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三十歲大叔的獨白
小X
性???別:理工男
年???齡:30歲
學???歷:本科
性???格:平時沉默寡言,工作時而呆萌時而瘋狂。
工作狀況:國企工作兩年(辦公室),私企工作三年(車間一線基層管理)。
月???薪:7000
經濟狀況:在二線城市有一套90m2的房子(月供2000,為期30年,標準房奴)。
感情經歷:無(沒追上,就不算)
從小到大小X一直很聽話,一直是老師眼中的乖寶寶,中規中矩的的從小學讀到了大學。
小學老師評價:恩,很聽話!
初中老師評價:恩,很聰明!
高中老師評價:從來也不搗亂……不過,好像也沒怎么用心學習。
大學老師評價:小X?哪一個?
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年4年,標準的16年應試教育,哆哆嗦嗦的上到了大4,Oh!My God!,好像該畢業了,小X回首往事,我勒個去,大學四年都干嘛了,怎么這么快??與其他同學不同,小X是個小小的“關系戶”,所以從不擔心自己畢業后的去向。經過了一系列醉生夢死的畢業告別儀式,小X在別人羨慕的目光中進入了一所效益相當不錯的國企,早八晚五,周末雙休,待遇優厚。
入職之前,小X也曾立志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做一番事業出來,然而現實卻擊碎了他全部的夢想,經過了短期的熟悉之后,小X發現,科室每天的工作量少的可憐,內容更是毫無技術含量,周圍的同事多是以茶水報紙為伴,坐等退休的中老年人士,而在工作晉升方面,領導更看重的似乎是論資排輩,而非工作能力。
小X迷茫了,一顆不甘的心讓那份外表光鮮的工作,開始變得單調而又灰暗,每天他都在不斷的質問自己,難道我承受了16年的折磨,好不容易拿了個一本畢業證,就是為了干這個?從那天開始,小X眼里的光消失了,開始變得憂慮而又迷茫,那個時候恰逢阿里馬爸爸大火,小X更是視他為偶像,一次有人這樣對馬云說,你每天都過著這樣跌宕起伏的生活,你真了不起啊,我很佩服你,馬云笑著回答道,你每天都過著朝九晚五,干一天可以看到一輩子的工作,我也很佩服你”,這個情節深深的刺激到了小X。在國企渾渾噩噩兩年以后,小X在別人不解的目光中辭去了待遇優厚的“鐵飯碗”。
第一次辭職,小X毫無準備,完全的裸辭,小X開始混跡各類招聘會,直到這個時候,小X才認識到社會的殘酷,自己除了一個一本畢業證外,其他幾乎毫無競爭力,一切都非常現實,最終一個新成立的工廠錄用了小X。
懷著滿腔的斗志,小X再次投入了工作,盡管是跨行就業,但是小X干的很用心,累是累了一點,但是小X似乎在忙碌中找到了自我,技術知識,溝通能力,管理能力一切都在穩步提升,盡管依然未盡全力,但小X也混了個游刃有余。時光飛逝,三年時間小X的工資翻了三倍,雖然還算不上多,但也基本夠的上在二線城市生活所需了,在父母的幫助下,小X在S市買了房,過起了房奴的生活。
這個時候,生活上的問題來了,小X已經快三十了,但是還沒有女朋友,父母和親人都開始催促,小X也覺得是時候該解決一下這個問題了,小X開始對一個心儀的女孩子發起了追求,開始的時候,女孩也予以了回應,但等到互相了解情況之后,這場戀情吹了……一切結束的很莫名其妙,小X開始不斷反思,他的確用了真情,不過……
緩了差不多三個月,小X又對另外一個女孩子發起了追求,女孩子開始也很熱情,不過在了解了彼此的家庭狀況之后,女孩子開始再次變得若即若離,小X再次迷茫了。愛讀書的小X開始翻閱書籍,在讀了若干本感情寶典之后,一個詞語點醒了小X——門當戶對,直到這時候小X才如夢方醒,原來兩個人在一起,愛情是遠遠不夠的,更多的還需要靠物質的堆積,原來自己太天真了。側面了解了一下S城的工資水平,小X很快發現,原來自己還尼瑪是個“屌絲”。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偏偏在這個時候,本該升職的小X因為一次與同事的口角,斷送了自己的仕途。
假期同學聚會,小X驚訝的發現,原來同學們多數都混得很不錯,有的已經混上了部門經理,有的孩子已經能打醬油了,好像只有自己在這個不上不下的年級,拿著不上不下的工資。大年三十的晚上,窗外萬家燈火,但是小X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看著自己滄桑的面頰,小X開始迷茫,對事業的焦慮,對感情的無奈。
愛錢是錯嗎,當然不是,這個世界本就沒有什么固定的對和錯,只是當你做了什么以后,事情就開始按照一定的規則去發展,你很窮,所以金錢的價值在你眼中無限放大,所以潛意識中你覺得,自己遇到的都是愛錢的,你很富,那么你有大把的時間去聊詩和遠方。毛姆說:“我用盡了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或許在別人眼中,小X或許很努力,但是他有著普普通通的家境,與之相比,他的努力還遠遠不夠,高中時未盡全力,所以只上了個普普通通的大學,大學時未盡全力,所以只選了個混吃等死的國企,工作中未盡全力,所以有人比他先行晉升,一步慢,步步差;王陽明同樣說過,人之氣質清濁粹駁,有中人以下,中人以上,其于道有生知安行,學之力行,其下者必須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及其成功則一。或許在別人眼中,小X有點小聰明,但放眼社會這個大舞臺,他或許只不過是個中人而已,但他從沒有付出過別人百倍的努力。
你說你是一個對錢沒有概念的人,既不貪財,也不想發財,那你的生活必將是能用錢解決的事,你一件也解決不了;你說你是一個對生活有品位的人,不想謀生,只想生活,那你的人生必將是,既沒有積蓄也沒有頭緒,有的只是,無緣由的情緒和沒完沒了的頭皮屑。如果選擇了做,卻未盡全力,那過程必將是磕磕絆絆,結果呢,就是不上不下,猶豫和焦慮夾雜其間。
曾看過這樣一個節目,有人問中國人為何如此焦慮,因為什么呢?因為太看重結果了,注重一下享受過程,就能減輕焦慮。這個說法對嗎?我不評價這個答案對與不對,我只想說,我把這個方法用在自己身上,確實有效,但誰又能說以成敗定英雄是錯的呢,,西楚霸王項羽,為人豪爽,力拔山兮氣蓋世,頂天立地的英雄,沛縣劉邦,為人奸詐狡猾,地痞流氓一個,或許在當代社會,搞個海選,劉邦得票恐怕都不及項羽的千分之一,但歷史的事實是,項羽霸上猶豫不決,鴻門放虎歸山,再反觀劉邦,彭城棄子,成皋棄爹,事事做絕,結果是劉邦贏了,因為他真的盡了全力。
世界上百分之二十的人決定著這個世界的發展方向,而另外百分之八十的人,服務于這百分之二十的人。那么你或許會問,難道就真的沒有其他的劃分嗎,對不起,社會這個大舞臺,實在是,要么出眾,要么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