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張敬]第四遍,初稿繼續ing
今天狀態不甚好,可能是讀書遍書太少,還是理不出重點和頭緒。
總覺得哪些都說的很好,怎么有機的融合是個大問題
明天繼續加油
[0103張敬]第四遍,擬初稿
今天根據之第三遍的思維導圖,找出其中的重點內容,重點章節,理清脈絡,開始擬初稿。
剛開始的時候,覺得哪里都講的很好,都想摘錄進來,但這樣一來知識點太分散,不利于傳達。
所以明天還需要繼續梳理。準備梳理好之后發給小組成員看看,再自己多通讀幾次。加油
[0102張敬]第三遍,結束
心得:
001 今天終于騰出來大把的時間,把整本書的思維導圖整理出來了,感覺當時看的時候,挺明白,但是有些地方是重復的,在整理初稿的時候,還是要把條理再理順寫,明確想要闡述幾個要點。
002 明天應該沒有硬性任務要做,抓緊時間理個初稿出來。
[1230張敬]第三遍,序言+第一章
心得:
001今天開始寫思維導圖,不僅把主要脈絡理出來,還把文中的重點寫了出來,留待后面做逐字稿的基礎版材料。
002剛剛看到第一章的末尾時,突然想要一個思路,我是按文中的脈絡進行分享呢,還是根據可能遇到的問題呢?如果按照文中的脈絡,可能信息更全面,更能反映作者的內容和觀點;如果按照問題來,可能更有針對性,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點來選擇收聽哪個部分內容,但有可能信息就不全面。這個還沒完全想好。
003列舉問題提到的重要話題:
如何識別機會,自我定位?
如何不重復低水平勤奮,巧妙地用社會杠桿放大個人努力?
如何成為某一個領域的高手?
如何應對學不過來的知識焦慮?
如何理解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如何保持內心的從容?
如何面對復雜的陌生人社會?
[1229張敬]第二遍,P144-結束
心得:
001 到底是還原論好,還是系統論好?其實角度沒有好壞,都是簡化世界的一種方式罷了。主流的觀點是:在解決獨立、單點、局部的簡單系統時,還原論的思路更加有效;在面對復雜問題時,系統論的方法則更加有效。
002 新手要學習系統,老手會利用系統,而高手需要破局。系統最重要的是關系,我們從最重要的兩個關系說起:
①時間關系——看得遠——回路
②空間關系——看得透——事情背后的“層級”
003 回路——8種循環
4種增長引擎——好習慣、從興趣培養到能力養成、快速學習的知識IPO、企業管理中的“信-任”循環
4種死亡螺旋——窮者越窮、投入不足、工作狂循環、做自己
004 如何創造正循環、停止負循環呢?——識局;搭建正循環系統,破壞負循環系統,切斷自毀線路;學習一些能自增長的技能
005 高效能人士的多層級系統——勤奮的三重境界——很努力;方法論勤奮;更少目標,戰略勤奮。
理解多層系統,解決復雜問題——上層決定下層;下層無解,向上一層;
ETA脫困四問——情緒(emotion)、事件(event)、目標(target)、行動(action)
006 有了目標,如何實現——控制點,讓復雜的事盡在掌握
①多層布點;②單點可控;③目標折射
007 如果不理解系統,系統就會失控——思維慣性;困在底層;過于封閉
[1228張敬]第二遍,P144-P209
心得:
001 終身提問者:問題比答案更有效
如果一個知識不能用來被解決問題,就不值得學習。你需要的,是用來解決問題的知識。
關于專注和多元的解釋在這里實現了和諧統一——專注于你的問題,調用多元知識。在目標上專注,在手段上多元。
在任何情況下,問“為什么”都可能是應該改變的第一步,如果能先于別人發現一個難題——都不需要解決——你就獲得了一個創造一家新企業、一項新事業是指一個新行業的機會,這就是提問的;一個好問題是你開始創造的第一步。時間是水流,答案是河岸,而問題是船只。在水流不太快的時代,你可以在河岸上慢慢走,也許能跟得上水流;但在知識爆炸、洪流的時代,你只有登上船只,才能保持與時代同步。
