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回了趟家,從北京路經太原到達韓城,最后到家。一路上的高樓棟棟,燈光輝煌,在城市上空形成一個巨大的光圈到家里燈光點點,天一暗下來,整個村莊也漸漸入睡,隨著一盞盞燈關的熄滅,很快整個村子都陷入了沉睡。
每次一回到家,一日三餐都是熱乎乎的飯菜,桌上擺滿了各種饞了好久的家鄉美食,肚皮也圓滾滾的。原來廚房的煙火才是生活幸福的味道。一個人在北京基本都是外賣、零食解決一日三餐,最想念的竟是最最普通的一日三餐家里的飯菜,玉米渣粥的濃郁香甜,手工面的勁道爽滑,棗饅頭的甜蜜,栗子的綿蜜,核桃的油香,還有南瓜、蘋果.......無數的想念的味道,也顧不得減肥了,只恨肚子太小,胃里裝不下這日思夜想的美味。
家鄉不似北京,這里有著真正的霧,從來不曾有霧霾。這里的人很少,一個村20-30戶人,相鄰的5、6個村大家都認識,婚喪嫁娶都互相幫忙走動,家長里短的聊著,這里的相互幫忙是那么的自然,不像大城市那般怕麻煩別人,這里的人兒不怕麻煩,也不會嫌棄被麻煩,這兒的人都相互依賴著鄰里,靠著十里八鄉、親戚的相互幫忙。
家鄉的空氣很清新,好像吸進肺里的都是滿滿的氧氣,哪哪兒都是滿滿的綠色,未經雕琢的大自然的景色,沒有各種顏色的特意搭配,些許平淡,卻舒服而安心。
雨天無法下地干活的時候,村頭總是聚集著三三兩兩的人侃大山,聊著收成、家長里短、天氣、見聞、收入、兒女......各道消息就這樣四散開來,時常感嘆父母消息的靈通,這樣傳統的交流方式卻是比網絡要準確、有用很多。以至經常可以搭便車走,就是這樣,都那么熱心的去相互幫忙,往往還沒來得及說出口,甚至沒想到,就直接提出來了。直接、熱情。
時常被大家的相互依賴、關心而感動到。出去給人做工的同村人的相伴;上山采藥的結伴而行;相約去城里采購的.......這兒的人很少,山很多,但卻更溫暖,更有趣,人情味兒很濃,那種淡淡的溫暖,不突兀,不炙熱,不花哨,不耀眼,就那么溫溫淡淡的,讓人離不開,讓人回味。
我確實戀家,每逢長的節假日腦袋里只想著回家。不僅依戀著是家的溫暖,也想念這小村莊的溫度。是那種比出去旅游,去奢侈消費更能讓我放松,更舒服的地方。這個如同中國千千萬萬的小村莊,不特別,不顯眼,甚至有些貧窮的地方,卻能給我滿滿的力量去走出去,面對外面的陌生、風雨。好像只要回到這里,一切風雨都被擋在外面,可以舒舒服服的休息一下,養精蓄銳后,心里存著小村莊的溫暖,才有力氣對抗外面的風雨、困苦、委屈。
我愛這個孕育了我生命的村莊,愛這個給我勇氣、溫暖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