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自控力,再聰明也是白搭!

自控力是自我管理的能力,管理情緒、管理獨立生活的種種技能。

自控,意味著知曉限制和邊界之于生命和生活的意義。在精神分析心理學家看來,兒童的自我正是在處理內在沖動和客觀現實的沖突中成長起來的。

自控力對孩子一生成就的影響,不言而喻!今天嚴媽就和各位爸媽聊聊自控力這個話題!

我們無法控制周圍世界,但可以控制自己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父母是否對孩子信守諾言,對孩子自控力的形成影響也很大!

自控力強,未來可能發展更好

自控力的總開關內置在大腦里,看不見,也摸不著,就是管理學講的“以虛控實”那個“虛”,但它卻能控制孩子的行為,能管住嘴巴和手腳。大腦也有失靈的時候,當欲望和情緒膨脹時,大腦就無法實行管制。

美國斯坦福大學有一項追蹤研究發現:凡是成功者,童年都表現出很強的自控力。觀察和培養孩子的自控力要從吃開始。吃是人的第一需求,對人的誘惑最強大,如果人能管住嘴巴,管住人的第一需要,自然能抵擋其他外來誘惑。

我們來看看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棉花糖實驗。

上世紀60、70年代,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 Walter Mischel 招募了600多名四歲的孩子參與實驗。研究人員把他們帶進房間,盤子里裝著棉花糖。研究人員告訴孩子,自己有事情要離開一會兒,如果他回來的時候,孩子沒有吃掉棉花糖,那么就可以得到一顆額外的棉花糖作為獎勵,如果吃掉了,則沒有獎勵。結果,2/3的孩子吃了棉花糖。14年后,工作人員找到當年實驗中沒吃掉棉花糖的1/3的孩子作后續調查,他們發現,當年不能等待的孩子,成年后有更高的體重指數,并更容易有問題行為。相反,愿意等待的孩子長大后,生活質量更高。

而且,此實驗的研究人員后來指出:除去遺傳因素的影響,孩子們自我控制的能力其實是可以培養的。父母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若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意識地訓練孩子延遲滿足,鼓勵孩子去等待和自我控制,并且讓孩子明白等到和自我控制是有價值的,那么,孩子就能更好地建立規則意識,并獲得把握自己生活幸福的能力。

自控力,就是自我管理

俞敏洪認為,為孩子種下一顆自控力的種子,教育孩子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是教育最為關鍵的一件事情。

一個朋友曾對他說:“如果孩子教育失敗了,你就算擁有全世界也是個失敗者。”在俞敏洪眼中,真正成功的教育并不是讓孩子學到了多少知識,考出了多高的分數,上了多好的學校,找到多高薪水的工作,而更在于我們是否幫助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品格特質,如誠信、善良、毅力、自控力、好奇心、責任心、勇氣以及自信心等,這些都是影響孩子一生幸福的品格特質。

從他自己的經歷中,他體會到自控力對于孩子的成長意義重大。孩子自控力較差的重要原因,就是家長從一開始就沒有給孩子建立適當的規矩。還有一點對于培養孩子的自控力特別重要,就是父母的情緒管理。父母能夠做的一件很偉大的事情,是能夠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自控力,就是孩子根據社會現實能接受的方式、規范等去行為處事的能力。是在社會規則下,控制自己的行為,學會自我管理的能力。規則就是各種規范、準則,是一種界線。置身于社會這張大網中,如何把握好“我”與“他人”、與外部世界的關聯,設定好合適的界限,使得我們和外界都能夠處于一種相對舒適、和諧的狀態,這就是規則的核心意義。

如何培養自控力?

心理研究學家對沖動型和克制型這兩類”孩子”的大腦進行掃描,發現大腦中與自制力相關的活動大都集中于前額葉的右側。如果前額葉的右側收到抑制或者發育未成熟,就會導致孩子自制力低下,前額葉是人類大腦成熟最晚的區域,即便到了二十幾歲,它仍然在成長變化。

人的自制力雖然帶有先天性,但后天的影響、教育、自身修養更為重要。自制力的培養跟其他能力的培養一樣,應該盡早開始。

1、延遲滿足:父母培養孩子自制力的關鍵,即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這種能力實際上是自制力的表現?!把舆t滿足”不是教會孩子憑空等待,也不是一味壓制孩子的欲望,而是讓他們明白這樣一個人生規則:好多愿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你必須為此付出長期的努力才行。比如吃零食這件事。不是不讓孩子吃,而是在保證孩子三餐吃飽的前提下,讓孩子完成一個“任務”后,再吃零食?!叭蝿铡笨梢允堑却齻€5分鐘10分鐘的時間,也可以是學一個小本領才能吃,或者是聽媽媽講完一個故事才能吃。這其實也是在對孩子進行延遲欲望滿足的訓練,提升孩子的自控力。

2、培養好的習慣:“習慣成自然”。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了----無論是學習還是健身還是科學的飲食---人的大腦里就建立了程序化的指令。這些好的習慣增強了自控力,是良性循環的形成。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旦一個習慣形成,在人的大腦已經存在既定的路徑;我們只有建立平行的路徑去繞過它,形成全新的路徑,當新的習慣強過舊的習慣,新的良好習慣就養成了,同時也就廢除了舊的壞習慣。在人的發展的任何階段,不斷培養自己的好習慣是成功的黃金定律。

3、發掘興趣:孔子很早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總結出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和最新的心理學實驗數據結論完全一致。幾乎每個人都會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專心致志。對于幼小階段的孩子,培養興趣是學習最重要的目標。為了加強學習的自控力,學生應該努力把“have to do”的任務轉變成“want to do”。給自己設定更高級別的人生理想,不斷激勵自己!


“自控力”其實是孩子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沒有自控力,再聰明的孩子也是白搭!好在自控力是可以培養的,而且開始得愈早愈好,從小就養成好習慣,孩子一生都會受益。

人的大腦和心靈結構,導致我們覺得有好幾個自我,他們相互競爭,相互沖突,都試圖控制我們的想法、感受和行動。而所謂的意志力,或者自控力就是我們的自我博弈,是兩個自我的對抗,是一個又一個的決定,是一場又一場的戰爭。自控力不僅和心理有關,更和生理有關。只有在大腦和身體同時作用的瞬間,才有力量克服沖動。

孩子的自制力的形成都有一個過程,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都不要急于求成。另外,孩子自制力的形成過程中可能會有反復的現象,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要從孩子的實際出發,對孩子要有足夠的耐心,可以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自控力是自我管理的能力,管理情緒、管理獨立生活的種種技能。 自控,意味著知曉限制和邊界之于生命和生活的意義。在精神...
    嚴媽閱讀 697評論 6 2
  • 意志力是什么? 意志力,就是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緒和欲望的能力。提到意志力,很多人會想到需要意志力的最大考驗莫過于...
    惜她閱讀 3,224評論 0 23
  • 作者: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譯者:任俊 閆歡原著名稱:《The Marshmallow T...
    馬文Marvin閱讀 3,372評論 0 5
  • 自控力-凱利·麥格尼格爾 導言 歡迎閱讀意志力入門 實際上,人們為了能夠自控,仍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盡。我屢次發現,大...
    際弋閱讀 3,279評論 0 15
  • 那個在你上大學第一天因為知道你想家陪你打電話打到手機沒電的朋友還在嗎?那個在你工作失意,家庭遭遇變故時陪你打了四個...
    小江姑娘閱讀 1,562評論 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