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5億交易額,今年的雙十一同樣刷新了往年的交易記錄。不知道大家給可曾揣測過其背后推動的社會原因。
低欲望社會,是我們隔海相望的鄰國日本新形成的一個詞匯,意味著社會人口減少、結構老齡化,而失去上進心和欲望的年輕人越老越多,無法有效促進消費者信心提升消費水平。長此已久,便會衍生出一批不買房、不結婚、不生子、不買奢侈品的中產階級。將這個概念引到我們國家來,同樣會發現,我們身邊這樣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在長輩眼里,他們似乎過著日復一日的生活,工作上企圖靠混日子蒙混過關,只要一日三餐能夠飽腹,加之有點自己的小愛好,對金錢,夢想的追求早已拋之云外,徹底成了長輩眼中的“廢宅”。
導致“低欲望一族”越來越多的原因,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社會性的,隨著社會資本階級化的成熟和穩定,階級跳躍變得越發難以實現。觀望目前的社會,小城市缺乏就業機會,大量年輕人涌入大城市,而大城市房產和教育資本一直高攀不下,對于大部分年收入5~10萬之間的年輕人來說是一個難以承擔的負荷。也許會有人說,那為什么不通過自己努力創業來提升自己的收入呢?前面也說到,在資本逐漸成熟和穩定的大環境下,一般人創業正在逐漸變得越發困難,在這個信息滿天飛的社會,創業講究“新”,“奇”,“引”,點子需要足夠新鮮奇特,才可以吸引人(不可否認,人氣已成為當前社會能否吸金的重要指標,不管網紅還是微商,都在想盡一切辦法吸引人氣)。除此之外,還需要大量的資本(包含人脈,物力和財力)。因此,個人同等智力情況下,僅憑努力,大部分人獲取信息的速和量遠比不上富二、官二這些人,也僅有少數眼光獨具,天資異常聰慧的人能跳出愈發固定的階級圈來。所以,大部分年輕人也僅能依靠放棄或降低他們的夢想,在其他方面或者“雙十一”這種降低消費門檻的日子中尋求滿足。
另一種原因導致“低欲望一族”產生的原因是價值觀變化的原因,人的社會需求分為基本需求和相對需求。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后,在滿足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得到滿足后,相對需求也變得多元化起來,擁有很多財富不再是人們心中唯一的人生成功目標。在更多的年輕人心目中,他們成功的標準,已逐漸從“購買力”向“審美力”轉移。在日本的年輕人群體中,他們就是“想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無論做蛋糕,做手工,做指甲還是開各種各樣的事務所,只要他們熱愛,而且做得好,都可以是一個人的理想,都值得尊敬。所以,許多物質上的攀比如名牌包包化妝品、珠寶、汽車等等逐漸失去意義,遠遠比不上他們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他們更加注重做一件事的過程,也更沉醉于生活中容易到手的“小確幸”。
人們常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在物質生活還是精神生活的選擇上不知道大家會做何選擇呢?還是最近非?;鸬囊粋€梗,“小孩子眼里沒有單選題,只有我全都要!”那么你是怎么選擇你的人生的呢?歡迎大家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