莉莉周在閃著光芒。沒有聲音的嘶喊中,雄一的殘酷青春擴散的很有力度。還有,印象很深的畫面就是津田詩織抬頭看著天空時候那種迷戀的死亡之態,久野陽子在陽光照耀中很優雅的彈著鋼琴,星野修介在廣場上一個人來回的踱步。
我的那句發聲---我的故事沒有罪犯,就是在深陷著黑色的殘酷中不可自拔中,寫下的對自己年華的慰勉。相比較,不論是星野修介,蓮見雄一,津田詩織還是久野陽子,他們的青春都被兇殘的割裂過,變得殘酷而虐人。我十幾年的路程中,很平凡,也很貧乏。沒有鬧過離家出走,沒有打架斗毆,沒有成班結派,更沒有那么可以去傷害一個人。我甚至會覺得我的青春被一點點的浪費掉了,沒有罪犯的青春,是不值得去努力的,不值得過下去。我甚至還動了邪念,我應該找一個人修理修理我有點厭惡的女生。那時候我極度的渴望自己的青春能被潑上一筆濃墨重彩的犯罪,最好是高調的驚天動地。
在空間里寫了那篇文章很久之后,兩年之前,它再度被提起。我的一個好友突然發了大概意思是這樣的一句話給我----我的故事沒有罪犯,但是我多希望能有。那么現在我的回憶里就不會一片蒼白。我詫異的問他,故事沒有罪犯是什么。他鄙夷的說了句,在你空間里借用一下的。
我真的沒有太多印象了,我逐一的翻閱以前發表的日志,我終于在一年前寫的文章中找到了原話,那讓我想起了那段看完影片之后有點低沉的日子。我是一個過于敏感,容易被情感煽動的人。那時候萌發的想法是那么的幼稚,那么的可笑,也慶幸那個時候的我有膽心沒勇氣去踐行我的想法,才沒有釀成了今天不想見到的,不想回望的傷痛。那樣的平淡,沒有波瀾,沒有太多漣漪的青春里,我的故事缺少了罪犯,卻不覺得遺憾。
其實拉扯了半天,并不是在這里高端的品味《關于莉莉周的一切》這部影片。我的青春已經開始收尾了,即將奔二的人,轉眼之間我就要長大了,我也開始緬懷那段流失的歲月了。
我總覺得年齡和成熟在一定層次上存在著正相關,從19到20這樣一個年齡階層的轉變上,我希望我可以變得成熟一點。金蘭都在《因為痛,所以叫青春》里這樣說道,成熟,什么叫成熟呢?并不是經歷的越多就是成熟。他在1989年11個月內主持了三場葬禮,送走了至親的爺爺奶奶還有爸爸,他的心智在一瞬間長大起來,失去了少年的稚氣。在朋友善意的夸獎中,金蘭都這樣說,他如果可以選擇,他會選擇在他有能力承受的年齡階段是去主持這樣一樁樁葬禮,我寧愿我那個時候不成熟。有些歷練是美好的,但是成熟卻不只從歷練中走出來。
還沒有進入大學之前,我的想法很明確,我的目標很篤定。除了堅持著自己的夢想中的大學名校的光環不松懈,我非常清晰的知道自己未來想做什么,想怎么做。那時候我是一個leader,我內心強大得可以指引著許許多多跟我一樣掙扎在高考垂死邊緣的朋友,我給他們做思想工作,我傾聽他們的哭訴,我在心靈上一遍遍的喚醒他們沉泯的自信和勇氣。我鼓舞著他們一起走過了高考的獨木橋,千軍萬馬,我被擠下了橋欄。
接踵而來的一系列問題讓我不再淡定,我沒日沒夜慌亂的看著高考《招生指南》,神情緊張的搜索刷新錄取分數線。終于好不容易塵埃落定的進了一所不入流的二本大學,讀了一個不被看好的抵擋錄取線的專業,做了一名安靜寡言的普通班員,我的生活被定格為黃色,冷艷卻沒有生機。我平平庸庸的把大一給花光了,眼看著大二也要被消費了。
離開校區的那一天,我和好友肩并肩的逛了一圈又一圈的校園。走了30來分鐘,校園就被我們悠閑的逛上了五六次。看著腳步往回走的時候,她問我,我們就要走了,大一你收獲了什么?
