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一)

其實長安城有兩座無字碑

天寶十載,安仁坊里有位天才少年名聲大噪,皆因少年貧苦人家出身,卻連中三元,是當年的探花郎。白馬游街,一時風頭無兩。興致大起時,吟誦了兩句佳句,是為:“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在長安文壇中廣為流傳。那各色人等登門拜訪,假托交流詩句也好,祝賀登科也罷,門前的車馬總還是絡繹不絕的。十月末少年家門口來了輛馬車,敲開門后遞上請帖,貼上一個顯眼的楊字。來人邀少年入府一敘,少年未時出戌時回。將將趕在宵禁之前回了家,家中貧寒,雖說不至于風吹墻倒,雨落屋塌,可屋內也實在是簡陋的不能再簡陋了。推開院門還有那么幾尺見方的空地,邁過去就是獨一間的正屋,屋子不大,房中大點的家具也就不過是一床兩桌一椅罷了。書桌一張,上擺筆墨紙硯經文卷書,供桌一張,上擺父母靈牌貢品香爐。朝中可是沒有那么多的空閑位置給人做,即便是同榜進士,也得要等上些日子才能好運得個一官半品的閑職,一步步往上爬。何況似他這般窮苦人家出身的貧寒士子,沒有銀錢去打點通路,更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披禽掛獸了。自那日后,少年就淡出了眾人的視線。不僅門可羅雀,連少年自己也不大出門了。這偌大的長安城,每天奇人軼事數不勝數,不常在這市井上露面出聲的,平民百姓幾日里就會忘個精光。

少年生性溫厚,待人誠懇。街坊四鄰見他雙親早逝,生活不易,對他也是能幫則幫,登科后雖然無事可做,但卻也算是有了功名在身。便被舉薦到城中的縣學代課,偶爾幫人鈔書寫信,雖然日子還是清貧,他卻樂在其中,更何況本就是孤家寡人。能吃飽一口飯再有些閑暇時間讀書,也就不再奢求更多了。轉眼四年時光匆匆而過,少年已不再像當初那樣青澀,待人接物儼然一副老道作派,與城中的文人墨客常常走動,雖沒有一同喝壺花酒的雅好,卻偶爾會一起吟詩下棋。這天難得棋性大發,他本就是此道好手,平日里下棋都要算著不讓對手輸的太慘才好,雖說是下棋,可也不過是打發時間的一種辦法而已。但今日書院里來了個胖子,棋力絕佳,對他人對局時,少年看得手癢,也要與那和尚來上一盤。于是下至將將戌時才不過險勝,差點趕不上宵禁,那是要被武侯責問的,幸而院中馬倌借了匹馬給他,才能趕在關坊門前趕回家中。自那日之后胖子常來,和胖子少言,每當他今日課程將盡之時必能聽見那胖子呢喃誦經。兩人雖不太交流,但棋局復雜如斯,行棋也就是做人。越是日久,他越發現那胖子棋力之高,深不可測,初次相見怕是沒有使出全力,如此他就越是興奮。他在這小小書院里,本就憋悶不已。同院先生大都迂腐的緊。平日里面上看不出,可當真遇見同道中人,方才露出那勝于常人的天資來。

如此數月,少年棋力漸進,常能以幾目的微薄優勢勝出。那胖子也奇,雖時常誦經,卻不持戒,飲酒吃肉,毫不忌諱。一日園中落雨,而登時又無其它的可用之地,本說就此作罷,可少年正是興頭上,哪里肯住,就邀那胖子來家中作客,兩人席地而坐。自此之后二人便不在書院對弈,那胖子隔三差五便帶魚膾米酒,不請自來,二人也不止于下棋,詩詞歌賦,經意政見,無所不談。偶爾也聊些山川地理,人文風情,胖子說這下棋與行軍并無二致,于是有時二人就以棋子為兵,把那棋盤當成了如今的天下,你攻我守,好不快哉。只不過平時都是少年說,胖子聽,常常說至天邊漸亮,困了倆人就抵足而眠。那胖子來的隱蔽,四鄰竟幾乎無人知曉,至于那胖子的身世來歷,一個不說,一個便知趣的不去探問,只飲酒,嘆風月。天氣漸冷,兩人見面的次數卻不曾減少,三五日內,胖子必來找他喝酒。只是這年七月前后,那胖子卻有足足月余沒來找他。直到八月中旬,才又出現在這小院中,不過罕見的話多了起來,多喝了幾杯后向他抱怨起了當今世道,說了些不痛不癢的諷刺當朝宰相的話。不過坐了半個時辰,便急忙告辭,只是走時卻問他一句話。

:“你可愿見這世間烏云盡散?”

