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片段7選自《靠譜》
很多工作指示比較模糊。正因為如此,如果能問出上司想要的是什么,想要什么水平的成果,那么工作就成功了一半了。 比如上司說:“先大致調查一下A公司的新服務。”
這個指示很不清楚。而這時如果回答“是的,我大致調查一下”的話就大錯特錯了。如果你的“大致,和上司的“大致’,不一樣的話,恐怕之后不僅受批評,還要返工重做。
但是如果你回答“大致?請您再進一步指示好嗎"的話, 也是大錯特錯。這種回答只會讓上司覺得你是個沒有解決問題能力,不推就不走的人。
其實正確的回答就是補充上司模糊不清的部分,從自己的角度做出假設,與上司溝通。
比如說:“您說的大致調查,我個人覺得應該可以從主要的市場目標、服務特征和其與競爭對手的區分度、價格體系、供給體系這四個方面入手。我打算這四項每項總結一張,一共五張資料可以嗎?”
每項總結一張,包括封面一共五張。其中用數字表示也是非常重要的。這種溝通能夠讓雙方看出成果的輪廓,是一次成功的溝通。
I:很多時候上級的指令會比較模糊,例如會用到“大致”這樣的詞匯,在這個時候作為下屬應該根據自己的專業和經驗跟上司再次確認需要完成的工作,按自己理解的執行是否正確或可行。
A1:有位做HR的朋友上個月新入職一家公司,接收到的招聘計劃是大致八九個崗位的共36人的一份招聘需求,任務分給招聘組忙活了一個月,招了二十多個人,照理說雖沒完成招聘計劃,但也不算太差,但迎接他的卻是老板一頓劈頭蓋臉的臭罵,原因是其中一個崗位的人招得太少。因為老板經常不太關注具體工作,以為這位朋友應該很清楚這個崗位的緊缺程度,而這個崗位也是所有招聘崗位中常年招聘難度最大的。朋友以為老板了解招聘的困難應該可以體諒,招聘組同事確實也在很努力地招。可結果是老板很生氣,那位朋友也覺得很委屈。
A2:可以跟朋友建議再次拿到招聘需求時,主動找到老板溝通和確認一下每個崗位的具體要求。包括緊急程度、優先順序、數量、到崗時間、崗位要求等,而不是悶著頭按照自己的想法帶著團隊盲目的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