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梗概:因為衛生巾關稅很高,導致價格昂貴,2012年的印度仍有大量女性無法在生理期期間使用衛生巾。主人公拉克希米為了妻子的健康,開始嘗試自己制作衛生巾,但卻被村里人視為瘋子、變態,并導致家人也都離他而去。他因此去到大城市德里,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終于發明了價格低廉的衛生巾生產機器,除了拿到大獎,還在合伙人帕里的幫助下成功在農村推廣他制造的衛生巾,并帶領很多女性致富。他由此甚至被聯合國邀請到紐約做演講,并得到了國家級的榮譽。
當你專注于做一件事,并且有著如果做不成死不罷休的決心時,全世界都會來幫你。
主人公拉克希米,只有初中文化,但只是出于對妻子的疼愛,希望看到愛的人在生理期來的時候,能用得上衛生巾。所以,他冒著被羞辱、被愛的人拋棄、離開家鄉的痛苦,獨立走上了自主制造衛生巾的道路。
這個過程,他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有人幫他上谷歌了解衛生棉的原材料,有人幫他獲得貸款,有人幫他參加科學發明的比賽,有人跟他一起創業,甚至最后,連聯合國都邀請他去紐約做演講。
不是在等你有了資源后,才想去做你想做的事。而是,因為你想做某件事情,所以各種資源都會跑到你面前。
拉克希米原來的想法特別簡單。
他看到妻子在生理期來臨時,不但得被家里人隔離,還只能用很粗糙、并不衛生的布來避免弄臟衣服。
所以,他知道了原來這個世界上有個東西叫衛生巾。但是因為這個東西太貴,所以他妻子不愿意用。
因此,他開始嘗試自己制作。
但多次失敗后,他除了身敗名裂,還被家人拋棄,只能離開家鄉。
接著,他知道了原來衛生巾的原材料是纖維素纖維。
當他知道只有大學教授才知道纖維素纖維可以怎么制作,而自己又不可能去上大學時,他選擇了一個大學教授家打工,幫他帶孩子,做家務等。
當終于知道美國有一個公司專門生產纖維素纖維,但對方告知他,他們只跟企業做生意時,他騙了人家說自己是有幾百億資產的公司。
當他拿到了美國公司送來的纖維素纖維樣本,但得知一臺可以制造衛生巾的機器價值要幾百萬美元時,他還是沒有退卻,而是選擇離開大學教授的家,自己開始制作機器。在沒錢買機器零件時,他硬生生地找人借錢,而且還成功了。
在看這部電影時,我全程被主人公拉克希米的簡單、純粹、傻氣、專注、固執、不臉而感動。
我感覺,在他世界里,似乎是沒有邊界的。
衛生巾很貴,那就自己做。
暫時沒錢,就跟人家借。
知道大學教授知道怎么生產纖維素纖維,而自己只是一個初中生,人家又不肯讓他進大學,所以他就為一個大學教授打工。
知道生產衛生巾的機器要幾百萬美元,自己沒有錢,那就自己做一臺。
被聯合國邀請去做演講時,自己英語很爛,本來有人為他翻譯,但是嫌人家老是打斷他,所以干脆就用自己蹩腳的英語傳遞他的想法。
沒有邊界的人是讓人敬畏的,因為他會把自己活成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