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爸媽在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總是第一時間就給予拒絕,直接說不!
“先跟后帶”要求我們在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要先跟,然后給予同步,在給孩子做選擇或者推遲滿足。
長時間的對孩子說“不”,孩子就會慢慢的不要主動提出要求或者沒有要求,最后沒有自己的思想和逐漸,而且感覺自己毫無價值感!
這下面是一位寶媽寫給我的,今天她和寶寶的一段小故事!(很好的詮釋了先跟后帶)
寶寶:“媽媽,有件事能和你商量一下嗎?”
媽媽:“可以的,寶寶,你說吧!”
寶寶:“我現在想玩下手機游戲,可以嗎?”
媽媽:“寶寶你現在是不是很物料呢?”(跟對方的感受)
寶寶:“嗯,媽媽,我現在是感覺好無聊的”
媽媽:“所以你現在就很像玩手機游戲嗎?”(跟對方的動機),寶寶點點頭
媽媽:“媽媽在做自己的事情,讓寶寶自己一個人玩讓寶寶感覺到無聊了,其實媽媽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也會覺得物料(跟對方感受),寶寶想玩游戲只是想找點事情做是不是呢?”(搜集資料)
寶寶看著媽媽說:“好像是吧,但我還是有點想玩游戲。”
媽媽:“寶寶今天真是太棒了,以前寶寶說要玩游戲的時候都會鬧脾氣,今天和媽媽很好的商量,也只有一丁點想玩游戲(跟對方動機),看來寶寶真的長大了哦,知道玩游戲對眼睛不好?”(引導對方)”
寶寶:“我上大班了,我不是小寶寶了哦,媽媽,我懂事的”
媽媽:“嗯,媽媽覺得寶寶現在比以前懂事了,寶寶知道玩游戲對眼睛不好,是不是?”(說服對方)
寶寶:“嗯,媽媽,我要保護我的小眼睛,我不玩游戲了哦。”
媽媽:“寶寶真乖,難怪你的眼睛這么亮呢。那下面寶寶想做什么呢”(引導對方)
寶寶:“媽媽,我想去玩娃娃,媽媽等下過來和我一起玩”
媽媽:“媽媽做完事情,就過去和寶寶一起玩,寶寶今天很棒,戰勝了自己想玩游戲的想法,和媽媽好好的商量,下次你還能這么棒嗎?”
寶寶:“媽媽,我可以做到的”
在先跟后帶中,如何“跟”對方,如何“帶”對方
1.在和孩子的溝通中,親和力源于共同點,所以“跟”就是制造親和力,沒有這個,在好的溝通技巧都毫無作用!
可以跟對方冬季,跟對方看問題的角度,跟對方的情緒感受。
2.“跟”最終是為了“帶”,即引導對方向自己的方向發展。
目的有三:
搜集信息,找到原因
引導對方,把焦點放在尋找的方法上面
說服對方
媽媽學會“先跟后帶”,讓天下沒有無理取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