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故事開始了:
小A,男,看到周圍很多小伙伴都考公務員,想著那我也來考考吧,這個時候距離國考開始只有90多天了,小A想著上網買書一看,結果發現我擦這么貴,那不如下個APP來復習吧,一看,好,這個腰果公考評分很高,恩恩那就用這個把;
下載好后,小A初次打開腰果APP,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還有多少天就要開始國考了,這個醒目的數字讓小A暗暗下決心要好好利用這么多天復習!屏幕中央一個顯著的大按鈕,開啟上岸計劃,小A果斷的點擊了這個按鈕,然后首頁分成了6個可以滑動的小模塊,第一個模塊寫著,預計復習時間92天,每天XX個知識點,最下邊有行字,等待你發覺更多有趣的地方。
然后小A想著,媽呀所有的復習完要92天!那不就是到考試前我只能把所有知識點過一遍嘛,那這可不行,聽小伙伴說至少要復習好幾遍才可以。這個時候首頁那第一個小模塊上的小字,等你發現更多有趣的地方就映入了小A的心里,小A想著那我就自己去設置里面調整,然而!小A找遍了設置也沒有找到可以自定義復習進度的選項,小A心想,難道這個設置進度的不在設置里邊,那我再去其他模塊試試,然而試完了所有的模塊仍然沒有招到設置的地方。小A這個時候很無措,然后又想起了那句小字。。更多有趣的地方?我翻了一遍根本沒有讓我覺得有有趣的地方,連基本的設置都沒有,但是小A一時也找不到其他的好的替代APP,就這樣用吧,然后這個缺少的功能一直讓小A耿耿于懷。
小A的心路歷程
好了,我們的故事講完了。
大家一定可以發現,讓小A感到不爽的是找不到設置復習模式的入口,但,這個是讓小A最感到不爽的地方嗎?讓我們帶著疑問來分析一下小A的心里變化;
首先,”等你發現更多有趣的地方“這行小字,先讓小A的內心變得雀躍、興奮、躍躍欲試內心對未知的功能充滿著期待;這個心里促使著小A主動去探索整個APP;
這個時候,小A剛好有個需求,就是自己設置復習計劃,剛才的躍躍欲試促使著小A去尋找這個功能,小A本著慣性思維和使用經驗,去設置里邊查找,然而沒有找到,這個時候一點點疑問出現了,小A開始了疑自己情緒,難道我找錯了地方,這個時候之前的躍躍欲試的情緒還沒有被完全消滅,于是小A帶著對自己的懷疑去其他模塊中開始尋找這個功能;
最后,小A找遍所有頁面、所有入口都找不到這個復習計劃設置的功能,小A感到了挫敗感,并且已經嚴重不認可那句等你去發現更多有趣地方,所有的興奮躍躍欲試,都被小A現在的挫敗感,郁悶感所代替。
好了,讓我們總結一下小A的內心情緒:
興奮,躍躍欲試->對自己懷疑->挫敗感
那么是什么引起了小A這一心里的變化呢-----給用戶一個很高的心理預期,但是預期沒有被滿足
給用戶一個期待,就要讓用戶的期待落地
腰果公考通過一句話成果的引發了用戶的好奇心,同時他給用戶了一個期待,就是,只要你發掘,你就能在我們的APP中找到有趣的地方。然而當用戶試用完所有的功能,都沒有發現任何新奇或者有趣的地方,那么之前的那句話不但沒有起到吸引用戶的作用,反而加重了用戶的失望感,會讓用戶產生一種是不是我不會用才沒有發掘到有趣的地方的挫敗感,但是,人都是不愿意承認自己的失敗的,因此,用戶會把所有的責任推卸到APP的身上。
引起用戶的興趣和好奇是讓用戶進一步探索APP的有效手段,作為一個產品經理應該清楚的知道,當你拋出一個鉤子用來吸引用戶的時候,作為用戶他希望被這個鉤子鉤到后看到什么,在想清楚了這些后,我們再基于此給用戶他所期待的結果。讓用戶的好奇心和期待有一個很好的循環和落地。
有句話叫沒有期待就沒有失望,給了用戶期待,也請給用戶一個回響。
讓用戶在興奮中離不開你的產品
腰果公考APP做的好的地方是,他在用戶第一次使用的時候通過一句話勾起用戶對APP探索的熱情,也就是激發了用戶的好奇心。如果用戶在探索APP的過程中,可以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小模塊,或者通過探索達到了自己的某種目的,那么這個APP在用戶心中的分量無疑變重了,同時增加了用戶的好感,激發用戶的進一步探索。
這個行為對目前版本的好處是:提升用戶粘性,增加用戶幫助進行口碑傳播的幾率,提升用戶的使用活躍度;
而對未來版本的好處是:新上線某個功能或者模塊的時候,用戶有更高的熱情去試用,這樣可以增加用戶反饋的數量和質量,進一步指導產品經理對產品的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