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跑步快一年了。如果有身邊的人得知,可能會佩服我的毅力,但大多數人會問你收獲了什么?在自己認真思考過后,你說自己,現在能跑十公里,第二天腳不酸,參加過馬拉松。然后他們會說這些有用嗎?做這個能賺到錢嗎?我無力反駁他們,因為跑步只是我一個愛好,到目前為止,我沒有因它增加收入,也沒有得到好處。那么我為何堅持呢?
1
在溫州基本上沒有朋友,大部分時間都在公司和住處兩點一線上。尤其是下班之后的時間不知道這么過,所以開啟永無盡頭的涮劇模式。但每到入睡前,心里有點愧疚感。自己的生活就這么的無趣,難道就這樣過著這種無趣的人生。
當你沉迷在某種不理想的狀態時,偶爾一個看上去有點枯燥愛好,可能帶給你一種新的狀態。
2
那段時間,微博上討論跑步成為了熱門。尤其是下班后,有人穿專業的服裝從你的身邊像風一樣吹拂過,心里感覺這樣子很帥也很有趣。在這些影響下,我買了跑鞋和衣服。開始了我的跑步。
把一項運動變成興趣,不僅需要堅持,更重要的是你在其中有什么改變,讓你如此的喜歡。在跑步的初期,遇到過很多的問題。比如每天腳都會酸,找各種理由不去跑,雖然當時選擇了堅持,但并沒有讓我愛上它。
從小到大,每次比賽時,都有一句話總在我們耳邊響起,結果不重要,重在參與。但我們總是在自己的潛意識里看重結果。
3
站在錫馬的起跑區,周圍都是來自全國各個地方的跑步愛好者。隨著一聲計時槍的響起,大家開始跑了起來。在這過程中,有看到推著嬰兒車跑的、有cos各種各樣的人物跑的、更有年邁老者在奔跑。如果說馬拉松是一場移動的冥想,那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進行。在快到達終點時,看到了一位跑友停下腳步后,慢慢地跪下,親吻腳下的土地。這是一種表達感謝的方式,也是為自己的堅持而感動。
跑馬拉松的業務愛好者有兩種,一種是追求成績,希望有一天能跑進330(用三個半小時跑完馬拉松全程42.195公里),另一種是重在體驗。大部分人屬于后者,包括我自己。當跑到終點時,我唯一的想法是,我終于可以不用再跑了,雖然腳很酸,但心里是美的,就這樣痛苦并快樂著結束了我人生中第一個全馬。
很多人不理解我大老遠去參加一場馬拉松,在他們看來這無疑是浪費時間和找自虐,因為不能帶給一些實在的好處,其實只有自己明白,自己收獲了堅持的意義和自己懂得了如何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在《強風吹拂》書中有過這樣一句話:跑步,不是讓人變的更快,而是讓人變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