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認識你,但我愿意盡我所能幫助你?

?猴神哈奴曼傳說是孫悟空的前世,猴神大叔也像孫悟空一樣經歷磨難一步步將“愛”放在了堅持多年的信仰之前真正從狹隘的印度教徒變成了博愛的“猴神”,從“人性”轉變成了“神性”。

?在出電影院的電梯里,女孩:剛才你哭了嗎?男孩:沒,沒有。就是眼里酸酸的。

伴隨著猴神把沙希達拋舉到空中,畫面靜止,歌聲響起。顯然影片是結束了,可身后的姑娘卻哭的泣不成聲,久久未能離去。

河谷的兩岸,一邊是印度,一邊是巴基斯坦。白茫茫的雪山下聚集了無數的群眾,他們用行動幫助著猴神跟沙希達。

猴神漸漸走遠,沙希達拼盡全力喊出了她從出生以來的第一句話,不是爸爸媽媽,而是他的猴神大叔。

我承認看到這里,我非常不爭氣的哭了。可這種不爭氣我真的好喜歡啊。

成年以后,能讓自己哭的東西掰著手指就能數出來。真的好久沒有這種鼻子酸酸,眼角掛淚,久久不能平靜的感動了。

寒假在家把神秘巨星看完之后,我就試著在網上搜了一下。沒想到看見這部電影要在元宵節上映。然后我轉眼就把這件事忘在腦后。

不知道是不是冥冥之中的契合,元宵節的中午我突然想了起來,在電影還有幾分鐘的時候,我鬼使神差的坐進了電影院。

在印度的《羅摩衍那》里,神猴哈奴曼一路幫助阿逾陀國王子羅摩從魔王羅波那手中放出解救王妃悉多。

在中國的《西游記》里,孫悟空護送唐三藏經歷九九八十一難西行取得真經。

而在《小蘿莉的猴神大叔》里,虔誠迂腐的印度教教徒帕萬突破重重險阻,親自互送走丟有語言有障礙的巴基斯坦小女孩沙希達回家。

* 01 善良 or 冷漠

“有一種善良,是我不認識你,但我愿意盡我所能幫助你。”

一個走失在異國他鄉的聾啞小女孩,一個自身難保的流浪漢。很多時候,奇妙的安排就是這樣產生的。

在一場盛大的歌舞表演中,風光無限的猴神帕萬被躲在遠處人群中的一個小女孩默默注視著。就是這一眼,就注定了兩個毫不相干的人要開啟一段有關愛的冒險。

猴神大叔被稱為“猴神”,是當地人對他最高的贊賞。說明他的善良和義勇得到了他人的承認。

而當他手足無措的面對這個陌生的小女孩時,他的信仰告訴了他答案,決不允許扔下沙希達不管,一定要幫助她找到父母。

不得不說,有時候愛真的是具有感染力和傳播力的。

從一開始小范圍的感動巡守邊界的士兵,到感動記者和乘客,再到感動了全國甚至跨越國境的巴基斯坦人民。

每一次的感動都在告訴你,不是我們習慣了冷漠,而是我們藏起了善良。

善良影響利益,于是大家漸漸都變得冷漠。面對利益的抉擇,再善良的人都會變得猶豫。

可到底是利益重要,還是善良更有意義呢?

我不知道,但帕萬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角度。我們可以隱藏善良,維護自己的利益,但愿我們都能不再冷漠。

?* 02 ??正直 or 固執

你要么是個勇士,要么就是個傻瓜。

一個永遠在做著選擇題的印度小男人,小時候在“信哈奴曼神不掛科”和“作弊”之間選擇,遇到沙希達后在“管”和“不管”之間選擇;

接受岳父考驗的時候在用錢“買房”還是“送女孩偷渡回家”之間選擇;進入清真寺時在“邁進”和“不邁進”之間選擇,跨入邊境線時在“偷偷進”還是“得到允許再進”之間選擇;

他的本真的純善和迂腐的信仰一次次支配了它的選擇,也注定了它是宿命里那個護送小女孩回家的“真神”。

我的宗教信仰不許我說謊。我是哈奴曼神的信徒,絕不會偷偷摸摸做事。朋友們都叫我作弊,可我畢竟是哈奴曼神的信徒。我跟他們說,我寧肯掛科也不要作弊。

是吧,看起來多傻。多不符合我們眼中一個擁有高情商跟智慧的人。但就是這樣一個固執不會轉彎的人,實實在在的告訴了我們。

有些事情真的可以不用那么圓滑,那么世故,那么八面玲瓏。

即便我們沒有宗教信仰,那我們也該信仰善良。不管多么紛繁復雜,善良的固執下去,這也許才是我們應該學的‘低情商’。

帕萬不顧世俗和家庭的反對,帶著這個被印度家庭厭棄的穆斯林小女孩穿越沙漠和國境線,沖過重重險阻。

不是他有多偉大多善良,而是在他的想法里,這就是一件對的事,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

