蛻變的真諦在于,靜下心來打磨自身能力與素養,我們無法復刻他人,卻能雕琢出更優的自己。
忙著生活,忙著長大(變老)我所有的寫作平臺成了被遺忘的角落,好久不見啦。
沒動態的日子里,我在悄悄扎根,等下次更文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短暫離開簡書的這陣子,我的生活已經悄悄換了季節。
消失的日子,都在認真生活,如今冒個泡,證明我還在。. 許久沒有作品問世,不是沒故事,而是故事都藏進了生活的褶皺里。不發動態的時間,都在積攢能量,只為下次出現能更耀眼。獨自演繹著自己的劇本 。
親愛的簡友們,許久未曾與你們在這一方創作天地相逢,心中滿是歉意。這段時間,我被個人生活里的迷霧所困,那些不為人知的艱難與迷茫,如同厚重的云層,遮住了我創作靈感的星光。
生活有時就是如此,在不經意間拋出一道道難題,讓我不得不停下匆忙的腳步,去認真思索、去全力應對。我就像一只迷失方向的飛鳥,需要在風暴中找尋歸巢的路,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方向。
暫時的停更,并非放棄,而是為了積攢更多的力量。我相信,待這陣風雨過去,我會帶著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深刻的感悟回歸,用文字和作品與你們再次相擁。感謝你們一直以來的陪伴與支持,愿你們在這漫長歲月里,歲歲常歡愉,萬事皆勝意。
在我消失的這段日子里,有許多筆友給我留言,我很感動也很欣慰,我深知每一位關注我的朋友都對我的作品滿懷期待,每一次的點贊、評論和分享都給了我無盡的動力。停更對我來說也是一件非常煎熬的事情,就好像和一位朝夕相伴的老友分別。但我也明白,只有先解決好生活中的難題,我才能以更好的狀態和更優質的內容回歸。感謝你們一直以來的理解和支持,你們的陪伴是我堅持創作的最大動力。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一切順遂,我們很快會再見!
其實有一位網友在我的公眾號給我留言:寫道:“怎么樣才能停止一邊內耗,一邊自愈,一會想開了,一會又糾結”想發個朋友圈訴苦,好像不太合適。想找個人傾訴一下壓抑的心情,可是翻遍了所有社交才發現沒有一個人可以去訴說。于是我又像往常一樣,咽下所有的情緒,默默打開寫作軟件,在別人的故事里對號入座,在評論區來傾訴內心的感受,惟有寫作人才能懂得那份從容與淡然。我想說,大概這位網友遇到了感情問題,可惜我們都是局外人,無法說服一個深入愛戀已久的人,更沒有辦法讓他(她)停止內耗,也許只有自己撞了南墻才會醒悟。所有的事情里,感情是最不講規矩的東西,也是最令人無解的難題。
黃桃罐頭保質期是15個月,可樂要在打開后24小時喝掉,吻痕大概一周就能消失,兩個人在一起三個月才算過了磨合期,似乎一切都有期限,這樣多無趣,我還是喜歡一切沒有規律可循的事情,比方說我喜歡躺在草坪上看星空,喜歡夜深人靜之時來點不一樣的靈感與力量,賜予我無限的可能,夢醒后發現自己真的變成了作家。
有人說:“人的精神寄托可以是音樂,可以是書籍,可以是工作,可以是山川湖海,唯獨不可以是人。”
深以為然。
(書載)人活著,不能沒有寄托。
但我們可以把精神寄托于音樂,書籍,工作,山川湖海,花花草草;
唯獨不可以寄托于人。
因為人作為精神寄托,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和局限性。
畢竟,音樂是無限的,書籍是無限的,工作也可以無限延展下去,大自然的奇幻美妙更是應有盡有。
在這個無限當中,我們的精神可以無限延展,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但人的情感也好,生命也好,喜歡也好,都是有限的。
若你把精神寄托于某一個人,對他有過高的期望,或歸屬感;
往往就會發現,人性的復雜多變,會讓這種寄托變得脆弱無依。
畢竟,世事難料,人心易變。
這世上,沒有任何一段關系,會不因物移,不因時異。
人性逐利,這是至理。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足夠的利益面前,可以脆弱得不堪一擊。
對人性抱有任何幻想,和過高的期待,結果都只能讓自己遍體鱗傷。
有的人,不管曾經有多親密,走著走著就散了;有的人,無論曾經有多重要,過著過著,就不在了。
生命沒有永恒,世上也從沒有永遠。
所以不要對任何人,抱有任何過高的期待。
我們每個人,都只是世間匆匆的過客,始終不離不棄的,唯有自己。
我們改變不了任何人,只能改變自己。
我們寄情于音樂,書籍,山水,事業,只要自己愿意,就可以一直下去。
唯獨人,有極大的不確定性。
當我們把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寄托于一個人身上,無論是長輩、伴侶、孩子、還是任何人;
期待他能給我們安全感,填補我們內心的缺失,給我們永遠的陪伴。
當結果非我們所愿時,那一刻,我們好不容易搭建的世界,也會隨著這個人的離開而坍塌。
那樣的打擊和傷害,會讓人喪失對生活的熱情,甚至致命。所以生而為人,我們可以愛很多東西、很多人。但不可以把一切,寄托于某一個人身上。
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寫道:“人生的本質,就是一個人活著,不要對他人心存太多期待。成年人的孤獨,就是悲喜自渡,而這也是我們難得的自由。”
是啊,生命,終將是一場孤獨的旅行。
每個人都活得不容易,沒有人有義務,源源不斷給你能量,給你提供情緒價值。
當有一天,我們再也無需從自身之外,尋求認可,尋求肯定,尋求安全感時,才能真正活成自己的主人。
安全感,只有自己給自己,才最可靠。
所以說,人的精神寄托可以是音樂,可以是書籍,可以是事業,可以是山川湖海,可以是很多東西。
但唯獨,別寄托于任何一個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熱愛的事物,而我堅持最久的愛好便是寫作。從小時候那些天真無邪的童話故事到如今成長為一個40+的勵志女性,寫作伴隨著我經歷了許多喜怒哀樂,它不僅是我情感的宣泄,更是靈魂與文字相擁的方式。
## 深夜靈感
回憶起那些深夜里獨自面對鍵盤的時光,仿佛還能感受到內心澎湃的激情。在這個喧囂而匆忙的世界中,寫作給予我一個溫暖而安靜的角落,在那里我可以盡情傾訴內心所想所感。無論是歡笑、沮喪、迷茫還是幸福,都能通過字句表達出來。
## 文字中的情感
寫作不僅讓我傾注了情感,也幫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當我將思緒化為文字時,它們就像鮮花一樣綻放在紙上。讀者們通過我的文字,能夠感受到我內心的情感和感受,與我建立起一種特殊的共鳴。而這種共鳴正是年輕人們渴望尋找的情感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