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篇簡書
本人是一名大三學生,在認識簡書之后,看了很多的文章,很多次也想自己寫一下,這篇是自己的第一篇簡書,通過寫文章來描述一下自己,記敘一下自己的大學生活,寫下自己的一點想法。
生活的一點感悟
懵懂的少年,總是對生活有些追求的,其余的不多說,從大一開始,我就立志要學好英語,電腦。但是,至此為止,客觀地說,電腦是會了一些,編程、軟件等確實會一些,但與自己的理想相去甚遠!英語更不用說,每想起這些,那種感覺…,是自己親手導致了這些,理由無他,只是自己太懶。
自己一直都崇尚實力至上,以為實力才是優秀的基礎,可是這樣的觀點正在改變,包裝或許是一個更為準確的基礎。就好比一件事情你完成了80%,那么就去宣傳那80%是多么地美好和優秀,為自己去贏得榮譽。正如廣告一樣,廣告沒有假,也沒有說錯,它只是沒有說出產品的弱點和缺陷,所以在消費者的面前,呈現的產品是那么的完美,能夠喚起人購買的欲望。我清晰地認識到這些,我感慨這個社會的缺陷和不公,所以我并不希望被社會的大眾意識牽引著前進,我知道,那一定不是我追求的,可惜的是,你感嘆這個時代,這個時代卻不為任何人而動……
自己的一點反省
身處信息時代的我們,可以通過手機了解到整個地球的動態,接受著遠超愛因斯坦大腦容量的信息,但也因為如此,我們變得麻木,急躁。我平時一直關注自己,注意反思自己行為和心理的改變,可是現在我的大腦充斥著那么多與我無關的新聞,這種自知的感覺正在消失。所以我卸載了那些即時新聞應用。我能感受到,改變變得越來越難,我們希望看兩天書就可以拿優,連第三天都不愿去多看;我們希望付出那微不足道的努力去取得自己理想的結果……然后,結果可想而知,一次一次被結果打擊,我們的思想也變得越來越實在,及格萬歲!我們就是這樣一點……一點……一點將自己從一個高三考不上名牌大學誓不罷休的人變成了現在一個以及格為榮的人,這一切的一切,理由無他,只是自己。現在,或者不久的將來,當追求不再,行動消亡,改變便不會再在我身上發生,以后幾十年的生活都可以如數學般簡單地推導。
剩下的一絲堅定
最近看了《穹頂之下》,因而看了柴靜的《看見》,記住了里面的一句話,“我怎么老沒辦法改變我的弱點?——如果那么容易的話,還要這么漫長的人生干什么?”自己有那么那么多的缺點,感覺自己如此的失敗。但是生活總得要繼續,趁著自己還能認清自己,趁著自己還沒有被社會所強迫,堅持自己的決定。我前面所說的“我并不希望被社會的大眾意識牽引著前進,我知道,那一定不是我追求的”指的就是研究生,我決定了!不讀了!
這只是我自己寫下自己的一點感悟,與大家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