我愣了很久也想不出答案,這個擁擠的大學里給我帶來了很多困惑和失望,還有濃厚的迷茫感。我第一次意識到,我真的迷惘了。從一個leader到一個希望被leaded的人,這樣一個轉變太巨大了。而我身邊的好友,依然優雅的從被leaded的一員轉為可以掌控自己人生的普通一族。或許這就是大學第一年里我感觸最深的,變化最多的地方。我做事開始猶豫不決,我極度的需要別人在某些事情給我一些明確的幫助,或者直接的給我做決定,我甚至有點人群恐懼癥的突發癥狀,我開始有點害怕鬧哄哄的人群,我開始需要別人借雙肩膀,給個安慰。我變得懦弱,搖擺不定,又過于緊張羅嗦。
我詫異自己的改變,又不得不去面對這個事實。剛開始看金蘭都的勵志讀本《因為痛,所以叫青春》,我自愈了,感覺我的生命的厚重感又回來了。但是畢竟只是文字的體驗,對我心靈的洗禮,還是像許多勵志讀物一樣,作用慢慢就消退了,可能是我太執迷不悟了。當我在金蘭都的文字中看到生命被奇妙的分割為一天的24小時,我是那么的興奮著。我算了一下,我的生命指針還在早上六點鐘差十八分鐘上慢慢的走著,天空開始明亮,雞開始鳴叫。那一切都是清晰的感覺,我曾經被這樣的話語鼓舞著,并一度用自己的話語來慰勉自己。時間還早,何必著急。接下來,金蘭都大幅的談論了,從高中生轉變為大學生的心理變化,一系列被高考壓抑著的情緒在一個極小的時間范圍內爆發,隨之而來與社會的接觸,渴求名利的未來,讓我們在這四年里時而糾結,時而矛盾,時而慌亂。千軍萬馬從獨木橋險里逃生之后,所面對的是一片無涯的平原,看不到邊,卻又極度的渴望看到盡頭。開始有人快馬加鞭的奔跑,卻因目標盲目或者許久看不盡頭而心神疲憊,厭倦,勞累。我想我就是這樣的一號人,只是我用幻想去踐行,他們用的是實實在在的腳步。
既然是緬懷,就是回憶,藏著的東西要一件一件的拿出來。時間太久,留得住時光的只有寥寥無幾的記憶。
我翻箱倒柜終于找到小學寫的第一本日記,是零散的紙片,封面是可愛的小狗。里面的字體很幼稚,歪歪斜斜的,有些很筆直,卻字號特別的大,把整個劃線欄都撐開了。我挑了幾篇看,無非就是不疼不癢的寫著隔壁的阿貓阿狗的故事。童年可以很簡單,連文字都不需要修飾。我在一篇中特大號的寫下了我討厭的女生的名字,而在下一頁的日記中我用盡所有我能想到的美麗的詞語去描繪了我們去游玩的旅程,那種天翻地覆的快樂。我突然就那么感傷,以前的純真已經不再回來了。大大咧咧,沒有束縛的生活,彼此之間用心比心,沒有可惡的奸險狡猾,沒有卑鄙的爾虞我詐,只是一份很淳樸的交往,誰也不會刻意傷害誰,誰也不會隱晦著不吭一聲,留著傷疤,割裂了友情。
長大以后的日記本,不會再那么明目張膽的寫著某某的名字,總是抽象的用他或者她代替,封面頁不再是可愛的小狗,取而代之的是粉色的糖果或者是藍色的天空。我是一個天蝎座的女孩,卻并不像許多星座書籍說的那樣心狠手辣,神秘詭異。我坦坦蕩蕩,也還是情緒多變,干凈利落。年少的心總恨不得被人猜不透,我總會在日記里用很多神秘的詞語,讓人看不出所以然。那時候的文章有點陰暗,故事里總是有說不盡的愁。或許這就是少年強說愁,卻不知愁滋味。
終于在字里行間看不到愁字當頭的抱怨了,我開始說寂寞。我在空間里寫了很多文章,大多數的朋友就是夸夸我的文采,文思,卻極少有人談起我的故事。在他們眼里,我是一個神秘的女孩,心里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我很開心我終于為自己蒙上一層面紗,讓人看不透思不穿,但是他們卻開始不了解我了,我覺得我的世界陷入了一片荒蕪中,雜草叢生,蔓延遍地,但是我的心卻開滿了花朵,有美麗的波斯菊,有小個子的雛菊,有妖艷的紫色玫瑰,還有沁香的桔梗。就像小王子星球上的那朵玫瑰一樣,是那么的孤獨,即使它和地球上千千萬萬的玫瑰一樣,但是它卻因不被環抱而變得別雅卻寂寞。
我沒有對過多的人說起我的故事,它是那么的平庸,沒有我所聽來的故事那么的精彩,但是別人卻在心里蠢蠢欲動的揣測著,我到底發生過什么,在他們的心里,私奔和犯罪是一些刺激的字眼,卻又略顯平淡。我在這樣的被人猜測卻又無可相告的生活中度過了我青春的最后一站,三年的高中生活,有忙碌的學習,有開懷的笑聲,卻也有許多惹人淚下的悲哀。那三年的文章基本都是黑暗色調,我用盡了信仰,宗教,大海....這樣的字眼去吸引別人去了解我,但是他們往往卻在我的文字里找到自己的一種情感的宣泄,我的文字與他們的情感發生了奇妙的連接,引起了驚奇的共鳴,但是我本身文章里的感情卻從未被人解讀,或者說有的都是誤讀。