002 終身提問者的工具箱:
①列問題清單
②假裝寫本書——想集中研究一個話題,最好的方式就是假裝自己要寫本書。
③提問術——不做伸手黨,準備充分、目標清晰;如果有更多時間,問題可以再深入些;輸出答案。
④5個絕佳的思考角度——證據;視角;聯系;猜想;相關。
003 設計自己的知識IPO:
①有一個真實的、高價值,并且有可能被解決的問題(I)
②不是要學習知識,而是要解決問題(P)
③輸出倒逼輸入(O)
④誤區——希望憋大招;害怕分享
004 知識IPO的工具箱
①放大碎片化價值
②設計自己知識的MVP
③首席知識官
005 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①站在知識源頭,萃取知識晶體
②聯機學習,用一塊晶體換回來更多晶體
③以問題為中心學習,創造自己的問題樹
④用知識IPO讓知識變成價值
006 一件事之所以來來回回,是因為這個局里根本沒有解決方式。除非你能看透這個局,破局而出,才能停止這種輪回。第二序的改變,就是破局的關鍵。
所謂的躍遷,就是一次次讓自己做第二序改變,一次次地破局。而改變的第一步,就是識別所在的系統。
007 一個系統至少包括三個因素:元素、元素之間的關系,以及系統的功能。
第一序改變的是元素,第二序改變的則是關系。
只要不改變系統的內在結構和功能,即使替換所有的元素,系統也會保持不變,或緩慢變化。
[1227張敬]第二遍,今天忘記帶書回家了,看的電子書
心得:
你要學什么?答案就在于你要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增強學習動力的最好方法是找到你真正感興趣的問題。關于專注和多元的解釋在這里也實現了和諧統一。 專注于你的問題,調用多元知識。在目標上專注,在手段上多元。 未來沒有專業,真正的專業是你 “特別擅長解決某類型的問題”,才不會管你調用了哪些學科。
[1226張敬]第二遍,表示今天沒看書
反思:
每當睡起來后,每天的時間都排的滿滿當當的,最近連中午的時間也排上了,午休時間的空白,意味著晚上的困乏感就更強了,這會直接導致娃睡后的時間利用比較緊張。最好的方式還是早上早起,利用效率最高。所以還是要堅持早睡早起。
[1225張敬]第二遍,p111-p144
心得:
001. 知識量和知識點之間的架構非常重要。如果知識點之間能夠形成穩定的的架構,知識就形成一種“知識晶體”。知識從散裝變成了晶體,就變得不容易磨損,強度很大,也容易整體提取。
002. 如何讓知識變成知識晶體——關聯、樹狀、序列、數據
樹狀結構——體現事物層級、包含關系。
關聯結構——體現事物相互關系。
序列關系——體現先后、因果關系。
數據結構——體現數量差異關系。
003. 知識晶體萃取工具箱——大量看知識晶體;嘗試模仿知識晶體;自己創造知識晶體。
004. 聯機學習——不是自己找答案,而是“用答案換答案”。相比過去“學習-思考”的單機學習,這是一種鑲嵌在社會網絡之中的學習方法。
①先打磨第一個知識模塊;
②拋出去,換回別人的知識模塊;
③重復前兩步,積累足夠多的知識模塊;
④結合自己的體系,實現知識躍遷。
005.過去自己學自己悟,才是真本事。信息爆炸時代,“調用”和“整合”他人的答案,顯得更加重要。
領悟:
貓叔教導我們可以借鑒其他書評的內容,我啟初還不屑于看,總覺得要形成自己獨一無二的思考,而且覺得看了別人的,可能會被不自覺的帶入。看來我要糾正自己的想法了。
[1224張敬]第二遍,p22-p110
心得:
001.今天是一個機會更多、概率更小的世界。戰略能力就是找到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002.好戰略就是達成“投入和產出的非線性”
