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態,酸甜苦辣,都是深刻而綿長的記憶。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佳作,一位農民父親的“傳奇”故事。
父親是個一輩子與土地打交道的老農民,只有小學文化,從我記事起他就一直被人看不起,不只因為他老實巴交,更因為他有著一套當時讓別人聽起來匪夷所思的投資孩子的理財論。
三十多年前的農村,人們的觀念還比較陳舊,認為讓孩子念完小學認識幾個字,出門迷不了路就可以了,應該讓孩子早早退學幫家里掙錢,尤其是女孩子,早晚要嫁人,供著念書簡直是賠本賠大了。那時的退學現象經常發生,很多同學念到初中就算到頭了。而父親堅定地認為無論如何也要把我們供出農門,小學沒畢業的他經常說“燕雀安知鴻鶘之志”,認為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而為孩子鋪就改變命運的道路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不管別人怎樣規勸,他把辛苦積攢的錢全部用在了我們姐弟三人的學習上。
他根據三個孩子的特點對有限的資金進行了定位:姐姐不愛學習,見到書本就頭疼,但父親認為她至少要念完初中再工作;弟弟貪玩,功課一般但心靈手巧,初中畢業后可讀技校,做技術型工人;而我嗜書如命,學習一直名列前茅,考高中和大學基本沒問題。他準確地掐算好了三個孩子或工作或升技校或升大學的時間,為我們每個人存了一張數額不等的存折。他就是這樣靠著種地,靠著下井當礦工,一分一角地積攢著。
當姐姐初中畢業要到大商場當營業員需交5000元風險金時,他拿出了一張正好到期的三年期存折,姐姐喜極而泣。當弟弟初中畢業要到市里念技校時他拿出了一張五年期存折,弟弟輕松入學。當我高中畢業要去向往中的大學深造時,父親將他存了八年的最后一筆錢拿了出來。那時的他已經一貧如洗,在別人的譏笑聲中,他臉上卻是愿望實現時綻放出的最燦爛的笑容。
父親有一個小賬本,詳細地記錄著每天的支出和每個月的收入,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邊吃著年夜飯邊聽他對一年的收支和每個人的表現進行總結、點評,對表現好的表揚并附物質獎勵,表現差的進行鞭策鼓勵,每年我總是得獎勵的那一個,小小年紀就有了一筆可自由支配的私房錢。父親通過這種方式讓我們不要懈怠,要一直努力,直到目標達成。他這個習慣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至今我保持著每天記賬的好習慣,一本日帳,一本月帳,一本年帳,收支情況明明白白,生活過得有滋有味。我又將這種理財思維運用到了工作上,工作起來有條不紊,事業也就理所當然地芝麻開花節節高了。
現如今,姐姐姐夫在同一家公司上班,雖然收入不高,但靠著從父親那里學來的理財觀,一家人精打細算,住上了150平米的大樓房,開上了十幾萬的SUV,小日子紅紅火火;弟弟是一家合資公司的特級技工,月薪近萬元,父親教的理財小技能讓他靠自己的能力買了兩套樓一輛車,還因為人嚴謹技術好被好幾家公司爭相競聘;我大學畢業后到一家上市公司就職,歷經二十年拼搏,從普通一員做到了高管。這在一個小鄉村里是絕對的奇跡,父母對我們的理財投資實現了驚人的復利效果,他們成了村里最讓人羨慕的“富翁”。
而今,接過父親理財觀的我進行了升華,結識了“一起好”,學會了P2P。我把父母姐弟不用的余錢拿來幫他們投資理財,讓他們的辛苦錢得到快速增值,相當于有了第二條賺錢渠道。最終目標當然是我們大家都實現財務自由!我想說,跟著“一起好”,財務自由絕不是夢!而這一切幸福快樂都來源于最讓父親自豪的理財觀!
小編點評:與其說是父親的“傳奇”,不如說是一個深沉的父愛故事。父親教會給孩子們的,不僅僅是鴻鶘之志,更是厚積薄發的生活智慧。學會理財,不僅是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許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讀完別人的故事你是不是也有故事想分享了呢?10月18日-11月10日,講述值得你銘記的故事,惠人第2代低速榨汁機、美的電飯煲、愛仕達鍋具四件套、小米手環、現金券、積分等豪禮等你帶回家哦~[點擊鏈接即可參與 ?不凡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