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小白上高中了,也開始了她人生中第一次意義上的住校生涯。離開兄弟姐妹,離開爺爺奶奶,到另一片陌生的天地讀書,她從未感到害怕。
因為從小父母就不在身邊產生的這種孤獨感、不安全感,小白早已習慣了。小白性格較為活潑,天天坐在教室看書學習也從來不是她會做的事。她說她不喜歡讀書,天天坐在教室里哪也不能去,是對她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折磨。
就在我們所有人“知識改變命運”的認知中,小白輟學了。她的舉動令我們膛目結舌,幾乎所有的親戚朋友都勸她:“繼續讀書吧,考上大學,你的人生就改變了。”那時的小白說:“當時上歷史課,老師發現我聽歌,讓我出去,我直接把桌子搬出去,去宿舍收拾收拾東西就走了,牛吧?”
我當時用崇拜的眼神看著她說:“你真厲害,說走就走。”我敬佩她的不是她不讀書的做法,而是她能勇敢對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說不,而后在這么多年的時間里,也驗證了我的看法。
在我們所有人坐在教室里背英語,算數學,早起晚睡,過得很苦逼的日子里,高中還沒畢業的小白踏上了開往上海的列車。
剛踏入上海的小白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小白,沒有知識,沒有經驗,只能做比較低級一些的工作,例如服務員。
做過服務員工作的都知道,這是一項考驗人體力與耐力的活。早上十點要到店里掃地拖地、擦拭桌椅、擺放餐具,收拾好后吃早飯,然后在店里相應的位置站好,等著客人來吃飯。從上午十一點到下午兩點,店里吃飯的人不斷,小白點餐、上菜、收拾桌子,在店里來來回回走動。
兩點開始吃飯,休息兩個鐘頭,下午四點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掃地拖地、擦拭桌椅、擺放餐具等工作,一直到晚上十點,這項勞累而又瑣碎的工作才結束。小白每天晚上都是攤倒在床上的。
那年的小白17歲,青春、稚嫩、沖動。
在這個中式餐廳做了半年后,小白意識到這份工作她已經完全熟識了,再做下去沒有任何成長,只會浪費自己的時間。于是小白毅然決然地辭職了。
后來經同學的介紹,小白來到一家日本料理做服務員。日本的餐廳很講究,他們喝茶、喝酒的杯子,餐具的位置,都要擺放整齊準確。擦杯子、餐具、桌子的毛巾等等都分了好幾種顏色。需要記的東西有很多。小白半個月把所有要學的東西都已掌握,而與小白一同去上班的姑娘,工作一個月還常常把毛巾的顏色搞錯。
小白很聰明,她學什么東西,只要稍微用點心,學得又快又好。
日本料理店,去的大多是日本人,給客人點餐需用日語交流。剛開始去工作的小白什么都不會,就連最簡單的你好,謝謝都不會表達。
也許是對這份工作的喜愛,也許是對《海賊王》的癡迷,小白開始學習日語。工作中,她利用菜單上的日文,問同事,試著跟客人說一些簡單的詞語。下班后,跟著手機上的視頻學習發音、學習短語、學習句子等。那段時光里,她通常學日語到深夜。
后來我們都打趣她說:“你要是把學日語的這份熱情放在高中學習上,肯定能考一個好大學。”她笑笑:“沒辦法,我就是不喜歡學習課本上那些知識,太枯燥了。”
在這家日本料理店工作幾個月后,小白的日語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她能同客人進行簡短的交流了。遇到不懂的詞,會馬上查字典記錄下來;遇到聽不明白的,會請客人再重復說一遍。有時也會直接問客人。
小白敢說敢講,無論自己說的對與不對,她都敢于把自己想表達的東西表達出來。除了她自己的努力學習外,她日語進步很大的一個原因應當是她敢于表達的這種性格。
后來她的這種性格也給她的生活與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齊悅夢想社群更文第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