003.冪律分布的特征是高度不平均且分形,這意味著每件事都要找到杠桿點。
004.頭部=高價值×高優勢;搶占頭部、持續迭代。
005.頭部效用的三原則:從價值而非優勢出發;思考差異化優勢;從最近的頭部做起;從雞頭變成鳳頭。
006.專注是高手的護城河,先占據不敗之地,然后慢慢獲得細小的優勢。
007.持續迭代,系統性進步;不求妙手,不得貪勝。
[1223張敬]第二遍,p1-p21
1、高手的三個境界:
這個時代真正的高手,他們既懂得如何驅動自己持續地學習和積累,也懂得借助社會和科技趨勢放大自己努力的收益。
高手的三個階段——見自己、見世界和見眾生。
2、走在時代前面的明白人:
認知方式的改變:調用知識而非記憶知識
思考方式的改變:從獨自思考到聯機的獨立思考者
核心競爭力的改變:人機合一
[1222張敬]第一遍,p235-p312(結束)
心得:
1、層級——勤奮也是有境界的:低水平勤奮靠努力,中等水平勤奮靠方法論,高水平勤奮靠選擇目標。
①勤奮的第一重境界:很努力——要學習,要付費學習,要空出時間、精力來學習。
②勤奮的第二重境界:方法論勤奮——你今天遇到的問題,早就有人精力過,并且找到了更好的方式,你所要做的,只是學習。
③勤奮的第三重境界:更少目標,戰略勤奮——做那些更少更好的事,是最重要的高效能。
2、理解多層系統,解決復雜問題——一個人的外在成功,是“能力-站位-趨勢”的多層體系。如果努力了還沒有成功,不妨關注下站位和趨勢。
不管什么系統,之所以會涌現出更高層級,是為了更高效地協調原來層次的資源。困于底部,說白了就是一時還未完成金華的躍遷,也就失去了在更高層次調用資源、解決問題的能力。
3、控制點:讓復雜的事盡在掌控
如果能把握大部分控制點,這個事情就基本可控。把控一個多層系統有三個原則:多層布點,單點可控,目標折射。
所謂成熟,就是理解了世界的復雜性,不再要求一味走直線。在路線問題上,擁抱折射,在最終結果上專注不懂。兩點之間,阻力最小的線最快。
4、內在修煉:
①看世界:開放而專注
②看自己:遲鈍而有趣(多元、超然、好奇心)
③看人際:簡單、善良、可激怒(要善良,但是要可激怒,否則別人為什么要對你好?)
反思:
1、系統論的方法很高深,也很精妙。
2、控制點的理論,就是做連線題一樣,點多才能描繪出精妙的圖形;每個點的位置要可控;目標要明確,知道自己要畫什么。
3、要做有趣的自己,要讓自己變得可激怒,否則誰還會對你一如既往的好。
[1221張敬]第一遍,p212-p234
心得:
1、一個人看問題有見地,無非兩個方面——看得遠和看得透。看得遠是能看到事物發展的脈絡,找到過去和現在的關系,找得到“回路”;看得透是能夠理解事情背后的真正規律,看到事情背后的“層級”。
2、回路——以時間為關系的系統。
4種類增長引擎:好習慣;從興趣培養到能力養成;快速學習的知識IPO;企業管理中的“信-任”循環。
4種死亡螺旋:窮者越窮;投入不足;工作狂循環;做自己。
3、如何創造正循環,停止負循環:
①識局——短期感受和長期收益總是相悖的。
②搭建正循環系統,破壞負循環系統,切斷自毀線路。
③學習一些能自增長的技能。
[1220張敬]第一遍,p154-p211
心得:
1、學習的速度更不上遇到問題的速度,這是你焦慮的根源。學海無涯,終身學習者很容易陷入為學習而學習的窘境,你需要一顆“問題樹”:
①我們面臨什么樣的問題
②我們如何知道自己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
③我們會遇到哪些挑戰和障礙
④我們又什么可能的解決方案。
2、你需要的,是用來解決問題的知識。
你要學什么?答案就在于你要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增加學習動力的最好辦法是找到你真正感興趣的問題。
自我反思:
1、定了那么多專欄,經常聽的不多,能堅持聽的更是鳳毛麟角,為什么沒有堅持聽?另外,及時聽了那些,記得的又剩下多少?
