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關于《寧澤濤--轉折點》的討論持續了十幾天都不降熱度。對于這個轉折點背后的促成因素,我們局外人只能臆測,具體情況怎樣我們局外人很難看得清楚。但是短片里,寧澤濤爸爸說的那句話讓很多人深受觸動,“如果你覺得不快樂,可以轉身。”
我們都是世俗人,再清楚不過轉身并不容易。選擇轉身就是同時選擇了放下和重新開始,任何一個都不是輕松的選項。
就好比一個站在分岔路口的人,總是會問,“我是應該沿著這條路走下去,還是選擇另外一條?”
回頭看看走過的路,有一些小成就,有一些小困苦,不管怎樣都熬過來了,堅持一條路走到底,可能離理想中的生活更進一步呢。再看一眼嶄新的那條路,搜不到指向的地圖,也沒有參考的攻略,這條路通向未知,但也許沿途也有亮光。
站在分岔路口想就地琢磨出答案,對于決定來說永遠無解。只有一點點原路返回,或許可以明白自己真正的想法。是為了逃避生活中的真實困難才選擇轉身,或者放手一搏拿青春賭個前途,還是功成身就換個方向試試身手。
轉身之前,先拿鏡子照照內心,看清楚了,想明白了,再轉身也不遲。
我有一個固定買衣服的小店,次數多了,和老板娘成了朋友。她兒子七八歲,叫小寶。眼睛大大的,長得很像小時候的木村拓哉,但是認識這么久從沒見她老公來過。
有次去買秋裝,選衣服的空擋閑聊起來。兩個女人免不了談到婚姻愛情,我就問她,結了婚生了孩子和以前有什么改變嗎?
她毫不避諱的說,其實我是未婚媽媽。發現懷孕的時候,回去跟孩子爸爸說懷孕了,他說我們安排一下什么時候去醫院打掉吧,我說好。
晚上睡著以后做了一個夢,她說夢到一個小小的孩子哭著問我媽媽你為什么不要我了,然后就哭醒了。
躺了一晚上,滿腦子都是小孩子的哭聲,思前想后再也狠不下心說要打掉,再苦也都全盤接受了。
她去找孩子爸爸,要不結婚吧,對方拒絕了。然后她帶著肚子里的孩子離開了那個男人。自己一個人去做孕檢,去約醫院,找護工,選月嫂,就這么一個人生下了兒子。
從少女到母親,我問她你后悔當初的選擇嗎,她搖頭笑了,“有時候生活太難了也堅持不下去,想著不生孩子應該會輕松很多。同齡的閨蜜去下午茶逛街的時候我在進貨,她們約會看電影的時候我帶小寶去打針,只要一想這些就鼻酸。但是看著小寶仰頭沖我笑喊媽媽,咬咬牙就又堅持下來了,當初不就是因為這個才選擇生下小寶的嗎。”
很多時候,我們都不一定能過上理想中的生活,當你覺得順風順水似乎美好生活就在前面0.01厘米的時候,生活這個老練的編劇總會給你一點挫折,再丟給你一些選擇。拿槍抵住喉嚨,逼你做出選擇。
但是站在分叉口不要慌,慢慢想。看清楚自己心里想要什么,然后朝著心里的那條路大步向前走,莫回頭。
我剛認識阿利的時候,我們在同一家公司的不同部門,我在策劃部,她則是在IT部門,手下有幾個小兵,收入也還能保證維持小資的生活。
她喜歡電影,算得上閱片無數。因為喜歡,電影相關的書也看了不少。平時聊天的時候,什么電影都能從導演說到編劇,從故事架構說到歷史背景,甚至是《卡薩布蘭卡》《蝴蝶夢》這種黑白老電影,也能說個一二。
后來干脆自己開了公眾號,有時間就寫寫影評。
她給自己規劃的人生是,賺大把的錢,能混在電影發燒友堆里一起廝混。
大概是14年秋天,她突然收到一封私信,是一家傳媒公司的hr,說想讓阿利到他們公司做電影相關內容的博主,地點在北京。
阿利一下子陷入了甜蜜的煩惱。這份電影相關的工作是她想都沒想過的dream job,但是工資少了,而且在北京。阿利是是土生土長的廣東女孩兒,她覺得出了廣東都是北方,而且北京冬天也太冷了,廣東人的骨頭無論如何是承受不住的。
看阿利這個態度,我們都以為“私信事件”很快就會過去,她在決定面前原地踏步然后繼續維持原樣的情況,也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沒想到過了幾天,她說接受了那個公司的邀請,過幾天就辭職。我們一群朋友問她,你想好到了嗎?
她沉默了幾秒說,這個決定真的很難,我不知道接受了之后面臨的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如果選了這條路,以后的方向在哪里。
“但是,我真的很想做電影有關的事情,想到這份工作,我做夢都要笑醒了。我只是想自己的人生能再精彩一點就好了,這也有錯么?做這個決定的時候我就想到了以后可能會有什么生活,多慘我都可以接受,只要有吃有住就行?!?/p>
她像戰士一樣瀟灑說了再見轉身就去了北京。如大家的預想一樣,兩年中她經歷了很多困難的事情,住地下室吃泡面,經常的加班熬夜,交不起房租,這些都是我們在平時聊天的時候她不經意吐露的。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她哭著給我打電話,說房東阿姨煲了豬心紅棗湯專程送過來,因為前幾天交房租時閑聊她隨口提了一句,“最近睡不太好”。對阿利來說這不是小小的溫暖,是大大的擁抱。
掛電話之前,她和我說,那就再堅持一下吧,不能白瞎了當時做的選擇。
過了兩年,她成了公司的創意總監,做著自己熱愛的事情。
從IT女到內容創作者,阿利猶豫過,但最終促使她做決定的是內心慢慢堅定的聲音。
因為只有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才意味著做好了選擇和轉身的準備。將選擇控制在合理化的可視范圍內,將永遠不知道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我們站在分岔路的時候,總是希望有一條正確的路可以帶我們徑直走向目的地,一旦走錯可能會影響一生。但這只是因為過于關注當下決定,所以夸大了選擇本身的重要性。其實哪條路都不一定好走,也不一定不好走。
重點在于內心想要什么,這才是轉身的意義。
文章原創至微信公眾號:刺猬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