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本周五),它便上映了。
能不激動嗎?
《銀翼殺手2049》
距離雷德利·斯科特老頭子的《銀翼殺手》問世,已經35年。
但這部神作,從未過時。
去年Sir還發文講過:
今天,續曲來了。
在雷德利老爺子的監制下,執導棒交給了曾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的丹尼斯·維倫紐瓦(提名作品,《降臨》)。
《銀翼殺手2049》是毀前作,還是續經典?
這個問題,北美記者@西多在看過并采訪主演高司令后,想回答。
文 | 西多
Sir電影獨家專稿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我仿佛已經聽見了國內科幻迷們的叫好。
老實說,《2049》上映前,我有點擔心——
重啟經典實在是太吃力不討好。《銀翼殺手》早已坐穩電影史上科幻神片地位,也就意味著,這部續作既要征服新觀眾,又不能脫離原作影迷的期待。
很難不讓人為它捏一把汗。
我的擔心是這么被打消的:
北美上映兩周后,爛番茄新鮮度穩定在88%,影評人評分高達8.2。
僅略低于前作的90%
IMDB8.5,(暫時)超越了前作的8.2分。
Metacritic也給出81高分。
甚至有外媒稱——
丹尼斯·維倫紐瓦(本片導演)一戰封神。
饑渴如我,當然也在上映第一時間,找到一家最好的IMAX影院檢驗。
在一點也不漫長的163分鐘之后,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說:
《銀翼殺手2049》值。
《2049》不是一部屬于所有人的電影。
作為大片,它的大場面非常有限,敘事節奏也極其緩慢。如果懷抱一種觀看“科幻巨制”的預期走進影院,保不齊會沉沉睡去。
但,作為經典作品的續篇,《2049》不論是嚴肅的氣質還是深刻的主題,都完美繼承,甚至突破。
在一個封閉的世界觀中能做到這點,實屬不易。
就影片本身,《2049》堪稱近年來電影藝術的集大成者:
從劇本、敘事,到攝影、配樂、表演,都在水準之上。
我特別想好好講講這部電影。然而,正如外媒首波評論所說——
《2049》實在太容易劇透了,甚至連劇情簡介都會劇透。如果你要去看,盡量先別看影評。
友情提醒
不聊故事總行吧。
我就聊聊,和本片主演高司令面對面的十分鐘。
這是多么高超的聊天技巧——
在毫無劇透的情況下,完美應對了我對《2049》的好多個小問號。
聊前作
簡短表達了對《愛樂之城》的熱愛后,我拋出了第一個問題:
《銀翼殺手》對你有什么特別的意義嗎?
高司令稍稍思考了一下,緩緩(是的,他說話的語速真的很慢)地說:
“這部電影對我的成長過程有著很大影響。”
他解釋:
“我看到這部電影時大約12歲,那時覺得電影沖擊力太強了。我看到了未來的景象,英雄和反派的界限變得模糊,甚至讓我質疑何為人。對于一個12歲的孩子來說,它既驚悚又美麗,內容太沉了。”
35年前,這部略顯前衛的科幻電影鎩羽而歸。
但有些電影的價值,是票房體現不了的——
之后幾十年,《銀翼殺手》地位越來越高,如今已是史上前五的科幻電影。
即使在今天看來,這部35年前的科幻電影依然充斥著一股未來感:飛行的汽車、聲控的裝置、巨大的全息投影……
甚至可以說,我們社會的發展速度還遠遠落后于電影的想象力:
難怪維倫紐瓦在第一次看到《銀翼殺手》時,直覺這是來自未來的影像片段。
“何而為人”的終極思辨主題、人造生命體與人類的倫理關系……今天已不新鮮,但35年前,多驚世駭俗啊。
《銀翼殺手》作為賽博朋克電影的奠基者,影響了包括《阿基拉》《攻殼機動隊》《黑客帝國》等一系列大名鼎鼎的后作。
高司令強調,這是他第一部科幻電影,緊張又興奮:
“我一直都很想參與科幻電影。有什么能比參與一部銀翼宇宙電影更酷呢?
雷德利·斯科特(前作導演,擔任本片制片人)、哈里森·福特(前作男主角,在本作中飾演同一角色)、漢普頓·范徹(《銀翼殺手》和《2049》的第一編劇)悉數回歸,這對我來說就已經太足夠了。”
聊《2049》
我接著問:所以這是你參演的原因嗎?
