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灰堆(簡廬日記20180613)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孔網所購的《藝海一勺》《楓落亂紅凋》《龍川略志? 龍川別志》等午后送達。

當當網昨日下單的范煙橋《作詩門徑》,仍未發貨。與客服聯系,答到貨未上架,15日可送達。下午看物流信息,書已從無錫發出,用順豐,速度快,下班前已送達莘塔。

晚飯后,與妻一起帶陳于思去三白蕩玩。接快遞電話,說,書到了,3號門已關,無法放入蜂巢,只能明天上午了。

回家看《藝海一勺》,有一短文介紹錦灰堆。鄭逸梅說,解放前,畫家把打翻字紙簍為題材,名為“錦灰堆”。會畫的人不多。抗戰前,楊謂泉是畫錦灰堆的名家。解放后,一鄭姓文史館說,楊謂泉流行于市的錦灰堆,都是他代筆的。鄭氏,即上海文史館員鄭達甫。

百度百科上說,據新編《鎮海縣志》“人物傳”記載,他“家貧少孤,在家鄉小學任教,性喜繪畫,尤擅臨摹”。20余歲時到慈溪一店鋪司賬,后來到了上海,靠賣畫為生。  當時上海有個福建商人楊渭泉,好筆墨而不善畫。他結識了鄭達甫后,便使了個移花接木的歪招,干脆延留鄭達甫在家,專門為其代筆作畫。而鄭達甫此時生活窘迫,有人邀他代筆,自是欣喜。有了穩定的代筆人,精于謀劃的楊渭泉,便以自己的名義大登廣告,吹噓自己工于繪制“錦灰堆”。每幅畫出售所得利潤,楊鄭二人六四分賬,鄭達甫還要自費購買筆墨顏料等。這種奇怪的合伙生意一直做了20來年,楊渭泉一直坐享名利。后來戰亂一起,失去了繪畫生意的客源,鄭達甫成了“廢角料”,楊渭泉便毫不留情地把他趕了出去。

解放后,鄭達甫所繪“錦灰堆”被邀參加全國第二屆美展,首次回歸主人名下。鄭達甫被上海市文史館聘為館員。

《楓冷亂紅凋——葉氏三姐妹傳》一書,是花山文藝出版社“中國歷代才女傳記叢書”的一種。2001年出版。作者在小引中說,我們這部傳記,希望能對幾百年前葉氏三姐妹的生活作一個真實的描述,并希望人們能通過她們,對封建社會的閨秀有更多的了解與認識。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