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書枝:燕子永遠在還鄉(xiāng)

無垠鄉(xiāng)野,我們相濡以沫

無依城市,燕子各自飛遠

如沈從文般沉靜詩意,如廢名般沖淡平和

生活的細碎,親情的溫暖,讓淚緩緩墜落

沈書枝
高軍


沈書枝:我先簡單介紹一下這本書吧,其實這本書是我出的第二本書。我寫的第一本書大概是2001年的時候,我開始在豆瓣上寫東西。我開始在豆瓣上寫東西就是因為看到了高老師在豆瓣上寫著的文章,高老師出了好幾本書。因為我是安徽人,農(nóng)村環(huán)境中成長的經(jīng)歷有很多相像的地方,我看見高老師寫的東西受到啟發(fā)和感動,我就開始也試著寫一些自己的文章,我在前期是沒有寫過正式的成篇的散文,所以我一開始就在豆瓣上寫,寫了大概幾年,然后出來自己的寫,寫了自己的一本書。

因為我非常清楚我家里的情況,這本書上其實只有五篇文章,前面兩篇比較長,第一篇是講我的姐姐,第二篇是講我們雙子,第一篇就講我和姐姐一起從小到大的故事,第二篇是講我和我的雙胞胎妹妹。其實我一開始只想用2萬字的篇幅寫完,但是寫著寫著,發(fā)現(xiàn)可以寫的東西有很多,所以不知不覺就寫了很多,在后面加了另外三篇稍微短的,就是補充的文章。最后合成了這本書。

高老師:我在這里穿插一句,感謝書枝剛才的贊美,其實我以前在豆瓣上很欣賞的一個作者就是沈書枝。我們還是比較有緣分的,我在年輕的時候在他的老家南陵工作過,我在那里工作長達兩年時間。我對南陵的風土人情還是比較熟悉的。因為我在九二年的時候,我先是在蕪湖有一個叫石磯的地方工作,后來去了南陵。

沈書枝:我們那個村莊比較小,沒有那么多人,我今天也是從南陵趕過來的,我今天早上從南陵過來的,高鐵站離我們鄉(xiāng)很近,過去大概就十來分鐘。我覺得我家的變化,鄉(xiāng)村的變化,也沒有什么太大,但是年輕人很少。我的感觸是基礎設施比以前好了。

關于這本書在豆瓣上出來的時候,就有人說這本書寫得太平淡,怎么說呢?我覺得這就是說一個人他可能注定寫自己的風格。其實我非常清楚,我有時寫的太詳細了,我可以留一點白或者可以點到未知,但是在寫的過程中還是會忍不住的用習慣的那種語言和筆法去寫,包括我一開始就說了這本書我一開始的時候只打算用2萬字的篇幅把前兩章寫完,但是寫發(fā)現(xiàn)根本就表達不了我想要的東西,所以就越寫越長。

我寫這么嚴密的東西也是希望自己的書印到紙上的時候能夠更耐讀一點。因為很多東西你在電腦上讀的時候覺得蠻好看的,但是印到紙上你會覺得這個書好像是一個非常輕的讀物。我不是說這個不好,我只覺得這是另一個風格。高老師有一次說我要寫跳起來,我受了一些啟發(fā),后來那一篇我寫的就比較活潑,有意思。

高老師:有一些作家寫的比較散,書枝的這本書價值在于這種類型的,她寫的鄉(xiāng)村生活包括不完全的鄉(xiāng)村生活的東西,在這種類型當中是一個做著最好的,是挖掘最深的一個。

沈書枝:那時候我開玩笑說,如果我和我妹妹是男孩的話,肯定就被寵壞。因為現(xiàn)在比較小,所以也已經(jīng)很寵了,這些年我對我爸媽那些想要男孩子已經(jīng)很釋懷了,小的時候其實我對這件事情還是不能接受的。

每次回家的時候,我們倆到家都自動放棄了成人的權利,都癱在了床上,什么事情都讓姐姐做。其實當姐姐的真的挺辛苦的,因為像我大姐她那么早出去工作,就是有點像半個媽媽那樣照顧我們下面幾個妹妹。我二姐是比大姐小兩歲,比我們大六歲,也是很早就出去了。這么多年,我和我妹妹基本上就沒有感受過像獨生子女或者是只有兩個孩子的那種家庭,對父母逐漸變老的那種壓力。我和我妹妹這種感覺其實是非常淡薄的,因為上面有三個姐姐,尤其是大姐和二姐,而且這些年基本上把父母的事情都包辦了,我們有一點躲在她們保護下的感覺,一直受她們的照顧,感覺是一樣的。

其實我寫姐姐這一部分是懷著很深的感情的,我希望在這種文字里面悄悄的表達一些這些年被照顧的那種心情,那份愛。

高老師:這本書最后名字叫《燕子最后飛去了哪里》是不是用了這個名字?

