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我們都應努力去追我們內心的風箏。
在讀這篇小說的過程中,我在心痛的同時感到的是涓涓流水般從未間斷的溫暖。我記得最清楚的一句話是哈桑對阿米爾說的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其實我覺得這句話翻譯成英文讀起來會更有深情款款的味道:“For you , a thousand times over . ”。
要問我最喜歡的人物,我回答不出來,因為書中的每個人物都有讓我欣賞不已的地方。但是,如果有人要讓我說出僅僅一個最讓我動容的人物,那必定是哈桑。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樣吧——哈桑簡直完美。
哈桑,這個所謂的“哈扎拉人”,他是那么的純真和善良,他時常單純得讓我心疼,也總是善良到讓我無地自容,而我在逐漸認識哈桑的過程中,愈來愈喜歡上這個純良得如無暇的玉石的男孩。我想天使的孩子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吧。
哈桑是個追風箏的好手,而他本人就是一面承載著真善美的風箏,在阿富汗的天空中隨和風而動,場景柔美可愛。這只風箏,也成了成年后踏上自我救贖之路的阿米爾所畢生追逐的東西……
我愛哈桑,我太愛這個可愛的少年了,我覺得我也在追逐他。他最讓我心醉神迷的一個地方,就是在阿米爾少爺開始為即將開始的斗風箏比賽感到氣餒害怕時,他的一個優雅無比的動作。
“他微笑:‘沒有鬼怪。’”
“‘你確定?’”
“他閉上眼睛,點點頭。”
他閉上眼睛,點點頭。
在那一刻,我看見一個“中國娃娃似的”哈扎拉男孩,衣著樸素,手中緊握風箏筒,站在他的小主人——他自己認為的“朋友”身邊,面對主人的害怕和不安時,輕輕閉眼,輕輕 微笑,冬日早晨的陽光打在他的臉龐上,讓他的面部和煦得溫暖可人。實在是太美好了,真是個擁有美麗心靈的哈扎拉小男生!
哈桑是全書的主角——至少在我的心目中。有了他,阿米爾少爺才最終讀懂自己的父親、讀懂自己的人生;有了他,阿米爾的爸爸才帶著深深的內疚將善行撒播在廣袤的喀布爾之上,成為慈悲之人;有了他,他的兒子索拉博才那么善良可愛又勇敢正直;有了他,法里德才理解了阿米爾并在戰亂的背景中和阿米爾成為難友,建立真摯溫暖的友情……有了他,阿富汗的寸草寸土以及百姓黎民在我的心目中都是那么性格鮮明且親切可愛;有了他,我的心靈得到了一次舒服的蕩滌。
《追風箏的人》絕不是悲情故事,而是一個溫情滿滿的故事。自始至終,故事情節坎坷不平,讀之揪心不已。但我從未在讀的過程中感到過一絲絕望。我想悲劇的最高境界就是暖從悲中來吧,而這本書就讓我始終都飽含希望,讓我深刻體味到人性的至惡與至美。而至惡在書中終為至美所敗,余下的是縈繞在我心中的溫柔的至美的體驗。
讓我們也和阿米爾一起,不懈地追自己那心中的風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