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 2008

計劃了很長時間的旅行,天算不如人算,到最后只能一個人走,準備好東西,背上行囊,放飛自己的心靈。

8月11日6:20從西安出發第一站榆林.

7:30坐上到榆林的大巴,一上高速曾經熟悉的風景已不再熟悉,,從川口上高速,天漸漸變了,湛藍湛藍的,幾朵白云飄在上面,在高原上感覺觸手可及。昔日的秦直道,其直如失,如今的高速在高原上穿行,一過黃陵,高原唯唯莽莽,氣勢壯觀,一道道塬梁如水墨畫般呈現在眼前,綠草覆蓋,如同一列列軍艦在高原上奔行。

過了延安以后,高速又上了一個高度,在梁脊上穿行,不時有河水從路下穿過,高原上的河,都不是很大,沒有南方河的氣勢磅礴,靜靜地流淌著,沒有人會注意到,也無需注意,只有在每個轉彎的懸崖被不斷沖刷出來的水紋僅僅的訴說著古老的傳奇。

不是路旁呈現有小的水塘,或者是水池,那可是在黃土高原上少有的,有水的地方呈現出一派江南水鄉的風光,水草豐茂,時光變換有時真得都不知道身在何處。路邊不時有提醒游人的路標,“大漠風光,敬請欣賞”

天很藍,遠處云稍多,天際間,那高原已與天接,,窗外陽光很曬,下車休息的時候,在陽光下迎著光很熱,在陰影處,有小風,又覺得冷。在高原上這種感覺真的很奇怪。路在車輪下延伸著,路兩邊逐漸出現沙丘,這里是毛烏素沙漠的邊緣,在目光所及基本被植被覆蓋,蒿草有半米多高,不時有野兔從中竄出,轉過大一個沙丘或者是沙山,忽然從右側的群山之中出現一個城市,------這就是榆林了。

下午4點到榆林了,大巴沿著榆林城墻走著,斑駁殘缺的城墻與西安城墻何等的相似,在榆林東關車站下車。

給陜北-----我們同學孫世生,從畢業一直就沒見過,來之前班長把他的電話給我,專門說到了一定打電話。

晚上一起吃飯,聊天,回憶了很多在學校的事情,感動。又聊到畢業以后,陜北跑過車,販過煤,....搞過很多,都沒有成績,最后選擇了當老師,從初中教數學開始,到現在帶高三畢業班,在教育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和樂趣,呵呵呵呵,生活和我們都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談笑間,十二年已過,這也許就是輪回。

7:30從酒店出來,一大早,打好背包就去了鎮北臺------萬里長城第一臺,榆林城北7公里。門票25元.站在酒店門口,穿著短袖,感覺有點冷,就選擇打車,打車13塊。

景區里沒人,可能是太早了。長城見了很多,在北京去過八達嶺,那時候沒有相機,沒留下多少照片,只是覺很雄偉,后來去過黃崖關長城,又是一番風景,也很不錯,05年去了司馬臺長城,險峻無比,接著又去了北固口長城,在臥虎嶺長城修在山脊上,從上面向下看,懸崖陡峭,視野開闊,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那叫一個奇,冷兵器時代想在這些地方的長城上打開缺口,我看是難。

這鎮北臺修在高坡之上,向下看一絲沒有險峻的特點,只是在茫茫沙漠中高起了土包,視野開闊,卻無險可據,長城依稀還能看出當當年的走向,一些地方還存有坍塌的長城,一些地方已不足一米,只留有一些基座的夯土,我想鎮北臺如果在古時也是這樣子的話,最多也只能起到過關檢查,遇敵報信的作用了。鎮北臺太高30多米,共四層,氣勢雄偉,站在最高處,天高云淡,茫茫大漠盡收眼底,有時候在想要早生500年,老子也是一方山賊。