2、這就涉及到2個問題,一個是要以問題導向去學習,更有原動力。二是怎么能記得住,①要形成系統化和條理化的東西,加深印象,②要分享。
[1219張敬]第一遍,p152-p153
自我反思:
今天到目前為止,一頁紙都沒看,上午去醫院,下午忙著工作,晚上陪孩子排練節目,我知道這都不是借口,但每天就是第一遍的截止日期了,我才看了一半。好吧。我先打卡,晚上再繼續看書。
【1218張敬】第1遍P74-P151
心得:
1、頭部效應:站位比努力更重要。
要專注于做那些高價值、高優勢的事。
頭部效應的三原則——從價值而非優勢出發;思考差異化優勢;從身邊的頭部做起,從雞頭變成鳳頭。
2、專注:高手的護城河
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就是他的兵力。一個人的智商和情商,就是他的火力。
三流高手靠努力,二流高手靠技藝,一流高手靠專注。做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3、迭代:聰明人的笨功夫
專注讓你無敵,迭代讓你精進,弱小有時的持續迭代會產生強大的力量。
4、功利學習法:學的更好,卻學的更少。
辨別一二三四手信息,走向知識的源頭,并與那些人站在一起,總有一天,你也會成為創造知識的人。
個人反思:
1、終于明白了為什么貓叔第一天就讓我們列計劃,原來計劃是完成的前提保證。這三天的進度都是比原計劃慢的,要迎頭趕上。
2、今天學到了專注、頭部效應、找到知識源頭等概念,有所收獲。
【1217張敬】第1遍P1-P73
心得:
1、走在時代前面的明白人知道了:
認知方式改變了——調用知識而非記憶知識
思考方式改變了——從獨自思考到聯機的獨立思考者
核心競爭力改變了——人機合一
2、今天每個人都需要面對未來,問自己三個問題:
我今天做的事,機器能做嗎?
我今天做的事,會被外包嗎?
我今天做的事,明天會做得更好嗎?
在一個人工智能盛行、行業無邊界的時代,未來的職業通用競爭力就是——一個人能夠用機器學習和處理信息,用大腦整合和創新思想,用系統思維思考問題,回事未來最有競爭力的。
3、這個時代的特質:
信息多變、思考變淺,
機會變多,競爭跨界,
隨時干擾、永遠在線。
自己的反思:
1、從以上的話,我想到了42歲的中興中層跳樓事件,同樣作為生活在這個年代的中年人,我們都需要有危機意識,要時刻保持警醒,不斷精進、不斷學習,不斷武裝自己,才不會讓時代的浪潮把自己吞沒,就像自己的父輩一樣。
2、應對這個時代的特征,我需要做的是信息太多,篩選著看;提高自己的注意力的專注程度,整合自己注意力的關注內容。多學習新的內容,打造自己多維度的競爭力。
171216《躍遷:成為高手的技術》,第1遍,推薦序+序言
心得:
1、如何在這個時代,讓自己從容又持續地成長?
①慢,想清楚了再去做。
②讀,成為聯機學習者,可以通過讀書、旅游、交友、拜訪名師、個人領悟這5種路徑去學習。
③投資人心態。
2、這本書應該如何讀,經驗如何用?
①主動去創造才算是真的學到了。
②只有大事業才配的上“戰略”二字。
③一邊實踐演練一邊借鑒方法。“你讀這本書不是為了也當一個鳥類學家,你想當一只飛得更好的鳥。”
3、這個時代真正的高手,幾乎都有一個特點——他們既懂得如何驅動自己持續地努力和積累,也懂得借助社會和科技趨勢放大自己努力的收益。
自己反思——今天陪孩子了一天,原計劃的看書任務沒有完成,今天要去努力完成,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