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水杯永遠半滿,從未半空。


心心相熙 淺/淺/時/光

這世界 如此殘酷

謝謝你

陪我一起穿越黑暗

?


這里有一則書評

遞給同樣愛閱讀的你

對,奇怪的是,學校的圖書館里面,總是只能看到我想讀的書的第二版,而每本經典的第二版總是前一版本的升華。

這一本書實際上的名字是《會有什么不同嗎?》也就是what difference do it make?兩個作者的用意是“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創造不同”。

生活中的我們都是這個世界上的不可或缺的個體,而你永遠不會知道這個的上帝會通過誰的眼睛和視角來觀察你審視你,所以,你要明白,你的每一份舉動都可以創造不同。

這本書的作者是兩個人,一個是美國的百萬富翁——朗·霍爾,另一個則是那個城市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丹佛·摩爾。書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朗摯愛的妻子——黛博拉的離世,一個擁有者崇高的信仰和熾烈的愛心的女人。正如作者所說,這部書之所以暢銷,朗和丹佛之所以偉大,正因為有了黛博拉。她在世的時候,堅定地虔誠地奉獻于幫助他人、那些與之不相關的人,而流浪漢丹佛正是黛博拉的善意扶助對象之一。

書本身因為是第二版,所以多講述的是朗和丹佛在前一部著作的出版成功之后,對這部著作以及黛博拉的事跡對人們帶來的影響的闡述。


黛博拉:一粒麥子的落地


這個善良博愛的女孩子,在世的時候,沒有多少人能記住她,卻在離世之后,讓很多人記住了朗和丹佛。

黛博拉的存在就像是這本書的精髓,因為有她的所有善舉所有慈悲的行為,才讓這部書有了書寫的理由。

朗在黛博拉在世的時候,曾今有過一段時間的隔閡,黛博拉的對上帝的虔誠信仰與朗這個藝術品的交易商產生了背離,黛博拉喜歡深沉的禱告并喜歡為身邊的所有人祈福,而朗熱愛藝術品、熱愛大牧場、熱愛馬匹、熱愛昂貴的名車。朗在那段時間內做出了不忠誠的行為——和漂亮的金發美女開了房。

但這并不是他們這段婚姻的終結,黛博拉無法生育也沒有帶來他們的破裂,而這當然也不會。她選擇原諒朗,并在兩人的共同努力中去體諒對方,朗學著去與黛博拉心與心之間進行交流,一起禱告一起祈福,而黛博拉也學會了調整自己,在不犧牲自己的信仰和忠誠的情況下,開始讓朗覺得自己很重要。他們開始建立一眾深層次的關系,從彼此身上汲取能量和生命。

或者,這才是婚姻的真諦吧——能夠在理解彼此中妥協和包容,在相愛中一同前往共同的遠方

黛博拉的偉大不止于婚姻的成功,也體現在丹佛這個流浪漢身上。因為黛博拉的寬恕和慈悲,收留了無家可歸的丹佛,所以成就了這部書,成就了丈夫朗之后的生活。而黛博拉和丹佛教會了朗學著去給那些流浪漢第二次機會,而不是鄙視和懷疑。

黛博拉對無家可歸的流浪者,從不會問“你怎么會變成這樣”她覺得,如果你是否提供幫助是根據那些需要你幫助的人是如何淪落到如此境地的,那你大概幫不了多少人,黛博拉只會問他們“你現在需要什么”。

黛博拉給聯合福音慈善機構的資助和善舉,讓很多人在她的離世后讀了《世界上的另一個你》開始爭相到慈善機構進行捐款。而以黛博拉的名義建筑的禮堂一級級其他新的游民服務機構開始一個一個落地設立,似乎是黛博拉的離世贈予朗和丹佛的禮物。

一粒麥子不落地里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多籽粒來”黛博拉的死就像是麥子一樣——結出了許多籽粒。

