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餅定義為一款短視頻工具+社區UGC產品,出自于大神純銀V,我一直關注并迷戀此人。基于了解UGC和市場火爆的短視頻目的,體驗產品,結合這幾天看的UGC博文,思考后總結(YY)。
短視頻工具:短視頻拍攝與編輯功能的工具。
社區:以短視頻為內容形成互動關系。
首先,30S的短視頻與長視頻(電影、電視劇)相比,講故事的能力不足,但是用的更多的是傳播信息(最初的短視頻是廣告)。我把我所見的、想表達的內容通過畫面表達出來。
核心用戶
產品階段為初期運營期,目前用戶具有代表性(種子用戶)。用戶集中在經濟條件較好的123線城市,且以參加工作的年輕女性為主。
內容創作
創作門檻。簡單的交互操作,快剪/混剪/跳剪、好玩的字幕、逼格的配樂滿足拍攝、編輯視頻的需求,提供創作自由度。但經觀察,內容多以在自拍、美妝、旅行、美食生活為主題,內容調性偏向清新、文藝。這對創作者來說,需要一定自身條件。如:隨便一番都是高顏值的妹子、高消費的美食,內容質量很高。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創作門檻。為啥?你想啊,全是這么好看的,我長這樣,好意思發嗎。不過這也能理解,因為產品處于早期運營,需要找準用戶,不能龍貓同籠毀了整個社區。社區運營的重點在于先伺候誰、再服務誰,初期不會引入其他類型用戶,視頻主題的申請也需要官方審核,通過管控用戶和內容的來保證調性一致并符合預期。這點在這里很好地體現了。
內容分發
信息流顯示采用千人千面機制。每個人的頁面信息流根據用戶的關注的主題、頻道,點贊的視頻類型而不同。具體推送算法不得知,但明確的是,會依據視頻的熱度(瀏覽量、點贊數、評論數)和新度(發布時間)結合后排序顯示。這么做有兩個好處:
1.不會讓流量過度集中,不會集中在頭部最火的視頻以至于產生大V用戶。有大V會存在一個風險:粘性特別強的用戶會因為大V離去而消失,損失用戶量。斗魚、熊貓等直播平臺的用戶,會因為名氣主播的轉平臺而換平臺,為的就是追隨主播。
2.刺激創作內容。此種機制保證了每位創作者的內容曝光率,激勵了創作人的滿足感、同時告訴他們只要創作的視頻夠好,都有機會收貨粉絲、贊。也體現了UGC社區的本質,內容和關系。內容是視頻本身,關系可能是人與人的關系—關注,人與內容的關系—點贊,評論,平臺與內容的關系—正確的分發。
變現
短視頻雖然火爆,但難于變現。個人想法是:雖然拍視頻的需求比較大眾,但是付費意愿低。且產品還在初期,并不能看到純銀大神的獨特想法。這里YY一些可能的方式:
1.銷售。后期陸續增加好玩但收費的編輯工具,如濾鏡、字幕、貼紙等。
2.打賞。此處需小心,不能讓“土豪”破壞環境。可設置固定的打賞費適當刺激創作者。且能引發出付費用戶。
產品設計
盡管是相對簡單的交互,還是有人吼著復雜。貓餅的心愿是用戶能用短視頻講故事,是“講故事”而不是簡單的記錄生活片段(快手)。故事本身需要美麗動人,才能吸引他人來看,這勢必要付出一些時間成本來打磨。就像作家寫故事,故事內容再好也需一些藝術手法來潤色,這從一定程度上保證內容質量。但以后如何打碎用戶的畏懼心理、教育引導用戶生產仍需思考。
產品信息結構層級較低,易于理解。核心是視頻,由視頻形成主題、主題形成頻道。以這三點為中心,互相關聯。頻道由官方設定,目前不開放申請。設定幾個固定的頻道目的是建立預期內容調性,并引導用戶往上靠,減少偏差。雖然頻道是相對是固定的,但頻道下的主題是開放申請的,用戶提交申請,官方審核后開放主題,在控制調性方向下,提供創作自由度,畢竟用戶的腦洞最大。并多用“@用戶”和“#主題#”的格式,隱喻提示用戶這里是個社區,帶有社交屬性。
設計風格趨于流行的趨勢。大而簡、簡而精。大寫加粗的黑體字標題+灰色的說明,弱化產品自身信息,把視覺重心留給內容本身。
總結
短視頻是社區的一種表現形式,而社區重心又是內容和關系。如何平衡內容與用戶的關系,是難點。短視頻產品大戰,是場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