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哪 我或許一輩子平凡

文/以恒

‖無戒365挑戰——倒計279天

1、

我這一輩子,任我再拼命,再用力,最后的結果或許只是跟撒哈拉沙漠里那萬千沙漠中的一粒微小的沙粒一般平凡普通。

當我腦中突然出現這個論斷時,像是被人用木棍擊中頭部一樣,“bang”的一聲,身上就沒知覺了。

當稍有意識后,把這個想法說給小娃她爸比聽的時候,他倒是很鎮定坦然。他回我:本來就是啊,我們這一輩子很可能就是平凡無奇的。

好一個“平凡無奇”!

我一方面心心念著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培養她擁有健全的人格,鍛煉她健康的身體,塑造她堅毅勇敢的性格以及慷慨溫柔的待人處事方式,一言以蔽之,培養一個”人才“。卻發現到頭來,自己極其有可能只是一個“凡人”,這真是一個滑稽的事情。

我又憑什么能夠做她的好榜樣?作為一個典型的獅子座,要求孩子做到出類拔萃,自己卻甘為普通平凡,這好像怎么都說不過去呀!

曾經,我閨蜜跟我說過對她影響很大的一件事。她爸爸總拿別人家的小孩怎么怎么樣來激勵她努力學習考個好大學,找份好工作;有一次,她聽不進,直接懟過去:您怎么不說說誰誰誰的爸爸開公司是大老板,誰誰誰的爸爸是個xx局長……

氣得她爸爸揚起手就是一巴掌,但手揮到空中卻突然凝住了。望著她女兒突然淚如雨下,因為她女兒說得對,他就是一平凡普通的小老百姓。

我也曾以類似的言論來懟我媽,當我媽總是要求我要怎么怎么做的時候,我都去做了還不讓她滿意,有次也忍無可忍地怒懟:你自己不也并沒有事事都做到最好,憑什么要求我什么都要做到?你自己都只是平凡普通的家長,憑什么要子女成為人中之龍,人中之風?

媽媽罵我一句:“桑小孽”(這是一句方言,大概意思就是“你這個不懂事的孩子”!)

2、

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都不想做的事情,不要要求別人做到。?

以前奉為經典的高鎳,越長大卻越發現:“己所不欲”的事情太多了。比如:早起、勤奮、刻苦、上進、學習、減肥、健身……這一樁樁、一件件讓一個人變得更美好的事情,

可全部都是反人類的啊!

拿減肥來說,人類自古以來就是胖者為王,胖的人能量更,體力更充沛,較瘦弱者更易取得壓倒性勝利。因此,進化史的歷史經驗沉淀在我們的思維里:要多吃些食物,多囤積一些脂肪,好有能量抵御寒冷空氣以及對抗競爭對手。現代社會卻讓我們保持苗條、健康,吃難吃的營養餐,做高難度的各種塑形健身動作。

因此,這些追求上進的“己所不欲”又怎么能施于人呢?

我一度懷疑三字經的那頭兩句就是最假大空的話,所謂的“人之初、性本善”絕對是大中國最大的謊言。直到讀到德魯克先生的《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才接了一點地氣,就是嘛,一個普通的人想要成長為有所作為的,別人眼中“成功”的人,一定是要日復一日違反天性地去“改造”自己。

“人之初,性本惡”才是真理呀!

只有一點點地改變天生的這些惡思想,轉變惡行為,重新裝進“善思想”,形成“善行為”的習慣,才能修為“人”。

人之所以為人,成為萬物靈長之首,不就是因為我們有思想,不就是因為我們的思想能夠改變我們的行為么?

曾經的我是那樣恐慌年齡,以為女孩過了25就是很老很老了,過了30,簡直就是要進墳墓了;但是當我過了25歲生日的時候,我覺得自己還很年輕啊;當我過了30歲生日的時候,我認為簡直沒有之前的哪一年比當年的自己更加有活力,更加充滿希望的。

因此,我如今雖恐慌自己大概率任我折騰依然一輩子平凡如沙,但是不用等到自己終于要跟這個世界說拜拜的的那一刻,或許10年后,20年后重新思考這個問題,或許又是另一個截然不同的答案了。

人世間走一遭實屬不易,切不可隨意荒廢蹉跎歲月,落一個“白活”。這中間每日對抗人天生的懶惰歷程,應該就叫做:奮斗。

有句話說:一個人總是朝著對的方向努力,那么結果自然不會太差。

我想是的。

1.10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