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么沒幾個人讀自己寫的詩,現在的詩人還覺得自己挺牛逼?
--
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寫詩。
寫得一首好詩的人,往往有一顆赤子的匠心,寫詩的時候尤其是。行走在渾濁的塵世,他們靠著不斷行走和書寫,不斷抖落身上的塵埃,寫一首詩心中便開出花來。詩人是世間最真的孩子最純的匠人,擅長用文字打造動人的生命瞬間,三言兩語做出最恰當的處理,不斷剔除剝落,不斷的接近生命的內核,看到生命原始的真相。
而且寫詩的時候,詩人必需處于一種虔誠的,純潔的創作狀態,得安安靜靜的寫,將充沛的感情注入詩句,這樣寫出來的詩才能入心。一首詩不長,入眼的浮躁氣很容易被發現。
對生命的透徹領悟和敏感天性降臨在詩人身上本身就是上蒼的眷顧,這種恩賜價值連城,可遇而不可奢求。詩人帶著這種天賦,得到繆斯女神的寵幸,怎么能夠不覺得自己牛bility呢。
2 現在的詩歌沒什么市場,為什么詩人還沒有死絕?
--
詩歌沒有市場。俗話說沒有市場就代表沒有錢。沒有錢詩人就沒有收入。沒有收入就沒有物質刺激。沒有物質刺激,恕我冒昧,詩人靠什么果腹?
真的沒有刺激嗎?有。
文字的蒸騰和升華與生命本質貼合的快感。詩人淤積的情感會在一首詩里噴薄而出,在結尾達到高潮。用男女情感來隱喻的話,詩像一位能給雙方關系提供情緒價值的男女朋友。高興了,女朋友星星眼崇拜你說“春風得意馬蹄疾”,你得意壞了,溫柔回一句“春風十里不如你”。兩個人都被糊弄的高高興興的。詩人的情緒得到了宣泄的出口,怎么能割舍得下寫詩呢?
其次,寫詩的成本低。無論窮富,一張紙,一只筆就能成就。如果像JK羅琳寫個哈利波特系列,那我就不確定紙夠不夠用了。再窮點,實在不行也可以寫墻上,寫地上,石頭上或者結個繩子。咳,時代扯的有點遠。論力氣,只要可以活動一根手指,就能寫詩。余秀華就是一個杰出的例子嘛。寥寥幾個字,詩是最省力的一種表達方式。不但文藝,而且逼格很高。
3和唐宋相比,現代詩人的待遇有何變化?
--
如果詩是一輪月,其實它千百年不曾變過。但是詩人的待遇差太多了。
這要是在宋代,或者唐代,詩寫好了你就可以風花雪月,加官進爵,呼朋喚友,喝酒吃肉了。詩帶給人的世俗好處實在太多了,反而在詩沒有給人帶來任何好處的時候,它內里的特殊光芒才顯現出來。就比如現在,比如馮唐寫了一百首詩來表明心跡不是為了換一碗酒錢,余秀華花費時間寫了好多詩才湊齊的一部《月光落在左手上》不比用寫詩的時間多養兩只雞帶來的實際好處多。詩人從來不會為自己吆喝,詩歌從來都是如處子安靜的躺著。
但熱鬧是小說的,詩歌什么也沒有。
所以,不會哭喊的孩子沒奶喝。
4與詩歌相比,創作小說有什么明顯的弊端?
--
小說也是一種文學表達方式,只是小說的文字要交代的枝蔓太多,太龐雜了:輕攏慢捻前世今生,起承轉合細細道來,高潮起伏驚心動魄,最后傷心難過是生是死必需得有個結果。要有沖突,要有情節,要有意義,懸疑推理要嚴絲合縫讓人拍案驚奇,言情的要讓人痛哭流涕,武俠要蕩平江湖的腥風血雨,才算完成任務。往往是你等了一個下午,才揭開了故事的一幕。泡壺茶慢慢等吧,等夕陽落下郭靖尚且不知道黃蓉是個女孩子,還答應送她一匹汗血寶馬呢。
你看,我說了這么半天,都夠李白寫幾首唐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