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曬書吧

8月28日,七夕節,朋友圈又要曬恩愛大比拼了。

曬鮮花,然后寫上:此生,有你,足矣!曬餐具,生怕不知這地方多昂貴。曬鉆戒,背景得有小藍盒,要不怎知是Tiffany家的。

在古代,七夕節,也是要曬的。只不過,尋常百姓曬衣,讀書人家曬書。

七夕前后,正是三伏天,家家忙曬伏。東漢崔寔《四民月令》中“七月七日,曝經書及衣裳,不蠹”,是史料較早的記載。

在清代一些詩文中,也可知七夕曬書的習俗,如孫枝蔚《七夕憶內》:“遙憐弄針婦,空嫁曬書人。”毛奇齡《七夕》:“向夕陳庭嘗下果,連年每曬腹中書。”

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排調》中,關于東晉郝隆坦腹曬書的典故,流傳甚廣。

郝隆是山西原平市東社鎮上社村人,雖家境貧寒,但好學不倦。七月七日,他見有錢人家曬出綾羅綢緞,就仰臥烈日下,解開上衣,露出肚皮。人問其故,答曰:“我曬書。”后來,人們多以郝隆曬書典故,比喻人滿腹詩書。

你曬你家中衣帛,我曬我肚里學問,怎樣?咱腹有詩書,氣自華!

黃庭堅說,人不讀書,便語言無味,面目可憎。羅斯金勸人讀書尚友古人。梁實秋說,古圣先賢,成群的名世的作家,一年四季的排起隊來立在書架上面等候你來點喚,呼之即來揮之即去。這真是讀書樂。林語堂說,誰是氣質與你相近的先賢,只有你知道,也無需人家指導,更無人能勉強,你找到這樣一位作家,自會一見如故,這與“一見傾心”之性愛同一道理。

想來,讀書確實是件劃算的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