看完鎮北臺下來向西走兩公里,就是紅石峽了,這可是塞外碑林,唐宋以來一直是文人騷客必到之地。摩崖石刻分布在榆林河兩岸,也是當年游擊隊經常開會的秘密地點之一,有革命詩可見。這兩個地方分別在公路的兩側,背著包沿著景區公路一直走進去,稀疏的白楊也遮擋不了火辣辣的太陽,在30多度的烈日下,行走可不好受,不過多年養成的行走的習慣,倒是問題不大。在路上有幾個有人走著就不行了要休息。

從紅石峽出來已經12點多了,才覺得有點餓,又從景區走出來花了大概20分鐘,在路邊等公交車,半天不來有點著急,怕趕不上去鄂爾多斯的大巴。湊巧有一個騎摩托的大哥從遠處過來,要到城里去,看我在路邊站著,我也看到他了,我就喊‘摩托,到城里不’,那位大哥聽到我在喊,直接就停到我面前,

‘上車’,還沒發動,

‘多錢,’

‘8塊,’

‘5塊行不,’

‘走’

坐摩托后面,我們倆就開始諞,不知不覺到汽車站了,還沒停穩,就有人和他打招呼,我問多錢,

‘不要錢,你這后生人好,不要錢了,你在榆林玩好就行了,呵呵。

感動。握手,感覺到榆林人民的厚道與樸實。可惜忘了和這位大哥留個影。

有時候就象這樣錯過了,可能這一生就不會再有了補救的機會了。錯過了就只留下遺憾。

1:30分剛好有到東勝的大巴,趕緊買票。

坐在車上慢慢的向北上了包茂高速,高速路從長城上的豁口跨了過去,從這里所看到的長城和平日所看到的長城迥然不同,只剩下時斷時續,依稀可見的基線土墻,在高速路邊上有一個土包,起初以為是個平常的土包并沒在意,眼光越過土包看到遠處的鎮北臺,沿著這一線不斷有土包出現,或大或小,或高或矮,腦子一下子明白了,那絕不是什么平常的土包,那是長城上遺留的烽火臺。六百年的歲月,一晃就過。六百年的風沙,再堅固的城墻,也斑駁的只剩下黃土一抔。

一路向北。榆林城在身后漸行漸遠,前面越來越荒涼,眼見之處只有黃沙,有些看到的不是黃沙也不是土,那也許就是沙化的土,就在這大漠中一叢一叢的沙柳,沙棘倔強的生長著,用自己的那叢綠點綴著這茫茫大漠。

從地理上講秦,明長城大致是沿著我國400毫米等降水線修建的,這反映出一個問題,400毫米等降水線就意味著關內關外兩種不同的生活,關外是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降水,越往北降水越少,不能耕種只能放牧,屬于游牧文化。關內降水都在400毫米以上,可以種植,屬于農耕文化。正是這長城無形當中就把兩種文化分割開來,古人并不知道400毫米等降水線這一概念,可偏偏這長城就是修建于此,硬生生的把內地和大漠分開,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發生沖突時就在這長城上演藝著多少悲歡離合愛恨恩仇。蘭花花,走西口,孟姜女哭長城,楊家將保家為國,昭君出塞和親。在紅石峽有摩崖石刻可見。自古各民族交匯于此,互通有無,相互影響,相互學習。

第二站鄂爾多斯(東勝)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今天參加同學的回門禮,順便見了一些同學,也有一些是意外之外見到的同學。說實話,大家好似變了,但又沒有怎么變。坐在一...
    粉色的蒲公英閱讀 134評論 0 0
  • 輸入 1、閱讀《翻轉式學習》 這本書去年就買了,才有時間來看。 五個階段的終身學習計劃對我很有啟發,會考慮補充到后...
    張書畫閱讀 434評論 1 3
  • 這日子有點混賬 1 近一周來格外的忙碌,也不知道每天都是忙了些什么,零零碎碎的一天功夫就過去了。臨到晚上回頭想想白...
    生達成長規劃閱讀 246評論 0 1
  • 在群體面前,我一直都喜歡把自己置于非常安全的處境,但是如果是單獨的時候我的膽量會非常大,就在昨天晚上我就差點...
    感受背影閱讀 164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