艷紅的李花課程已經推出了,看著艷紅對李花的解讀,我知道了李白名字的由來,更進一步認識了與李花一樣堅強、豁達、潔身自好的史學家班固;才華橫溢,不驕不躁,嚴謹治學的汪洙;為官清正廉潔,清貧一生楊萬里。這些愛李花的人,他們的高潔品質,是那樣的令人折服,使后人見花如見人,贊頌不止。
對于李花,我從前知道的極少。唯一跟李花有點關聯的記憶是“王戎識李”這個小故事,記載在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中。那是作為課外積累,給學生講過的內容。記得我曾經借此故事諄諄教導學生要仔細觀察,善于思考,肯動腦筋。細想想我自己在這方面做的不夠好,錯過了很多次的花開,也辜負了很多好時光。好在這段日子以來,跟著姐妹們一起學習花信課程,我開始用心關注生活,關注平時不曾關注的生命。
讀著艷紅的精彩課程,我對李花的印象一點點加深了。想見李花的那種心情,又變得迫切起來了。我問同事哪里有李花可看,周老師跟我說他家門口就有一棵小李樹,只是生長在樓后面,長期見不到陽光,花還不曾開。連著幾天總是惦記著李花,心里有小小的失落。
周末那天傍晚坐車去縣城婆婆家里,準備第二天參加侄女的婚禮。進入市區后,同事放慢了車速,道路兩旁的花樹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眼球。那潔白的花兒仿佛是天上的白云,停駐在枝頭,素潔地裝點了一樹的純情。我癡癡地看著一樹一樹盡情綻放的花。任它溫暖了我的雙眸,輕輕劃過我的心間,蕩起層層漣漪。我輕聲問車上的同事:“這是什么花?”“是李花,你不認識?”它就是李花啊,是我這些天念念不忘的李花啊!可我從前分明不止一次的乘車經過它的身旁,只是目光不曾為它停留,甚至也不曾問過它的芳名。
感謝花信課程,讓我多了一雙慧眼,也多了一顆向美之心。重新認識了李花,說真的,要不是時間不允許,當時我肯定是下車賞花了。可是想到晚上還要依習俗幫侄女裝箱子什么的,只好放棄自己的想法,只是在心中約定,明天一定來。
第二天,忙著參加婚禮,城里鄉下來回往返,我暈車了,特別難受,頭痛得很厲害。下午回到家里,婆婆見我虛弱的樣子,很是心疼,忙不迭地拿水果、牛奶、熱飲,又囑我好好休息。但我想著昨日里與李花的約定,堅持出去走走。婆婆有些不放心,但聽說我還有作業,就依了我,沒有再說什么。
路程不算太遠。穿過一個農貿市場,路過兩個小區,再走完一條兩旁都是垂柳的小徑,就踏上了那條兩旁盛開李花的大道。放眼望去,兩行盡情怒放的李花,潔白如雪,悄然裝點喧囂的馬路。一樹樹的繁花,恍若積雪,讀過的詩句不經意地就冒了出來:“李花宜遠更宜繁,惟遠惟繁始足看。“誰將平地萬堆雪,翦刻作此連天花”。
再走近些看:三朵開在一起,花瓣是白色的,瓣尖圓鈍。那嬌小的花瓣,潔白如雪,在陽光照耀下,自由舒展。李花是平凡的,它沒有炫目的花色,默默地站在路兩旁。匆匆而過的人們忙于生計,也很少有人駐足欣賞,只有蜜蜂在花叢中上下翻飛,與她為伴。
李花的心情也許沒有多少人能理解,但它毫不在意,“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它知道自己的使命就是綻放,只要是屬于自己的季節,就會毫無保留地獻出自己的潔白和芬芳。這讓我想到了小思筆下的蟬,它等了十七年,才等到一個夏天,它“那么小,卻那么響”。它用自己的聲音傾訴著來到世界的執著,宣告生命要好好活著。李花呢,用它的怒放的生命無聲地宣告:世界,我來了,請不要忽略我的存在。
在俗世里奔波的人,比如我,常常會忽略身邊的美好。所幸的是有這樣的一個下午,我能夠隨著自己的心,行走在開花的樹下,見證李花最美麗的時刻,沒有辜負它等待的熱情。
凝視眼前素雅高潔的李花,我的頭腦里也不時閃過許多師友的模樣:那些在百忙之中為我改稿子,提建議的老師,那些對我微不足道的成績予以肯定的朋友,那至今仍回響在耳畔的溫暖鼓勵……一路走來,正是你們引領了我,陪伴了我。
想到這些,我的內心充滿了深深地感激和謝意。我生命中的貴客,你們就是我心中高潔的李花,未來的日子里我定會不辜負你們的期許,努力去拼搏,像這李花一樣,默默綻放出屬于自己的一份精彩,努力去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