朗和丹佛:幫助是讓別人踩著你的肩膀爬起來


丹佛對朗的影響也不比黛博拉小,正因為黛博拉收留了無家可歸的丹佛,在黛博拉離世之后的朗才能走出悲痛依舊慈悲。

朗在最開始是不能理解為什么黛博拉和丹佛可以做到那么無私的去幫助那些無家可歸的人的,因為他覺得那些無家可歸的流浪漢拿著20美元會跑去喝酒,他們無家可歸是咎由自取。他們是醉鬼,他們是流浪漢,他們是癮君子,他們是拾荒女人。朗不愿意施舍這些錢給可能會浪費掉這20美元的人。

曾經,朗在遇到一個流著口水的西班牙人,問他“今天我能為你做點什么”,其實一開始的朗這樣的詢問很淺薄并不虔誠,因為他看到的這個男人不過是一個醉鬼,這個“醉鬼”告訴他,“我需要一些錢”。

朗看到那個西班牙人口水流到下巴時,心里想的并不是立馬給他一些錢,而是“我才不會給一個醉鬼20美元”而褲兜里只有20美元的朗,當時瞥著丹佛示意“我只剩這20美元了,如果都給了這個酒鬼,他只會跑到酒館買更多的酒喝!”

但是丹佛依舊堅持讓朗給了這個“酒鬼”20美元,之后他告訴朗,其實這個男人并不是酒鬼,不過是中了風,他是一個很勤勞的磚瓦匠,是他認識的工作最努力的人之一。

丹佛的意思就像黛博拉一樣,我們如果去想著流浪漢為什么淪落到流浪,期望著拾荒者拿著得到的幫助去干什么,那么我們永遠不可能找到能幫助的人。

丹佛的存在讓朗開始明白:幫助不像是祝福,祝福就是你給某個人一份小禮物,讓他知道你覺得他重要;而幫助則是屈身與他同在,下到坑里直到他恢復了力氣,讓他踩著你的肩膀爬起來

給予1美元作為禮物,禮物是免費的,你沒有資格去詢問禮物的去處,若是你想讓他買粉炸雞,那你應該帶他去麥當勞給他買一份大漢堡。

信仰上帝的黛博拉會告訴你,你只管給予你能給的幫助,其他的后續故事交給上帝,上帝會安排好一切。

況且很多時候當我們沒能看到事物的本質,我們便沒有資格去評判任何人。

在生活中,無論別人怎樣處置自己甚至你給予的饋贈,我們能做的不過是做好自己。


讀者:我們的世界只有半滿,沒有半空


一部關于成長、悲痛、憐憫、友情和救贖的故事,一部非小說卻勝似小說的書籍,《what difference do it make?》講述的不只是黛博拉、朗和丹佛的故事,還記載了很多受到《世界上的另一個你》鼓舞和影響的讀者們的真人真事。

就像讀者卡麗娜得了右腦動靜脈畸形的病,她質問上帝為什么她會得這種病,為什么偏偏是她,她無意中讀了《世界上的另一個你》,黛博拉的癌癥治療過程和她與重重困難所做的艱苦卓絕的斗爭,她掙扎的平靜與善意的執著都讓她對自己的所經歷的磨難有了全新的認識。她發現她所經受的不過是微乎其微的存在。她開始積極面對自己疾病的磨難,并與家人日益親密,因為她知道他自己可能會永遠失去控制左邊的身體的能力,現在能做到的每一件事都讓她無限感激。

就像卡麗娜在黛博拉的故事中受到鼓舞一樣,黛博拉、朗和丹佛的故事感染了世界上無數人,可能是挽回了一段婚姻,可能是修復了一段友情,可能是開始教人們傳道,還有可能是鼓舞了他們去領養一群孩子。

有讀者說,如果能見到黛博拉,那么她看到的黛博拉的杯子永遠半滿,從不會半空。——因為半杯水在悲觀者的心里會越倒越少,而在樂觀者的心里水杯會越加越滿

而這三個人之間的故事,給予讀者的是“半滿”的能量,而永遠沒有半空的世界。

而這份被書寫出來的正能量動容了全世界另一個他們。


我和你一樣

生命的水杯永遠半滿

從未半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