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地成為自己”比“成為更好的自己”更重要


用了幾天的時間讀完了武志紅老師的心理著作《巨嬰國》,且把彼書的結尾作為此文的開篇語——

愿我們每個人,都能活得飽滿而自在,愿我們都能證到這一點:生命是為了更好地成為自己,而不是成為更好的自己,因為,你自己本身,就是最好的。

讀此書前,我一直喜歡這句話——“成為更好的自己”;現在,我更喜歡——“更好地成為自己”。

很多學校都把“成為更好(最好)的自己”作為學校的校訓,之所以把“更好的”作為定語放在“自己”的前面,是為了強調“更好”,突出“精進”的意思,以此來鞭策學生,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達到自己能力所能達到的最好水平。正如一首詩《成為最好的你》中所寫:“如果你不能是一只麝香鹿,那就當尾小鱸魚,但要當湖里最活潑的小鱸魚”。

兩相比較后,我更認可這種說法——“更好地成為自己”。將“成為自己”連在一起構成動賓結構,前面加上“更好地”三字修飾,則重點強調的是如何“成為自己”。

人,總是要面對以下三個層面的關系:一是與“物”,與外在世界的關系;二是與“人”,與他人的關系;三是與自己,與心靈的關系?!俺蔀樽约骸笔紫纫J識自己,要處理好與自己心靈的關系,而這是最難的。傳說中阿波羅神廟門楣上的那句“人啊,認識你自己吧”的箴言,之所以橫亙千年依然激蕩人心,正是如此。

弗洛伊德把“我”分為三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完全潛意識)代表欲望,受意識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識)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識)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幾乎是永久對立的,為了協調本我和超我之間的矛盾,自我需要進行調節。本我,自我,超我構成了人的完整人格。

“成為更好的自己”,是站在“超我”的角度去思考,這是一個道德判斷的視角,一個須仰視的視角?!案玫淖约骸笔窍胂笾械摹拔摇?,而非實際生活中的“我”,這個“我”更像是一個道德模范。與這個想象中的“我”相比較,現實中的“我”總是那樣的渺小與不堪。

鼓勵與要求孩子們“成為更好的自己”,其用意當然是要彰顯“激勵”與“鞭策”的作用。其潛臺詞是“你還不夠好”,或者“你還可以更好,不要驕傲”。事實上,許多家長正是踐行著這樣的理念。孩子考試得了80分,父親會說:“怎么錯了這么多?沒有用心吧,你應該考得更好!”孩子拿了一份98分的卷子回來,父親會說:“那2分怎么丟的?好好找找原因,爭取下次考滿分!”孩子終于拿回來一張100分的卷子,父親也會壓抑住心頭的喜悅:“才考了一回滿分,不能驕傲啊!”總之,孩子所做總是還不夠好,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你應該“做的更好”才是。

其實,還有比成績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自我價值感”。所謂“自我價值觀”就是自己對自己的期許,是相信自己能夠做成、做好此事的“自信”?!俺蔀樽詈玫淖约骸北砻嫔虾孟袷菫榱颂岣邔W生對自己的期許,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墒牵瑢嶋H上收到的效果可能會正好相反。這是因為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對自我的認知,很多的時候需要借助他人的評價。如果孩子接受到的信息總是“我還不夠好”,那么他的自我期許不但不會提高,反而會降低?!俺晒κ浅晒χ浮?,“自我價值感”的確立也是如此。雖然謙虛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但在教育孩子,幫助孩子建立“自我價值感”的時候,可能真的需要變一變,要不吝贊揚才對。

“更好的自己”是道德視角,也是理性的視角。它讓我們以理性來審視自己,而把自己感性的部分壓抑在內心的深處?!拔摇笔俏覒摮蔀榈奈?,而不是我真實感受到的“我”。重理性,輕感性,這也是我們社會的通病??墒亲鳛橐粋€科學家,一個極其理性之人,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感性是神賜的天賦,理性則是忠實的仆人。而我們創造的社會,讓仆人榮耀,卻將天賦忘懷。 “股神”巴菲特也說,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最關鍵的教誨來自于他的父親,父親一再對他強調說“尊重自己的感覺”。

對于小學生來說,感覺是最真實的,理性往往是空洞的??墒窃谖覀兊慕逃校瑓s往往更注重空洞的、理性的教育,卻忽略真實的、感性的教育。與理性的教條化、概念化不同,感性崇尚的是真實與豐富。生活正是因為真實,才如此豐富?!案玫淖晕摇被蛘摺白詈玫淖晕摇眳s會在某種程度上抹殺這種豐富性。它一方面承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如果你不能是一只麝香鹿,那就當尾小鱸魚;一方面卻又規定了評價的標準:但要當湖里最活潑的小鱸魚。實際上,鱸魚的生活狀態可以多種啊,可是是活潑的,也可以是安靜的,甚至是調皮的,為什么一定要成為“最活潑的小鱸魚”呢?在理性探索的同時尊重每個人“自己的感覺”,才可能達到哲學家羅素所說的那種境界——須知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

過于強調“更好的自己”,還可能導致自我的迷失。前面已經講過,孩子對自我的認知,往往需要借助周圍人的評價來實現。過于強調“最好的自己”,可能會讓孩子著力去討好別人,迎合別人,從而構建一個“假自我”。

