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閱讀!本文乃作者個人原創,未經允許謝絕轉載,歡迎轉發分享。
經常被問到這樣的問題:
因為育兒理念不同,和家里人,如公公婆婆,經常鬧矛盾,家庭氣氛緊張,自己也過得很不開心。怎么能讓公公婆婆不再和自己唱反調,接受自己“科學、正確”的育兒方式呢?
老公的育兒理念還是老一輩那套,很不科學,完全不理解孩子的需求,還老責怪我的做法太“寵”孩子,怎么樣能讓老公一起學習好的、科學的育兒知識,讓他在教育孩子上好好配合我呢?
兒子2歲多了,調皮搗蛋,脾氣急,愛哭,怎樣做可以改掉孩子的這些壞毛病?
……
甚至,有人同時問了我這三個問題。
不知道大家看了這三個問題有什么感受,我從這三個問題里看到了一個“唯我獨尊”又“孤獨無助”“悲傷無力”的“嬰兒”,一個自以為掌握了最科學理論和最正確方法卻沒有能力實施、苦苦尋求他人配合卻不被認可的,孩子。
這里用了很多的評價詞,出發點卻沒有絲毫惡意。我想說的是,較長一段時間里,我曾經是經常問第一、二個問題的“巨嬰”,雖然我從來沒有問過第三個問題。
等我從這種狀態中醒過來,我幾乎嚇出了一身冷汗:這樣的我,給孩子的示范和身教,不是與我的育兒理念背道而馳嗎?
暫且不討論理念的科學正確與否。
我們先來聊聊態度。
上述三個問題,背后的含義都是:他是錯的,有什么辦法能讓他“改邪歸正”,按照我的、正確的方法來。
這里至少可以看到這么幾層意思:1.這個世界是非黑即白的。他們(公婆、老公)和我的育兒觀念不同,那就有一方是對的有一方是錯的。2.我這么好學上進,這么愛孩子,我當然不可能是錯的,那他們就不可能是對的了。3.世界是以我為中心的。既然我是對的他們是錯的,那他們就要立即放下自我改正錯誤,毫不猶豫的來配合我,按我要求的來做。4.他們所有人的感受都不重要,聽我的話最重要。
這讓我想起了武俠小說里的武林盟主:武功最強,唯我獨尊,一令即出,八方皆從。
可是,家不是江湖,養育孩子不是比武爭奪武林盟主之位。
這種唯我獨尊,對他人全盤否定,充斥著指責和抱怨的態度,會傳遞給孩子什么訊息?當孩子感受到媽媽對爸爸、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不接納,孩子又能習得什么?
很多媽媽在接觸和學習了新的教育理念后,就把自己標榜為科學理念的代言人,站在道德至高點俯視家人,咄咄逼人的面對所有自己認為理念不同者。卻忘了,做為媽媽,最需要給孩子示范的溫柔、包容、堅韌、和善等女性的特質。
理念之戰拉開序幕,家庭成為道德評判的法庭,家里所有人(上下三代)都成為“媽媽法官”的審判的對像。我們(媽媽們)卻很難覺察到,這種家庭相處模式以及由此塑造的劍拔弩張的家庭氛圍,本身已經與自己所相信和力求實踐的理念背道而馳。
最后導致,爸爸要么逃離,成為“缺失的父親”,要么奮起抗爭,和媽媽一起爭奪“育兒”的“控制權”,而幾乎不可能改變成和媽媽理念一致。媽媽越發的焦慮,家庭氛圍日益緊張,夫妻之間矛盾越來越多,家庭秩序失調。
這樣的環境下,孩子不僅感受不到來自父母、家庭的滋養,還要承受來自媽媽的焦慮和控制,以及父母不和家庭氛圍緊張帶來的害怕、擔憂和壓力。
于是,孩子開始變得敏感、沒有安全感、情緒化、易怒、攻擊性強,甚至產生分裂……
而孩子的表現和狀態,剛好向其它家人“證明”了媽媽育兒理念“不對”或“有問題”,繼而引發新一輪的家庭大戰。
結果完全違背了我們的初衷。
有的媽媽忍不住了,會問:難道我的理念不對嗎?難道養育孩子完全是我的責任嗎?難道我好學上進也是錯的嗎?……難道就沒有必要學習更科學的育兒理念和方法了嗎?
當然有必要,做父母的,非常有必要先學習再上崗,了解孩子基本的身體、心理發展規律,學習基本的養、護、育知識。
學習了一些知識,開始觀察和反省育兒中的遇到的一些問題,這是好的開始。發現和家人育兒理念的沖突,期望他們和自己理念一致,并因此產生矛盾,這可以說是無法避免的一個階段。我曾經歷過,我相信很多的育兒名人也曾經歷過,那些尖銳、對立、焦慮、混亂和迷茫。
成長本來就是螺旋型上升的。這個階段,就是螺旋型上升的低谷,或者后退。這些矛盾和對立必然給我們和家人帶來痛苦。如果一直糾結在育兒理念不一致的矛盾和對立中,那成長就停滯于此處了。
但痛苦也許會帶來進一步的反思、學習和探索:為什么這么好的理念我沒有辦法實踐好?為什么我實踐的結果卻背離我的初衷?為什么家人無法接受這么好的理念?……
也許,我們會從中發現,家人不能接受的,更多的是我們傳遞信息的態度,是那種“你們都不對”“我是對的,要聽我的”的姿態,是背后對家人的否定、指責、抱怨和拒絕……
當我們開始這樣思考,我們就會進入下一個上升的螺旋。
理念也許始終無法統一,矛盾也許永遠都無法完全消除。但最終,我們會發現,我們是對的,家人也沒錯,只是我們是不同的。
看到并接納世界的多元,允許家人用他們的方式愛孩子,本身就會給孩子傳遞很多:孩子可以接觸到多元,并且有不同的被愛方式的體驗;包容;從容;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