他全當是胖子酒醉,還勸說明日再走,怕他這樣糊糊涂涂的出門,若是沖撞了誰又會橫生枝節,但胖子執意要走,他也不好再強留,倆人便就此別過。后來幾個月,胖子再沒來過,少年雖不至于思念,但終日也稍感無趣。閑來無事,便將二人的過往弈局,在腦中復盤,畫出后裝訂成冊,起初只是留著自己翻看,結果有天不小心落在了書院,卻被院中的學生撿到,不知怎么就傳了出去,在長安城的棋壇里引起了軒然大波。事情竟變得如此轟動,他反倒不愿站出來相認了,好在那些棋局本就印在他腦中,也算不得什么損失,不過就當丟了些紙和墨,可倒是因此越發覺得寂寥了。這一來二去,時間便到了十一月,天氣漸冷,胖子也不見音信,只是最近米越來越貴了,聽說是邊關有了戰事,可話又說回來,邊關不打仗又怎么能叫邊關呢。他雖然有一顆大展宏圖的心,但也知道太平年景的可貴,只盼著不會鬧出什么大亂子來。看了看家中米缸,又掂了掂腰中的銀袋,精打細算的過足夠撐到年關,只是紙和墨就要省一些了。戰報很快從四面八方傳往長安,人心大亂,米價飛漲,長安城面上雖然還是歌舞升平,可關起了門,卻露出人人自危的疲態來。少年每天還是維持著每天三點一線的生活,但也不得不把酒戒掉再多接些摘鈔的活計來做了。而且聽聞那叛黨從范陽起兵,兩路夾擊,已經進了洛陽。洛陽離長安也不過一千余里,數十萬鐵騎若是連夜趕路,不肖月余就能夠看見城門上的大旗了吧。這巍巍長安城,怕就像那板上的肉一般了。搖了搖頭驅散腦中的念頭,推門進屋,準備把新買的一小袋米倒進缸里,余光卻看見書桌上擺著封書信。一眼便敲出是那胖子的字跡,他人生的粗莽不堪,字跡倒十分清瘦,這戰亂年間,信件往來何等不易,若不是有要緊事斷然不會寫信給我。想必他的處境也很艱難吧,不知道他人現在何處,想到這里,趕忙揭了火漆,只是一邊讀著,臉色卻慢慢變的烏青起來。看完后又將信紙從上到下哦掃視一遍,竟看的是怒目圓睜,一使勁將那手中信紙撕了個粉碎。窗外月光透過窗上那層薄紙映了進來,灑在桌面上那幸存的信封上,封皮樸實無華,看不出什么異樣,只寫著一個“安”字。

:“今夜月色真美,映的長安城也比往日亮了三分,家中的剩米和過冬的棉衣都給了街東頭的李二哥,他腿腳不靈便又掙不來什么錢。舊書都如數捐給了書院,剩下的一點散碎銀兩,托前街的劉掌柜給備了一副棺木,不是什么好木頭,但也還說得過去。那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的盛景怕是看不著了。這清風樓的酒仙醉也還真是名不虛傳,只可惜,就剩這最后一口啦。”。

唐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發動屬下唐兵以及同羅、奚、契丹、室韋共十五萬人,號稱二十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借口在范陽起兵。安祿山乘鐵輿,其屬下步騎精銳煙塵千里,鼓噪之聲震地,不日便攻陷洛陽。

長安城附近出現了一座無字碑。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我的西安之旅終于成行。和我一行的,還有老大,紅紅,蓋琳姐姐。 先交代下悲催的經歷。沒有直達西安的火車,所以我們計劃...
    孫小凌閱讀 735評論 3 2
  • 【民國文/溫文爾雅內心腹黑商人攻(???操他媽的沒想好) X 高冷戲子受】 一、 林長安走到戲臺子后的小房間里,慢...
    布朗熊軟糖閱讀 301評論 0 0
  • 長安一夢 唐詩的旅程,必定要從長安開始。那兒是大唐的京城。 看,渭水河邊同王維話別,舉杯相囑,折柳相贈;聽,翰林院...
    05后與75后閱讀 481評論 0 2
  • 01 “爹爹,您說的那個才智過人,玉樹臨風的護國大將軍什么時候來啊?” “阿瑜啊,你一個女孩子家家,整天不學女孩子...
    珍澈兒閱讀 243評論 0 1
  • 西安,古稱長安,取長治久安之意,是一座擁有上千年歷史,十三個王朝建都的古城。對于熱愛中國古代歷史的我來說,長安...
    弦歌輕揚閱讀 677評論 9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