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繕性》篇里寫道:不當時命而大窮乎天下,深根寧極而待,此存身之道也。
意思是說,在時運不濟的時候,應向下扎根,藏好自己,以待時運的到來,這才是保全自身的方法。
在莊子看來,人立身處世,安身立命,必須懂得一個“藏”字。
他曾不止一次勸誡世人,應當光華內斂,低調藏鋒。
否則,木秀于林風必摧,行高于人眾必非。
凡事太過外露,必然招致災禍,唯有藏好自己,隱而不顯,方可行穩致遠。
1.藏言
莊子借黃帝之口告訴世人一個道理: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很多時候,不說,比能說,會說,要高明得多。
就像古人所說的:萬言萬當,不如一默。
說得越多,越容易凸顯出一個人的淺薄。
真正高境界的人,都喜歡沉默。
所以,與其毫無分寸的直言不諱,事無巨細地表達自己,不如保持沉默。
學會閉口不言,才是一個人開智的開始。
2.藏器
《周易》中說: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在局勢不明朗,或實力不足的情況下,欲成大事的人,必然會經歷一段長時間的蟄伏。
這個過程,既是藏器,也是蓄勢。
天地之氣有升降,君子之道有行藏。
在時機不成熟時,唯有潛蓄力量,你才能抵達你想去的地方。
楚莊王曾以鳥比喻自己: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
在這復雜的世間,只有一個能藏住本事的人,才能躲過所有暗害,等來自己的時機。
《菜根譚》也說: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恃才彰顯,只會為你引來非議和攻擊;
鋒芒畢露,甚至還可能為你招來殺身之禍。
只有藏器于身,韜光養晦,你才能保全自己,而后暗處發力,謀得長遠的發展。
3.藏鋒
其實,不論是斗雞也好,人也罷,一開始就鋒芒畢露,結局一定會很悲慘。
知收斂、懂藏鋒,才能于不動聲色中逆風翻盤,占得上風。
曾國藩曾說:好勝人者,必無勝人之處;能勝人,自不居勝。
愚蠢的人,沒有多少實力,卻總是示人以強,結果遭人忌憚,被人打壓。
而真正有雄才大略的人,即使胸有激雷,也依然面如平湖。
只有這樣的人,才能于示弱中,擊垮他人的防備,一舉定乾坤。
4.藏念
《莊子·漁父》里講過一個故事。
有個人在路上行走,無意間看見自己的影子和足跡,以為是鬼怪,非常害怕。
他嚇得飛快跑起來,不料跑得越快,足跡就越多,影子追得越緊。
于是他更加拼命狂奔,最后筋疲力盡而死。
殺死這個人的,并非所謂的鬼怪,而是他的念頭。
正如《新唐書》里所說:有心者有所累。
莊子早在幾千年前就看穿了,這世上最消耗人的東西,其實就是人的心念。《箴言集》里有言:深藏不露是一種卓越的才能。
見識過的人越多,我們就越會發現:聰明外露者德薄,詞華太盛者福淺。
5.
唯有謙虛低調者,才能謀得高遠,享得長久。
在往后的日子里,請藏好自己的底,也藏好自己的心。
不論人生境遇如何,愿你我都能持心自守,穩中取勝,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棋。
莊子說:為外刑者,金與木也;為內刑者,動與過也。
凡事思得太多,慮得太過,就如同給自己的精神上刑,必然會傷及自身。
唯有藏起多余的念頭,擺脫過重的心緒,我們才能逃離精神苦役,讓內心回歸平和。
林清玄也說: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人生諸多煩惱,你將它藏在意識深處,不去看,不去想,盡量把思緒轉移到身邊一些美好的人和事。
時間久了,你自然就會將它們遺忘。
5.
《箴言集》里有言:深藏不露是一種卓越的才能。
見識過的人越多,我們就越會發現:聰明外露者德薄,詞華太盛者福淺。
唯有謙虛低調者,才能謀得高遠,享得長久。
在往后的日子里,請藏好自己的底,也藏好自己的心。
不論人生境遇如何,愿你我都能持心自守,穩中取勝,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