我們的文化欣賞“乖孩子”“聽話的孩子”,可是很多這樣的孩子卻并不快樂。一個朋友說:我1歲就被送到托兒所,在那里過得并不好。我媽很引以為傲地說,我2歲左右就會乖乖坐在樓梯上喝中藥,從不讓她費心。其實我不是不怕喝苦藥,只是不敢讓媽媽費心。我怕媽媽不要我,怕我會一直待在托兒所里。不是我想乖,是不敢不乖?,F在長大了,和媽一直不親,和人也很難保持親密關系,很痛苦。

我小時候也是一個一直被別人夸的懂事的“好孩子”。為了成為大家所說的“好孩子”,在家里我不和弟弟、妹妹搶東西;在學校,我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一群男孩子玩得不亦樂乎,我卻站在一旁謹言慎行。我不愿和任何人發生沖突與矛盾,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的需求與愿望降到很低;我不愿麻煩別人,自己能做的事一定是自己做。從小到大,我的確獲得了不少人的認可與贊揚,可是有時感覺真的活得很累,缺乏的是激情與活力,遺棄的是決斷與酣暢,真的是把自己活成了武志紅老師書中所寫的“中國式好人”的模樣。回首往事,有時候,我在想,這些真的是我想要的嗎?我們到底是要為自己活著,還是要為別人活著?今天,如果讓我在“完美的假自我”與“有缺陷的真自我”之間做一個選擇的話,我會堅定的選擇后者。

迷失自我的人,終會面臨悲慘的命運。電影《松子被嫌棄的一生》中的松子的一生是慘敗的,她正是一個迷失了自我的人。她自我價值感完全依靠外界來建立:小時候她一直試圖讓爸爸看見自己、喜歡自己,卻永遠受挫,直到一天,她靠做鬼臉贏得了爸爸的一個笑容。從此,她一生中做了無數次鬼臉,每一次都是為了討好別人。可是,這個可怕而滑稽的鬼臉,只能討好父親,卻會嚇著其他所有人。最終,她覺得自己人間失格,面臨的是人生的一次又一次失敗。她一直希望成為他人眼中“最好的自己”,可卻沒能“成為自己”。

“更好地成為自己”是全視角,它立足“自我”,憧憬“超我”,悅納“本我”。它的重點是理解與悅納。它的目標是構建核心自我。

個人成長中,核心自我的誕生,是一個超級里程碑。 核心自我誕生前,你像是環境的響應物。譬如,你對別人的評價超在意,似乎別人的評價定義了你是誰,你會極力調整自己,以爭取做到該環境內的最好。這種時候,你是沒有自由度的,別人的評價,會極大左右著你。 一旦核心自我誕生了,環境的變化,還會激發你的反應,但不再能動搖你的根基。由此,你有了從環境中跳出來觀察的能力與一份從容。

核心自我的構建基于一個基本的自戀:我是好的。這種“我是好的”的自戀感,是一種凝聚力,可以將關于自我的各種信息凝聚在一起??梢哉f,這種自戀是一種向心力。

讓孩子“更好地成為自己”,正是要孩子能夠理解自己、悅納自己。這里談到的“悅納”指的是能夠愉悅地、坦然地看待和接受自己,從而形成較高的自我價值感。要從自己的身上看到更多的可能性,給自己更高的期許,并為之而努力。這時候,孩子會自信地說:“我就是我,一個獨一無二的我。雖然我身上還有著一些缺點和不足,但總的來說,我是好的!而且,我會變得更好!我不必為此去討好誰,迎合誰。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努力!”

一個勇于“成為自己”的人,能夠虛心地接受他人的批評。這是基于“我是好的”的自信而建立起來的。如果連這點基本的自戀都未形成,任何一點點”我是壞的“的信息就可以讓其自我破碎。一些一直被大家看好的孩子,遇到一些小的挫折后便一蹶不振,有的甚至走上不歸路。很多都是因為沒有建立起“核心自我”?!昂诵淖晕摇庇腥缍êI襻槪辛怂筒粫^多受到外界的干擾,時時聆聽內心的聲音,進而達到王陽明所講的“心外無物,心外無法”的境界。

核心自我是孩子以自己的感覺為中心而構建起來的自我,是真自我,是生動而流動的,放松,專注,并天然地富有創造力。不過,核心自我的形成,總是取決于一個人與周圍關系的質量。若有一溫暖且能良性互動的穩定關系,孩子就會感覺到,心靈在迅速成長。這就需要父母和老師給孩子提供一個抱持性空間?這需要做到三點: 一、在孩子把事情做好時認可他; 二、在他受挫時支持他; 三、讓他的各種感受和想法可以安全自由地流動。 在抱持性空間里,一個人可以很放松,可以做自己。并且,特別重要的一點是,在這個抱持性空間里,他有空間可以觀察自己,也有空間觀察別人,因而可以變得更從容。這樣,突然一天,他發現,自己不再被外在環境中的苛刻評價所左右,那就意味著,他終于有了自我。

綜上所述,要讓孩子得到發展,首先要讓他們“更好地成為自己”。一個有了這樣高度的自我覺知能力的孩子,一定是快樂的、自信的!因此,我以為,“更好地成為自己”比“成為更好的自己”更重要!

(此文是讀武志紅老師書籍時的一點隨感。文章并未抓住《巨嬰國》一書的核心內容展開,武老師意在對國民性進行深入剖析。我只是結合自己關注的教育問題來談,掛一漏萬,難免失之偏頗,還請大家見諒。)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