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原文由高樹山整理(柳德恩傳授)。
遼寧省錦州地區的白猿通背拳傳自周明法師(俗姓霍),原在北京佛教學院任職。新中國成立前夕,應遼寧省錦州佛教界之邀,到錦州傳授佛學,講佛之余,傳武授技于錦州。得傳者有王寶良(人稱“王拳王”)、楊德祥(人稱“快手楊”)、柳德恩(人稱“神拳柳”)、謝寶勤等人。
白猿通背拳技法上分四部分:四手通背、二十四勢、絕命救命三腳、拍帶追魂掌。其中四手通背是基本功,二十四勢是主體,絕命救命三腳是秘技,拍帶追魂掌是散手技擊法。
二十四勢是白猿通背拳的主體,分三步練法:第一步練形,柔緩大架,先求開展,以舒展氣血、練內功為主;第二步練意,柔快中架,練速度及反映能力;第三步練勁,剛猛小架,后求緊湊,以發力技擊為主。今將第一步練法整理成文,以為初習之用。好的東西是有層次的,越級練習如空中樓閣,無益而有害,這與保守無關。當年,周明師爺年輕時急于求成,練至吐血,教訓是深刻的,我輩不可不知。至于后兩步功夫,非口傳身授不易掌握,只好靜待機緣了。
開門式
面南而立,兩腳分開呈90度角,左腳向正前方邁一步,腳尖向前。兩腳距離隨樁步高低而定,總以自然為準,重心前三后七。左手前伸,掌心向右,高與面平,肘下垂,彎曲約150~170度;右掌心向左,置于左肘內側。左右皆然,久久站立而為樁功。不論何式,皆以此為始,故名開門式(圖1)。
前八手
第一手:抖鈴手
接左開門式,身體左轉,右手握立拳,自左臂下向前沖打的同時,左臂屈肘向后拉至極處,左掌心向下,拉至左腋前(圖2)。
身體右轉,左手握立拳,自右臂下向前沖打的同時,右臂屈肘向后拉至極處,右掌心向下,拉至右腋前(圖3)。如此反復練習,然后再練右開門式抖鈴手。
第二手:沖拳
接左開門式,身體左轉,重心后移的同時,雙手握拳,拳心向上,由前上方以拳背向下砸至左膝前(圖4)。
重心略前移,左拳向上鉆至面前,右拳隨至左肘內側(圖5)。
重心再前移,左拳內轉架于頭左前側的同時,右拳拳眼向上,向前上方沖打(圖6)。
身體略右轉,重心后移的同時,雙手握拳,拳心向上,由前上方以拳背向下砸至右膝前(圖7)。
重心略前移,右拳向上鉆至面前,左拳隨至右肘內側(圖8)。
重心再前移,右拳內轉架于頭左前側的同時,左拳眼向上,向前上方沖打(圖9)。
如此反復練習,然后再練右開門式沖拳。
第三手:摔塌拍
接左開門式,身體右轉帶動雙掌向右下摔打(圖1O)。
身體左轉,帶動左掌向左上挑至頭左前側,掌心向右的同時,右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塌擊,高與喉平(圖11)。
身體右轉帶動左掌向前拍擊的同時,右掌后收(圖12)。
身體左轉帶動雙掌向左下摔打(圖1 3)。
身體右轉,帶動右掌向右上挑至頭右前側,掌心向左的同時,左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塌擊,高與喉平(圖14)。
身體左轉帶動右掌向前拍擊的同時,左掌后收(圖15)。
如此反復練習,然后再練右開門式摔塌拍。
第四手:支挑拍
接左開門式,身體左轉的同時,右掌沿身前下插,左肩肘向上提起,指尖向下(圖16)。
右掌由下向上挑托至頭前上方,掌心向上(圖17)。
緊接上動,右掌內轉向下拍擊,高與面平(圖18)。
身體右轉的同時,左掌沿身前下插,右肩肘向上提起,指尖向下(圖19)。
左掌由下向上挑托至頭前上方,掌心向上(圖20)。
緊接上動,左掌內轉向下拍擊,高與面平(圖21)。
如此反復練習,然后再練右開門式支挑拍。
第五手:雙引手
接左開門式,右掌外轉掌心向上,向前上方穿出,高與面平(圖22)。
右掌內轉掌心向下并向下拍帶,收至腹前,掌心向內(圖23)。
左掌外轉掌心向上,向前上方穿出,高與面平(圖24)。
左掌內轉掌心向下并向下拍帶,再收至腹前,掌心向內(圖25)。
如此反復練習,再練右開門式雙引手。
第六手:紅臉照鏡
接左開門式,身體先向右轉,再向左轉,帶動左掌向下向右向上向左向下劃立圓(圖26)。
緊接上動,左掌向下按,隨身體左轉向后帶的同時,右掌經左掌上側向前塌擊(圖27)。
身體先向左轉,再向右轉,帶動右掌向下向左向上向右向下劃立圓(圖28)。
緊接上動,右掌向下按,隨身體右轉向后帶的同時,左掌經右掌上側向前塌擊(圖29)。
如此反復練習,再練右開門式紅臉照鏡。
第七手:撣手
接左開門式,身體右轉,帶動右掌由下向右向上至頭右前側,掌心向內的同時,左掌收至腹前(圖30)。
緊接上動,身體左轉帶動右掌向左裹擊(圖31)。
緊接上動,身體右轉帶動右掌以手背向前撣擊,高與面平(圖32)。
身體左轉,帶動左掌由下向左向上至頭左前側,掌心向內的同時,右掌收至腹前(圖33)。
緊接上動,身體右轉帶動左掌向右裹擊(圖34)。
緊接上動,身體左轉帶動左掌以手背向前撣擊,高與面平(圖35)。 如此反復練習,再練右開門式撣手。
第八手:抹袖
接左開門式,身體左轉,帶動右掌(掌心向下)向下由后向外向前向左劃平圓至身前,略高于臍的同時,左手由前向后收至肋下(圖36)。
緊接上動,身體右轉,帶動右掌向后收至右肋側的同時,左掌心向下,經右小臂上側向前塌擊(圖37)。
身體右轉,帶動左掌(掌心向下)由后向外向前再向右劃平圓至身前,略高于臍的同時,右手由前向后收至肋下(圖38)。
緊接上動,身體左轉,帶動左掌向后收至左肋側的同時,右掌心向下,經左小臂上側向前塌擊。(圖39)。
如此反復練習,再練右開門式抹袖。
收式
雙掌收于腹前,向兩側分開上托至頭上方再向里合,向下按至腹前,再向兩側分開放于體側(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