就像他對那個長官說的話:我答應過哈奴曼神,不把穆妮送回家和家人團聚,我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他做到了,他沒有食言。盡管他大可不必這樣做,盡管他吃遍了苦頭,盡管他可能會失去所愛的人。他還是一往無前的走了下去。

多傻就有多堅強,多傻就有多固執,多傻就有多善良……

?* 03 ?夢想 or 現實

你知道我為什么愛上你嗎?因為你有一顆純潔的心。

作為一個虔誠的宗教教徒,帕萬要的真的不多。有一份工作,有一份收入,可以攢夠錢買一套房子,然后娶自己心愛的女人。

可就是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夢想,帕萬可能要用盡他所有的力氣才能去一點點的獲得。

在他的逐夢路上,真的不允許任何特殊情況出現。不然他就要與自己心愛的人分離。

可那個特殊還是毫無預兆的落到了他的頭上。

該繼續還是放棄?這是他要慎重再慎重思考的問題。

一邊是來自岳父強大的壓力,一邊是來自現實的殘酷與無力。他必須要做一個抉擇。

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是這樣,一邊艱辛生活,一邊頂住壓力追求屬于自己的幸福。在路上我們一次又一次的選擇再選擇。

不管最后結果怎樣,我們都選擇了那個我們曾經深信不疑的選項。

帕萬也是,他一路護送那個讓他離幸福越來越遠的陌生小女孩。在兩種愛之間,他選擇了那種更能讓他心安的。

他用掉自己所用的錢去幫助小蘿莉,他不惜撒謊來幫助小蘿莉,他冒著生命危險去幫助小蘿莉。

既然已經知道夢想離自己越來越遠,何不讓自己更加瘋狂一點。只管走好了,夢想可以換,但善良不行。

在現實里,我們總愛詢問它的意義,殊不知,夢想本來就是一件很沒有意義的事,只是我們賦予了它意義,才會這樣讓我們去努力。

但如果每件事都去賦予它意義,那不就是沒有善良了?

與其說沒意義,不如說我們被現實裹挾著扔進了假象的牢籠。

?* 04 ??信仰or 仇恨

“你是愿意你的孩子在仇恨中長大,還是愿意他們在愛中長大?”

其實猴神一開始也是狹隘的,因此在他發現沙希達是個穆斯林之后激動地說“她騙了我們!”甚至產生了扔下她不管的念頭。

好在這時,他的天使女友拉希卡出現了。拉希卡在這時簡直散發著母性的光芒,在她內心沙希達不是什么異教徒,只是一個六歲的和父母走丟的孩子。

如果說這時的猴神還是一只莽撞的小猴子,那女友耶更像普世大愛的菩薩。她的話引導猴神從狹隘的愛轉向了大義的愛。

當女友說出“你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你的純潔”時,也讓他瞬間看清了內心。

此時為了善良和愛,必需將宗教沖突暫時放在一邊。但這時他的善良,也是基于他的信仰。他的愛仍是狹隘的愛和信仰所要求他做到的善良。

宗教是信仰內的善良,愛卻是無國界無歧視的寬容。

帕萬也從一開始的為了信仰幫助沙希達,也會為了愛而做出與信仰沖突之事。踏進清真寺和穆斯林神廟祈福,借記者之口撒謊以擺脫麻煩。這些看似是違背了哈奴曼教徒的準則,實則是另一種進化。

就像神父說的跟做的那樣:“這里歡迎所有人,因此我們的清真寺從不鎖門”

臨別時也毫不在意地用印度教的禮節對他們告別,這都無疑感染了猴神,讓他不再為表面的條條框框所局限,真正領悟哈奴曼的大愛和義勇。

他以身試法挑戰兩國長久以來根深蒂固的矛盾偏見,用暖心寬容每一個懷有敵意的人。

沒有人敢于在敏感時期試圖跨越的那道冰冷鐵絲網,但這道網卻被一個冥頑不化的大叔硬生生的鑿出了一個口子。

?鑿開了冰川,流出的卻是熱氣……

* 05

我很喜歡莎士比亞的一句話:一顆好心抵得過黃金。

獲得別人尊重的方法不勝枚舉,但唯獨只有你付出了真心與善意,別人才會真正的對你產生尊重。

帕萬覺得自己不偉大,因為他只是做了一件對的小事;但同時他又是偉大的,因為沒有單純、善良和真實,就沒有偉大。

就像這部影片的宣傳語一樣,用愛震撼心靈。我想它絕對做到了。

但似乎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意義。

那就是用愛感化心靈。

我是你的聲音,而你是我的語言,我能聽到你無法言說的話語。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