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 磨礪內在的感知力

斷和舍都需要doing,也就是行動,action,不斷重復doing之后,就能抵達感覺的世界,也就是being的狀態,行動和思考是同時進行的,可從思考的狀態轉移到感覺的狀態,我個人覺得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點,這以后就輕松得多了。

用食物來舉例,當人體處在健康的狀態,那么就在想吃的時候吃,只吃自己喜歡的東西,因為人能清楚的感覺到自己身體的欲望和想要的量。不是因為食物的原因。

并非物品不好,而是因為自己判斷失誤才導致物品冗余堆積導致自己行動困難。斷舍離正是一種磨礪感應能力的技術。在瑜伽里,人們把這種感應能力叫做內在只會。過多的物品令自己心煩不已,內在只會就會變得遲鈍,所以必須通過行動讓它重回生機,而所謂的行動,就是將家里“不需要,不合適,不舒服”的東西替換成“需要,合適,舒服”的東西。要是這么想,你所做的一切就變成非常有意義了。

目標:讓自己的家變成一個健康的人體,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欲望和想要的量

培養自己的內在感知力

行動

扔掉家里的一件垃圾,這個簡單的動作就能磨礪你的內在智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