沈書枝:書的插畫是我妹妹畫的,出書的時候,編輯就讓我妹妹給我畫插畫,書里寫的東西就是我們。我叫大燕,妹妹叫小燕。妹妹給這本書寫了一篇序,解釋為什么是這個名字,我可以念給大家聽一下那段話。

另一個就是這一段關于燕子的話,覺得非常像我們家庭的比喻,姐妹五個在這個家庭里長大,我和我妹妹是最小的燕子。在父母和三個姐姐的精心照顧下長大,燕子同時又是一個非常擅長飛行的鳥。我們姐妹五個從小就這樣一起長大,最后經(jīng)歷了各自的生活,還是能夠在一起,像燕子一樣。

當時起這個名字就是為了寓意我們一家人。就是為了和我這個書名相稱,就畫了這幅畫。

高老師:我覺得這本書最大的意義不是文學上的意義。你說鄉(xiāng)村生活,我們這一代人都會有,生活經(jīng)驗都是共同的,大家上學的時候可能會因為營養(yǎng)缺乏,走著走著忽然摔倒了,就說是生活貧困,沒有營養(yǎng)嗎?每天帶著咸菜,也沒有其它的菜。生活經(jīng)驗是很有普遍性的,但是能夠把它寫出來打動人的,我覺得還是書枝的這本書。

沈書枝:我在寫的時候也并非只寫自己,其實我還寫了很多其他的,比如教育的發(fā)展變化。因為我覺得鄉(xiāng)下的教育這一部分,如果不是在我們那一部分荒蕪鄉(xiāng)下長大的話,很多人并不了解我們小時候過的是怎樣的一種生活,所以我就寫了一些我們小時候上學的情況。

前天傍晚我和妹妹去了書中提及的那個小學,現(xiàn)在很多鄉(xiāng)下小學因為學生的逐漸減少,小學校也就撤掉了。那個校園還在,就是一個三合院,因為里面還一直有以前的老師,他們就住在那里,所以那邊還不至于特別的荒廢。校園有一天會像舊屋這樣倒塌,一切都將過去。

高老師:我對農(nóng)村生活其實就像書枝寫的那個東西,我充滿了懷念,包括這個東西,如果你說讓我回到了過去的那種生活環(huán)境,在那里面生活我實在是不愿意,我覺得那種生活有很多不便,雖然很美,但是還是有很多問題。

沈書枝:其實問題很嚴重的,如果農(nóng)村的問題不解決的話,想讓年輕人回到農(nóng)村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大家都已經(jīng)在城市里面找到了自己的生活,回到農(nóng)村便有諸多不便。

讀者:沈老師,當代的作家我比較喜歡你,我覺得你的散文比較能夠引起大家的共鳴。有寫農(nóng)村的東西是脫離的,脫離那個環(huán)境和生活的。希望你能夠繼續(xù)堅持下去,表述這一份特殊的情感。

沈書枝:我會堅持下去,在作品中增添新的形式及內容。不斷豐富自己及作品。

讀者:你好,我和你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和我哥,我們都是畢業(yè)于北京交通大學,是同一個專業(yè),同一個導師。我和我哥的感情非常深,所以我留在北京的原因就是我哥在北京,我很疑惑,為什么你們姐妹會分開,而不繼續(xù)待在一塊,留存每一份記憶。

沈書枝:因為這么多年大家經(jīng)歷生活都不一樣,大家有了自己的生活。雖然北京很好,但是都還是過著自己獨立的生活,我跟我妹妹其實之間是非常獨立的,我覺得我們現(xiàn)在更多的支撐是精神上的。燕子飛出去但總是要回來的。

讀者:我想問一下高老師,關于您那本《世間的鹽》。對于現(xiàn)在很多人缺失鄉(xiāng)土生活這種經(jīng)驗的孩子,而且獨生子女情況多見。在缺少兄弟姐妹這種生活,同時對鄉(xiāng)土對自然的接觸比較少,您怎么看待這種現(xiàn)象?

高軍:現(xiàn)在很多孩子,沒有接近大自然的生活經(jīng)歷,鄉(xiāng)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自然的這種關系其實對一個人還是蠻重要的。現(xiàn)在很多小孩,他所看的都是別人眼中拍完的,他所看到的花都是沒有香味的,蟲子是對他不會造成傷害的,他所看到的自然包括風是沒有溫度的。

其實城市生活也有城市生活的優(yōu)點,鄉(xiāng)村也有它一面東西。但是鄉(xiāng)土生活的缺失,對于一個人他只要有這種意識,只要他成年以后都有,可以補得回來的。畢竟生活具有想通的特性,而自然是需要自身去感受的。

合作稿源:合肥紙的時代書店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常上豆瓣網(wǎng)的人,對沈書枝不會陌生,豆瓣首頁推送上時有她的文章。2006年,她注冊了賬號,開始在這里寫日記。最初記一...
    簡明估閱讀 699評論 0 1
  • 引子 多年以后,在回顧當年的案情時,胡凱仍舊無法抹平心中的波動。 “人的一生像一條線段。”胡凱徐徐吐出空中...
    阿折閱讀 4,633評論 0 12
  • 時間說:你走過的每一步路,愛過的每一個人,做過的每一件事,其實都有我的印記。 我問金錢:怎樣才算沒有浪費你? 金錢...
    等待花兒閱讀 190評論 0 0
  • 月色如洗, 在泛黃的回憶里, 歷史裊裊升起, 五千年的光景, 竟可以如此具體, 中華民族經(jīng)歷了太多洗禮, 今非昔比...
    HkingH閱讀 274評論 0 0
  • *人總是在無形中將自己否定,自己看不進去書,不會解這道題,頭疼欲裂,就是不想做任何有關能夠讓自己進步的事!一旦拿起...
    fly淺淺閱讀 185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