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學的諸多問題之中,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是哲學中第一位的基本問題。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幾乎伴隨著哲學發展的整個歷史進程。關于物質和意識之爭引發的諸多問題,本文不想一一敘說,因為這方面的材料實在太多了。本文在這里想說的是:一方面,就意識的存在或者說意識的本原而論,則客觀世界是一元的,因為意識是物質世界的產物。具體地說:人是客觀物質世界的自然產物,反映客觀世界是人腦的機能,而意識存在的形式是人腦對于客觀世界的反映;另一方面,就我們的思維對象而言,在面對客觀世界諸多內容的同時,我們還要面對我們對于客觀世界的感受和體驗。因而,在這個層面和意義上,我們又要同時面對兩個世界——這兩個世界,一個是客觀實存的世界,一個是主觀反映的世界。在這個意義上,認識的必要性,使得我們不得不將原本一元的世界二元化了。所以說,不設前提的單純一元、二元的爭論,本身就是認識模糊、是非不清的無意義糾纏。
與動物性的本能意識相比較,或者說與動物性本能的無意識相比較,人類意識的特質在于人類意識的自我意識性。人類意識的自我意識性就是當我們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我們清醒地知道我們在干什么。這即是說,在我們干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是動物性本能的體驗者;與此同時,我們可以用我們的語言把我們所干的事情表達出來。對于一件事情,用特定的語言完美地表達出來這種人類的知性,是以本能為主體的動物意識所望塵莫及的。語言表達方式的認知方式,是人類意識的特質,是人類意識不同于動物性的本能意識的人類意識的專利。人類意識的這種特質,來自于人的社會化進程,來自于語言的產生,來自于人對于自我的覺醒。人對于自我的覺醒,反映在我知道我是我,用笛卡爾的話說就是“我思故我在”。人對自我的覺醒,就是人把自我從自然之中分離出來,知道我是我,你是你,他是他。在這個意義上,自我的確立,就意味著人的思維對于一元世界的二元分離。這也就意味著我們的意識世界同時出現了兩位天使。這兩位天使,一個是我們的本能經驗,一個是我們的理性認知。
在人類確立自我的初級階段,自我屬于人類對于自我的本能判斷。具研究說,大猩猩也具有某種類似于人的自我意識。 隨著人類語言的產生,當人對于自我的認知上升到了抽象思維的層面,這也就意味著人已經具有了對于一元自我的二元分離。與此相對應,我們的世界也在這樣的邏輯框架之中變成了一元世界的二元分離。伴隨著人類的整個認知進程,當社會化的進程進入語言階段,我們認知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就在本能經驗和理性認知的互動、協調之中進行了。人類本能經驗和理性認知互動、協調的過程,就是人類不斷積累經驗、不斷梳理經驗的過程。其中積累經驗的過程是我們不斷豐富我們的認知范圍的過程;梳理經驗是我們不斷完善我們的認知體系的過程。在這兩個過程的進程之中,經驗積累的慣性使得我們對于我們面對的客觀世界產生了無限的好奇;理性的梳理的慣性使得我們對于我們的認知體系產生了諸多的疑問。康德說,人類的認知其所以神圣,那是因為人的認知是在為自然立法。事實上,我們那有什么資格對于客觀世界進行立法,我們僅僅只是在為我們的認知體系進行立法。
毫無疑問,好奇和懷疑是人類認知體系不斷向前推進的兩大矛盾。就在一種自然和諧的對立統一之中,正是人類天然的好奇心和理性的懷疑態度日益成就著人類的認知體系,從而使得我們不斷地體驗和品嘗著人類的認知體系及人類的認知文明給我們帶來的甜蜜和干露。是的,或許好奇和懷疑本身就應該是自然和諧的對立統一,但是,人類的認知歷史本身卻是曲折的、漫長的。當經驗論和唯理論針鋒相對、一爭高下的時候,哲學巨匠康德感覺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試圖調和經驗論和唯理論之間的矛盾。但是,這位大師并沒有真正體驗到經驗論和唯理論在人類認知體系之中的統一性。康德認為人類獲得的知識是對象符合了認識主體的認識結構或直觀能力的結構。康德把他的這一發現稱之為認識論的“哥白尼式革命”。雖然他承認知識是認識主體和對象之間的符合關系,但是他又說物自體不可認識。康德的所謂認識論的“哥白尼式革命”自有它的合理成分,但是,他不應該因此否認原有的認識論觀念,因為只有如此,認識本身才是一個符合客觀自然的發展過程、推進過程。因而,康德即便用他的長篇大論,也依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康德本人最大的問題,在于他不是一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在他的心底里,意識一類的東西,原本是和神性聯結在一起的,在他那個科學時代,即便他自己也同時是一位科學大師,他也無法洞察到人類意識的自然根基。在他的理論體系里,意識被分解為超驗意識、經驗意識和理性思維意識,但是,他并沒有覺察到超驗意識其實就是人類意識的自然物質存在狀態、經驗意識就是人類意識的本能經驗狀態、而理性思維意識雖然是人類意識的特質存在,但是,如果沒有人類意識的其它自然根基,則理性思維意識就會無法達成它的存在條件。人類意識的自然根基,表明人類意識原本就是自然的組成部分,人類意識本身原本就是物自體的實際內容,因而,當一個人體驗到了自己的存在,他也就同時體驗到了物自體的存在。在這個意義上,物自體不是不可知,而是物自體有可能不可盡知。
具此,所謂人類意識的自然邏輯,就是人類意識本身就是一種極為特殊的自然作用力。人類意識存在于人類大腦的微觀世界、人類意識發端于生物種群的自我進化、人類意識在動物性的本能方面展示出它的關于客觀世界的感性體驗、人類意識在它的理性思維階段,在人類的理性思維與人類的本能意識相互推進與相互協調的過程中建立了人類意識的認知體系、人類意識的認知體系,不但是人類應對自然的強力武器,而且是人類應對自我的強力武器。應對自然的能力是人類認知體系不斷完善的標志,應對自我的能力同樣也是人類認知體系不斷完美的重要標志。人類意識這種源于自然,卻又超越自然的存在,在它好奇和懷疑的對立統一中逐漸具有了它的超越時空的特性。這種超越時空的特性,可以使得人類跨越時空洞察世界;可以使得人類跨越時空有所作為。這種跨越時空的洞察能力和跨越時空的有所作為,那不就是我們日思夜想、無限崇拜的超自然的神性嗎?在一定的意義上,在人類意識不斷覺醒的歷史過程中,人類形而上學的沖動不但是合理的、它或許也是合法的。今天,面對高度完善的科學理論體系,我們終于可以澄清傳統形而上學的諸多問題,我們終于可以把人類對于神靈的祈愿徹底納入我們的心理實踐。當傳統的形而上學徹底崩塌的時候,或許,我們就應該重新建立唯物主義的形而上學了。如果說對于自然的追問,是一切自然科學的歷史使命,那么,對于人類自我的追問,必將是哲學這個人類智慧之學最大的歷史使命。
存在論
上一篇.人類意識的根基:本能
下一篇.存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