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古人特別注重避諱?

為什么古人特別注重避諱?甚至有些是無意義的避諱?

例如,唐朝詩人李賀就因為父親名字中有一“晉”字與“進”諧音而被取消考進士資格,即使韓愈專門撰文為其辯護都無濟于事。特別好奇像這些的避諱有什么意義,拿著名諱,卻阻礙人一輩子的前途。至今無法理解,希望能有人解答。

————————————————————————————————

一句話:為了維護秩序

《春秋》:“為尊者諱、為賢者諱、為親者諱”

尊者,代表權力的掌握者,居于最高位的就是皇帝;

賢者,代表德行的所有者,居于最高位的就是圣人;

親者,代表家族的象征者,居于最高位的就是家長。

權力負責統治,

德行負責教化,

家族負責約束。

避諱的方式多種多樣,但其核心規則不變:地位低者須為地位高者做出讓步和犧牲

以負責編纂《春秋》的孔子為例,封建時代的世界觀是:人與人是不平等的,為了長治久安,國家必須交由圣賢來管理;為了使這套法則更加順利地推行下去,就必須不遺余力地維護圣賢的威信,為其合法性背書。

尊者、賢者、親者,分別代表了國家機器、思想領域、家族范圍的圣賢化身。

樹立和維護圣賢的行為發展到極端,必然是將其神格化、極端化、完美化,使得民眾對其無比景仰、無限崇拜、無上虔誠。

圣賢一旦被神格化、成為偶像,就必須高高在上、脫離大眾,與凡人劃清界限,這就必然要求營造神秘感、制造敬畏心。

避諱,就是為了上述目的而服務的具體手段和語言工具。

避免圣賢的稱謂為凡人直接提及,制造了圣賢和凡人之間的距離,營造神秘感;

將文字這一人類共同智慧的結晶,人為地賦予圣賢專屬使用權,例如“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彰顯了圣賢的特殊地位;

對違反避諱規則的人施以嚴厲處罰,如題主描述舉的李賀一例,制造敬畏之心。

任何形式的壟斷,目的都是為了維護現有秩序,保障強者的利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急性附睪炎是臨床上中青年引起陰囊脹痛比較常見的疾病 那么我為什么會排在“睪丸扭轉”以后來科普呢? 因為“睪丸扭轉”...
    泌尿小匠閱讀 444評論 0 0
  • 周長遠 1996年3月我提干到桂林陸軍學院培訓后,被分配到連隊當排長,剛...
    翔遠閱讀 631評論 1 4
  • 如果要找一份好的工作的話,就要靠你自己多學了基本上2年工作經驗,不管是施工還是設計,3000+的工資5年以上可以上...
    Libra的天空閱讀 468評論 0 3
  • 子君愛上賀涵,賀涵也同樣的愛著子君。如果只是這樣那這是個完美的愛情故事。可惜,現實是,賀涵是子君閨蜜的前男朋友。 ...
    聽草閱讀 149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