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記得小時候,正月初四這一天是去姥姥家出門的。也就是爸爸這輩子人走丈人的日子,現在大都提到大年初二和初三了。母親去世后,我和媳婦就改在過年當天上午去姥姥家坐坐。于是初四這天就成了沒有特定意義的日子,恰逢在老家,走街串巷邊走邊拍成了一個最好的安排。按理說40不到的年紀,還沒到懷舊的時候。不知道是何緣故,對兒時生活過的老家,兒時經歷過的趣事總是饒有興趣的寫下來畫出來。寫的多了就成了習慣,畫的多了便成了愛好。我很享受在微醺的午后,躺在反顧熱的炕頭上,在冬日的暖陽里聽麻麻講著聽過多少遍的故事,慢慢睡去。
? ? ? ?出了大門貼著東側院墻往北,走不了幾分鐘就到了兒時小學的舊址。邁過雜亂的茅草,踩著解凍的泥土。小學僅存的幾間教室孤零零的佇立在楊樹林后,米黃色的外墻,分外顯眼,像個濃妝艷抹的老婦人。學校的院墻早就不見蹤影,就連原先的甬路也沒有了。教室后面就是L型的大灣,連年的干旱,記憶中的滑冰釣魚變得越發模糊。
? ? ? ? 依灣而居的村舍前,除了紅燈籠就是一囤挨一囤的棒槌。偶爾繞過的母雞,咯咯聲里摻雜著豐收的喜悅。沿著胡同一直往北走,青磚紅瓦堆砌的胡同,比起京城的少了些許氣派但平添一份實在。胡同口停放的轎車,猛的又把我從童年的回憶里拉回到當前。
? ? ? ? 前天的雨雪,把道路弄得泥濘不堪。再往前走就到了張陸兩村交界的地方,恰在小路拐角處,坐落著一處精致的土地廟。每到初一,這個神圣的地方總會聚集很多和奶奶一般年紀的老人。每人都攢著一卷紙錢,虔誠的圍坐在一起,燒香念佛,為各自掛念的事祈福。小時候,我就和伙伴挨家挨戶的收紙錢,然后偎依在奶奶旁邊靜靜地傾聽她們念經。聽得遍數多了,便也學會了幾首經文。每每這時總會聽到老人們的贊許“這個孩子真伎倆,學東西真快。”
? ? ? ? 沿著土地廟旁邊的小路往前就到了我小時候生活的胡同,老宅子早已不見蹤影,但依舊殘存的宅院,還是那般的精美。干垢巧妙的勾連在一起,堆砌成一堵完美的院墻。見不到一丁點水泥,但堅固如初,年齡也比我大的多。凝望間,一縷炊煙升起,慢慢消散在瓦藍的天空。許是南風的緣故,漏散在墻邊的煙塵里有一股久違的嗆味,應該是花柴合著棒子骨頭的味道。
? ? ? ? 路過二爺爺家,輕聲進到屋里,恰好大姑和二姑一家回來。不大的土炕上,坐滿大人和孩子。陽光穿透彌漫在炕前的煙霧,散落在每個幸福的臉上,定格在我的相機里……
? ? ? 睡醒的時候,爺爺正在弟弟的指導下,拿著平板電腦,仔細翻看我的文章。那認真的表情,仿佛回到當年他當老師的時候。爺爺看的很慢,往往還沒有看完一段,屏幕就黑了,一次次讓弟弟幫著恢復。爺爺頭發由白變灰,清瘦的身板,堆滿年的烙印。這些日子里,幸福的味道充斥在大街小巷,我用心捕捉,訴諸筆端,只為讓這猶存的年味走的慢一點……留住記憶,記錄鄉愁,我努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