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高,做過兔子老師b站直播口頭客串嘉賓。是文綜三姐妹2013—2014年的學生兼超級小助手以及小驕傲。今年已是大四畢業生,經過不懈努力,九月將在西北政法大學法律專業攻讀碩士學位。
作者自我介紹:23年的單身漢,曾經200斤,現在143斤的小胖子。福高畢業,雖然書讀不好,但是被戲稱“文綜小王子”。因為喜歡歷史本科就學了歷史,雖然本科讀的歷史,但是要來點歷史趣文還需要各種搜腸刮肚,一看就是讀書不努力。所以考研來了個跨專業,九月份就要去修煉“反恐法師”的稱號辣,也因為如此,以后也許會投些歷史以外的稿子。
忘記了是哪位名人說的,“俄羅斯既不是東方也不是西方”。確實,俄羅斯不同于歐洲的優雅,迥異于亞洲的閑散,融合了貴族的古典素養與民族的剛強烈性,成就了俄羅斯獨一無二的風情,這種獨特的魅力帶來的引力是東北亞(日本、韓國)和傳統西方國家所不能比的。
俄羅斯名勝頗多,自然景觀比較著名的是摩爾曼斯克的極光和貝加爾湖,當然很不幸,我暫時還沒有去這些地方。但就像上文所說的,俄羅斯的核心魅力在于人文魅力,同時作為一個學歷史的人,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是個更好的選擇。當然,這兩個地方景點頗豐,一個個講過去就像打流水賬,所以只能挑些重點講。
有看過歷年俄羅斯紅場閱兵的同學會發現,紅場閱兵的鏡頭都是從圣瓦西里大教堂和前面的兩個雕像開始的,這是有其背后意義的。在雕像下的銘文刻的是“獻給米寧公民與波扎爾斯基大公,俄羅斯感謝你們的恩德。”米寧和波扎爾斯基大公是17世紀俄羅斯民族抵抗波蘭入侵的英雄。但有趣的是這個雕像的建造卻是在拿破侖入侵俄羅斯的階段進行的,這無疑是為了在那個時代喚起俄羅斯人抵御入侵者的斗志。而俄羅斯民族作為一個有著濃厚歷史榮譽感的群體,紅場閱兵的鏡頭始于此處也應當是他們內心中對自身歷史的銘記和驕傲吧。
紅場的地面看起來并沒有水泥路面那樣整潔,起伏不平的條石路面給人帶來的是一種濃厚的歷史感。而紅場的條石路面和一般的條石路有所不同,紅場的條石是“立著”鋪的,而一般的條石路是“躺著”鋪的,這也是這片久經歷史滄桑的能夠經得起重型裝備碾壓的原因(當然本身石質材料就很耐用,福高的同學應該知道在操場旁邊的哥特式建筑和羅馬式建筑,和這兩棟樓同期的還有一個木質結構的英華樓,不過已經被拆掉改成了今天的圖書館)。圖中的那片紅墻背后就是俄聯邦總統的辦公地點,當半圓形的屋頂升起俄聯邦總統旗時就意味著普京已經在里面辦公了,而在這片紅墻角下埋葬著蘇聯的歷代最高領導人。廣場馬路的另一端是古姆百貨,雖然按當地人的說法里面普遍賣的是一些奢侈品,但到里面轉一圈會覺得里面的很多品牌都是在萬達、泰禾可以見到的,雖然貴,但不至于奢侈;當然了,里面有人民大眾普遍可以接受的商品——冰淇淋,奶味十足,而且價格便宜(沒記錯的話是50盧布,約合人民幣5元)。
俄羅斯國土遼闊,除了飛機之外最快捷方便的交通方式就是鐵路了。整個莫斯科有9個火車站,而這些火車站的命名方式是十分獨特的,其是以這個車站所發列車主要到達的目的地命名的,例如我們要乘坐前往圣彼得堡的列車,就需要到列寧格勒火車站,從圣彼得堡返回莫斯科則需要到莫斯科火車站乘車。不同于中國火車站那充滿現代化、工業化的建筑風格,俄羅斯的火車站大多都建成于19世紀,外觀看起來是十分漂亮的,但也正因如此,俄羅斯火車站的基礎設施與國內差距就非常大,例如站臺和列車之間的縫隙大的可以摔進一個人,據說曾經有人摔進這縫里被夾死了。
