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朗讀者》首播,我看完以后特別興奮的給朋友推薦這個節目。“朗讀者”這三個字讓我不禁想起當年在屋檐下逐字逐句教我讀唐詩的媽媽。許是離家后跟父母交流甚少的緣故,兒時他們對我的教誨總是出現在睡夢中。爸爸說:“多參加些活動,結果不重要,努力了就好,你總是學到了別人沒學到的東西。”媽媽說:“明天早點起來背古詩,搬個桌椅在院子里就可以學了。早上空氣好,記憶力也很好。”
在第一期《朗讀者》里聽到柳先生把他父親留給他的話又送給了他兒子的時候,心里頓時有一種終于得到贊同的感覺。因為這也是我一直堅守的原則,即使很多人都笑我傻。
柳先生父親的話是“只要你是一個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業,你都是我的好孩子。”
小學每次喜滋滋地拿著九十多分的卷子回家給媽媽看,媽媽總會說:“你怎么才得九十幾分呀?這道題就不應該錯。你看你們班那誰,次次都考第一,你怎么不知道向人家學習呢?”
“那是因為他老是作弊。”
“你不要考得不好就說人家作弊,很沒禮貌的。”媽媽一聽我這話就氣得拿手推我的頭。
“以前是他們說的,這次我是親眼看見的,他就坐我旁邊,趁老師不注意就把書放在腿上抄。”
媽媽聽我這話再看看我的卷子,“你說別人抄,你這個是不是也有點水分呀?”又來了,媽媽每次見我考得好都會在我特別高興的時候潑我一盆冷水。
我終于忍不住開始抱怨了,“我從來都不會抄,也不屑抄,你再這么說我就跟你翻臉。”
“行行行,沒抄,沒抄。不過孩子呀,在班上別人怎么做我們管不著,我們只要管住自己就好了。你不僅現在要做到,以后也要做得到才好。我們想要什么,就憑真本事堂堂正正的得到,不然怎么都感覺是偷來的。”
就因為媽媽的這些話,我永遠都記得“堂堂正正”這四個字。
長大后,看見有些人拿著別人的東西獲得榮譽時,我會忍不住抱怨幾句。有人說我這是得不到就眼紅。我才知道沒有站在那個位置的人是沒法說這句話的,因為他們只會認為你是嫉妒。所以從來不相信自己能拿第一的我終于開始努力了。那時我相信如果注定要有一個人正好的獲得榮譽,那么為什么不會是我呢?
后來,那些東西我都得到了,堂堂正正地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