我感到很悲哀,曾經有一個男生在聊天中對我說,在留言中對我說,不要沒事裝作很難過,開心就寫開心的文章。
我沒有反駁,只是覺得好空洞,那會總是聽周杰倫的《喬克叔叔》,里面的小丑帶著花俏的面具,有一張滑稽搞笑嘴角上揚的臉,但是誰又看到了小丑卸妝之后時有的那副悲天憫人的模樣呢?我很沖動的把所有的文章都刪除了,包括以前所有發表的說說,別人的留言,整個空間被我清理干凈了,只留下了一張《機器人總動員》里wallet和eva手牽手的電影截圖,我很舍不得刪除,而現在我也在追悔當初怎么那么沖動的刪除了所有一切,可憐了我的文字還有那些回憶。
對于我的文字是很有爭議的,曾經有好幾個朋友每次聊天的時候都會發了一段段我寫過的文章里面的詞句,我一般都會犯糊涂的不明所以。然后對方就急了,說這是我的文章里面的。我笑呵呵的尷尬著,突然他冒出一句,這些真的是你寫的么?
剛開始的我覺得那是一句玩笑,沒怎么理會。事情發生的多了,頻率高了,我就開始有那么點心寒,能力被懷疑的心寒。文字是最讓我引以為傲的,卻也是最讓我蒙羞的。我愛我那時候的文字,雖然有點陰暗,但是卻很有深度。人是單薄的,只有故事的人才是有厚度的。至少那時候的我的文字是可以引起共鳴的,即使總是被誤讀。用文字作為謀生的手段是我一直以來就想做的事情,也是以后想一直做下去的事情,淺薄的文字不足以引人注意,我投過很多次稿,幾乎石沉大海,寫了很多份兼職撰稿人的簡歷,依舊渺無音訊。終于等待有人問我,這個怎么樣那個怎么樣,愿意給我一個機會嘗試的時候,我卻支支吾吾,我對太多的文學不了解了,卻一直裝作清高,不屑的樣子,不被人理解而受傷的模樣。
我從心底里沒多大的欲望去了解,我想文字是率性的,自由的,但是我的文字卻不成熟,沒能博得大家的認同。我雜亂的寫著文章,故事,開始有事沒事的幻想著自己功成名就的那天,是如此如此的輝煌。然后在時間的流逝中開始頓悟自己的無能,自己的墮落。我是一個欲望太強烈,力量太薄弱的孩子。
我的青春里,一談起來,都是文字。我沉淪,在和風里被耽擱,并沒有成為那個自己一直渴望的成熟女孩。我被別人寫的故事感動的潸然淚下,為那些敏感的詞句深陷不可自拔,我愛這樣的文字,也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寫出這樣的文字,感動了自己,感動了別人。
我不想大學像高中一樣被浪費掉,卻也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我的大一就像以前高中生活被生吞活咽了。我特別的熱愛旅游,我覺得用眼睛看到的世界才是最完美的,我卻遲遲沒有出發,因為物質基礎的薄弱,還有許許多多被擴大的問題,我變得畏畏縮縮,不敢前行,我希望大學的我能勇敢的向前走那么一點點,一點點的走開自己熟悉的地方,然后窮游世界,那是多么美好的奢望。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我的青春,我會說自作多情。并不是我愛情上情感泛濫,是指我總的情感體系里,想得太多,顧慮的太多,容易被感染的太多,多情甚至濫情。
我不希望我的青春波瀾洶涌,憂人自擾,也不需要什么樣的罪犯,懂得快樂,變得成熟的青春也可以很平靜。
最后是我最喜歡的《小王子》里面的一段話作為開篇文的結束語。
狐貍說,“對我來說,你只是一個小男孩,就像其他成千上萬個小男孩一樣沒有什么兩樣。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對你來說,我也只是一只狐貍,和其他成千上萬的狐貍沒有什么不同。但是,如果你馴養了我,我們就會彼此需要。對我來說,你就是我的世界里獨一無二的了;我對你來說,也是你的世界里的唯一了。”
就讓一切過去吧,換一個輪廓,會比較好過。
i just want to get away from me
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