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馬克`吐溫在<<鍍金時代>>里曾談論過什么是愛情。“在我的眼里,你是我的一切。”這是他對愛情的定義。但是這畢竟小說里的定義,并不能代表生活,不能代表現實。
在這個以效率來衡量價值的時代,一切都在悄然升息地發生變化。且不說愛情的保質期,就拿它的發生在一些人一些時候都變了質。人們也開始用效率來衡量它。這讓愛情成為了物質的情感,成為了未來生活質量的導向。
朋友S的姐姐要結婚了。據我知道他姐姐和現在的男朋友是通過相親認識的,僅僅交往了幾個月。當S跟我們說的時候。大家都很驚訝。畢竟對于S那個認為“不以結婚為目的的初戀不是好初戀”的姐姐看來,這種閃婚完全是癡人說夢。S說她家里人都同意這門婚事。男方是北京某所名牌大學畢業,朝九晚五,薪水高,孝順父母,無不良嗜好。我說,你姐姐喜歡他嗎。S說,她姐姐認為條件合適,就和他在一起了。至于喜不喜歡,她姐姐也不清楚。S的姐姐最后的結論是,他這個人也不討厭,而且條件也好。所以因為這兩個因素,這個人就成為了陪她姐姐度過下半生的最佳人選。
說到這我想大家也明白了具體的情況。其實,這種所謂“合適”的愛情觀并不僅僅是S的姐姐一個例子,在如今這個社會,越來越成為一種潮流。物質成為兩個人在一起的首要條件,在這里我所要說的是物質并不是不重要,沒有面包的愛情是不存在的。但物質只是決定兩個人在一起的其中一方面,我們并不能過分地看重。除了物質,一份真正的適合的感情還包括很多。比如兩個人對待婚姻的態度,兩個人是否都能正確的處理愛情與學業、事業之間的關系等等。
我不是特別贊同現在的某些“有房有車”就是合適的愛情的觀點,是因為這并不是同心合意的感情。兩個人或許并不知道雙方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想要追求的是什么。這在結婚以后就是同床異夢。莎士比亞曾說:愛情不是樹蔭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語,不是輕綿的眼淚,更不是死硬的強迫,而是建立在共同基礎上的心靈溝通。因此,兩個人在開始一段感情的時候,必須考慮到對方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否和自己認知與追求的一樣。兩個人只有目標是一致的,才能一起奮斗、一起互相扶持地走下去。
其次,如今這種效率愛情隱藏著隱患。我的大學解剖老師說過,未來當他的兒子跟他說要結婚時,我的解剖老師只問他兒子一個問題。那就是,你能說出你女朋友的缺點嗎。當時,解剖老師說完我們唏噓他。我們都認為這是個煞風景的問題。接著老師接下來說的話,也就是我想要跟大家分享的,他說,兩個人結婚,并不像小孩玩過家家酒這樣簡單,不喜歡自己的partner可以隨時和其他小朋友換。兩個人的婚姻會給三個家庭產生影響。所以婚姻是嚴肅的。我之所以會問我兒子這個問題是因為過日子少不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事。兩個人相處時間久了,當初成天和他(她)膩在一起都不嫌多的熱戀期就會漸漸退卻,隨之而來的就是平淡甚至會有點乏味冷淡磨合期。這個時期是漫長的,也是最考驗這段感情的時候。這時候,對方的缺點會漸漸顯露,兩個人會對對方有抱怨或看法,所以兩個人的戰爭也最容易在這個時候爆發。如果處理的好,那很多事情也就水到渠成,。如果處理不好,那結果就是結束這段讓他們“不愉快”的婚姻。前面鋪墊那么多,我想說的是如果兩個人當初在交往的時候,真正的了解對方包括對方的缺點和壞習慣,在這時候不要忽略,也不要刻意為對方掩蓋,而要直視它,協助對方解決它。彼此在戀愛期有了這種經歷,在磨合期出現的問題我想也會迎刃而解。效率愛情之所以存在隱患就是缺少這樣的一段經歷。哲學上說,事物的發展總要經歷一個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效率愛情由于時間的限制,使交往雙方缺少了這個過程,也就是說在彼此還沒有真正了解對方包括對方的缺點與壞習慣時,雙方就因為彼此合適的假象在一起了。兩個人沒有了那種經歷,在這段感情里也就是缺少了一些不可名狀的情愫。
最后,筆者希望大家以后會是因為想了解而開始愛情,因為了解而開始婚姻。希望大家經歷生活種種磨難以后仍然熱愛生活,仍然相信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