左邊第一張是列寧格勒火車站外的風景,那棟高樓是“鐵男”斯大林為了和西方的摩登大廈競爭而建的“七姐妹”之一,現在是希爾頓酒店,“七姐妹”中最為人知的就是莫斯科大學的主樓,因為莫大的主樓可以提供教學生活在內的一切需求,便有中國留學生從入學到離校之間沒有踏出莫大主樓的事情發生過。
第二張是俄羅斯的“高鐵”。俄羅斯的高鐵速度只和中國的動車相當,而且行駛也不如中國的平穩。兩國之間列車的內飾內飾并沒有很大區別,唯一不同的就是俄羅斯的高鐵車廂里有對向的座位。第三張圖是俄羅斯的火車票,很大張,而且據說至今俄羅斯還在使用人工檢票。
要說俄羅斯民族是一個高傲的民族,這在莫斯科人身上有最明顯的表現,但作為旅游城市,圣彼得堡的人就好客許多。在圣彼得堡的酒店商場的柜臺常常能看到有“友好中國”字樣的牌子。
作為旅游城市,圣彼得堡整體保持了在其建城之始的城建風格,城區內并沒有很高的建筑物,城區內的主要建筑大多在沙俄時代就已經存在。圣彼得堡的“兩宮一村”(冬宮、夏宮和皇村)是這個城市最富人文吸引力的幾個主要景點。
冬宮現在基本被一分為二,一半是今天俄羅斯總參謀部的駐地,另一半則是被譽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的埃爾米塔什博物館的所在地。
夏宮則是沙皇們避暑的地方,位置就在波羅的海邊上,一般夏秋之際是夏宮最漂亮的時候,花園里各種鳥語花香,噴泉也極其漂亮。本人是冬季去的,冬天的夏宮也是別有一番韻味,當然更有趣的是你這個季節可以站在波羅的海上。
? ? 而皇村又被又叫做“普希金城”,是在俄羅斯文學史上被譽為“俄國詩歌的太陽”的普希金學習的地方。皇村作為一個博物館,她的鎮館之寶無疑是“琥珀屋”——就是一個墻上貼滿天然琥珀和各種珠寶的的屋子,但是原來的真品在二戰時被納粹德國掠奪走,據說如今在奧地利的一個湖底。雖然我們現在看到的琥珀屋是后世的仿品,但是其價值也十分不菲,為了還原這個琥珀屋當時花費了25年,共計1100萬美元。這個琥珀屋也是皇村諸多景點中唯一不允許一般游客拍照的地方。
當然了,圣彼得堡名勝太多,用文字也難以形容,所以不如放一波圖
其實說到俄羅斯,除了她璀璨的文化之外,受到媒體的影響我們往往會覺得他們現在日子過的很苦,歐美各種制裁,民間怨聲載道。但是,在俄羅斯,我最大的見聞應該是俄羅斯民族是一個極有忍耐性的民族。遠在千年以前,斯拉夫人(即俄羅斯族)就飽經苦難,奴隸(slave)一詞就源于斯拉夫人(Slav),那時的斯拉夫人就曾被當作奴隸買賣。到二戰時的各種保衛戰,俄羅斯付出了慘重代價;再到蘇聯解體,無數人一身的財富瘋狂貶值,葉利欽的休克療法又雪上加霜。可以說,俄羅斯人在各種遠比現在還要嚴重的情況中都沒有低下他們高貴的頭,而是在這不斷的苦難中創造著自己的輝煌。曾經看到國內某985、雙一流高校的老師和去俄羅斯交流的學生說要保持自己的高姿態,因為俄羅斯現在被國際孤立,現在很需要中國的幫助。那完全就是一副看不起別人的語氣。誠然,我們在對外交流中要不卑不亢,中俄兩國也確實需要在當下的國際政治格局下相互幫助,但這不代表我們可以如此傲慢地看待俄羅斯這個國家,畢竟在我如此傲慢的態度之下,我們能否認識到俄羅斯是世界上為數不多有著幾乎完整工業體系和各種資源基本上可以做到自給自足的國家?因而,我們需要做到放下傲慢與偏見,客觀清醒地看看外面的世界,而旅行則并不僅僅只意味著玩樂,更是我們拓展我們的視野,摒棄我們無知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