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則關于8位一年級小朋友因為拼音算數學得實在差勁,跟不上班級教學進度而被班主任拍照傳至家長群的新聞引起了家長的廣泛注意和討論。
一位一年級學生的家長看到家長群里班主任發來一張8個小孩排排站的照片,其中一個就是他們家小孩。這位家長將照片截圖放在朋友圈里并附上以下一段略帶抱怨的話:
這張照片緣何被班主任傳到家長群里?也許老師發照片的動機并不是要讓家長和孩子難堪,當時只是想讓家長引起對孩子學習情況的重視。拼音算術的確是一年級老師教學的重點,但是很多孩子因為上過幼小銜接,所以接受起來比較快;而有些孩子因為注意力問題、自制力問題以及其他各種原因,需要老師和家長通力配合,才能跟上班級拼音和算術的進度,這里特別提到家長的協助。
這位發照片的老師初衷就在于讓家長多費點心,對孩子的文化課引起足夠的重視,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教育孩子不僅僅是老師的事,也有家長的責任。這是現代教育必須有的意識。孩子成績差就怪罪任課老師在過去并不鮮見,這種落后的教育觀念應該被淘汰了。
讓老師難做的是,老師對學生寬松,說老師不負責任;老師對學生和家長嚴苛一點,就抱怨老師不講情理。在這次事件中,家長的理性本應占主導,家長心疼孩子沒有錯,但學業歸學業,看到照片的第一反應是怎么提高孩子的拼音和算術;但是,如果第一反應認為老師通報批評,丟了自己的臉,那么針對的就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轉移到情緒問題上去了!
如果想要讓孩子成才,遇到老師通報批評的情況,首先要反思自己的問題,盡量也不要把老師的反饋像打小報告一樣轉述給孩子,沉下心來解決問題才最重要。如果不小心被孩子知道了老師對他的看法,那么與其花時間責怪老師不如安慰孩子,告訴孩子這是老師善意的忠告,希望你得到更好的成長。
我有一位在日本當老師的朋友,他告訴我在日本,家長經常鞠躬向老師表達謝意,禮貌表達自己的孩子給老師“添麻煩”是常有的禮節。中國家長觀念里則認為老師領了工資,自己交了學費,那么教好孩子是應該的,而且不能打不能罵不能批評,因為心疼孩子會受傷,卻不想怎么學會擔當。
老師與家長在溝通時,告訴你孩子真實的情況,略有微詞也并不是不喜歡你們家的孩子。家長只需要表達自己:“讓老師費心了!”就可以寬慰老師,老師不過是希望你們家孩子更加優秀。很多家長在與老師溝通時,總是把老師對孩子的批評當作一種惡意,覺得老師對自己的孩子不夠尊重,不夠喜愛。卻從來沒有反思過自己對老師是否足夠的尊重和信任。
這次事件因為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輿論效應,教師為此事公開道歉也成為新聞頭條。但是家長有沒有想過,之后孩子的學業是否還能受到學校和老師的足夠重視,這里我們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在這里我們給各位家長一個忠告:事情換個角度想想,對老師多點感恩少些抱怨,才能讓老師將教育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