高司令搖頭:我決定參與這部電影,是因為劇本非常棒。它并非僅僅利用、強調原作,而是對原故事的延伸。不僅回答了前作留下的疑問,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問題。
相信我,在看過電影之后,你一定能理解高司令對劇本的贊賞。
和前作類似,《2049》還是一個偵探故事:
作為銀翼殺手的K在辦案過程中遇到了種種謎團,并試圖解開這些謎團。
相比前作略隱晦的敘述,《2049》的故事更簡潔。不復雜但緊扣人心,觀眾跟著主角K的視角,感受他的感受。
電影上映前,官方發布了“銀翼殺手”宇宙的編年史并放出了3個前傳視頻,分別介紹了2022年、2036年、2048年跟電影內容有關的事件。
第一部《銀翼殺手》后的2020年,泰瑞爾公司推出了新型的連鎖8號復制人,擁有與人類相同的壽命,但是可以通過右眼的系列號識別出復制人的身份。
2022年,一枚EMP在洛杉磯上空爆炸造成城市斷電。同時復制人引起了泰瑞爾公司資料庫的爆炸,導致大部分關于連鎖8號復制人的信息被銷毀。這次斷電也造成了經濟崩潰,食品供應陷入困難,許多市民的生活被影響。該事件也導致政府頒布了復制人禁令,泰瑞爾公司因此破產。
此后,華萊士(杰瑞德·萊托 飾)公司收購了茍延殘喘的泰瑞爾公司,并于2036年生產出完全聽命于人類的連鎖9號復制人。此后,復制人禁令被解除,新一代連鎖9型銀翼殺手開始了“退休”老型復制人的工作。
萊托少爺飾演的華萊士
2048年,一名老型復制人謝波·莫頓(戴夫·巴蒂斯塔 飾)不小心暴露了身份。高司令飾演的銀翼殺手K于是前往對他進行“退役”。
《銀翼殺手2049》的故事,就從這里開始展開。
謝波·莫頓
當我開始問《2049》的事,高司令就明顯……打起了太極。
我問:這部續作和原作相比,最大的區別是什么?
高司令想了一下,說“環境的變化很大”。
嗯……我竟然無力反駁。
前作的故事發生在2019年。電影中描繪的洛杉磯陰冷、潮濕,顯得無比壓抑。
《銀翼殺手》中一直綿延不斷的雨水
高司令說,跟2019年相比,世界更嚴酷了、也更蕭瑟了。如今人們只在試圖生存,所有事情在各個方面都變得復雜起來。
我不甘心于這樣籠統的答案,接著問:那么角色呢,跟戴克(前作的主角)相比,你飾演的K有什么特點?
高司令回答說:世界變化了很多,工作的內容也隨之變化了。雖然K和戴克都是銀翼殺手,但是在2049年,這份工作的意義也有了很大的變化。
嗯……我又竟無力反駁。
當然,在看過電影之后,我也理解了高司令的含糊其辭:K的身份和經歷,的確與電影的故事和主題息息相關。
這個問題的答案,還是等各位毒飯自己去電影院尋找。
《2049》的洛杉磯繼承了前作的陰雨
《銀翼殺手》討論了這么一個問題:即使不是自己的記憶,難道記憶本身就不真實了嗎?擁有了別人真實記憶的復制人,和人的區別又到底是什么?
在《2049》中,K在辦案的過程中,也再度面臨類似的問題。在這個基礎之上,本片甚至進一步進行了更深入的探討:
復制人和人的界限,到底是什么?
在看完電影之后,你也許能從K的身上,找到意想不到的答案。
除了主線故事,K的感情線,也在一定程度上致敬了前作中戴克和瑞秋的感情。
聊自己
眾所周知,為了出演《愛樂之城》中的爵士鋼琴家塞巴斯蒂安,高司令在開拍前三個月,每天花四小時的時間練習鋼琴。那也是他在準備《愛樂之城》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戰。
我問他:你現在還彈琴嗎?
他笑了笑說:彈啊。
我接著問:那么在準備這部電影的過程中,最大的挑戰是什么呢?
高司令略加思索,做出了一個很抽象的回答:對這個世界觀的理解。
《銀翼殺手》塑造了一個宏大的世界觀,《2049》需要在這個世界觀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讓這個更大的虛擬世界具體而有說服力。
科技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怎樣的高度?人類和復制人如今有著怎樣的相處模式?曾經的繁華城市,現在變成什么樣子?
高司令說:這部電影的規模太龐大了,有太多具體的細節在導演的腦子里。它不是那種你簡單地閱讀一下文本就可以想象出來的世界,而且這個世界觀會如何被執行出來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角色應有的感受。
而對于角色來說,這是他唯一了解的世界。所以我必須在這個世界觀被創造出來之前,先去理解這個世界。只有這樣我才能表現出這是我的角色所適應的世界。
與前作相比,洛杉磯更加光怪陸離
為了實現這個目的,高司令不管是在拍攝期間還是在準備階段都盡可能讓自己泡在片場。
他強調,片場的精細程度達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在電影的背后有太多非常棒的匠人工藝。
為此他舉了個例子:有一幕劇本寫的是,K走向一個桌子,問了一個問題然后離開。
他預想的情況是,自己走向一個普通的桌子(他敲了敲我倆之間的桌子),然后問問題。但他到了片場,發現那整個攝影棚就是劇本里的那張桌子。
“在我印象中,這個鏡頭只有5秒左右,但因為這是電影的一部分,它的規模就必須和電影中的其他場景一樣龐大。”
問題來了:高司令說的是哪張桌子呢?
那么,拍攝過程中,有什么有趣或奇異的經歷嗎?
這個問題高司令思考了好一會。
“也許能在這部電影里就是最奇異的事情了吧。12歲的時候看過《銀翼殺手》的世界,突然間自己就在這個世界里了,電影里的雨變成真的了,自己在這個世界里走來走去,真的完全濕透了。”
感覺自己無意中看到了男神的迷弟時刻。
聊合作伙伴
在《銀翼殺手2049》中,前作主角哈里森·福特時隔35年的回歸,無疑是電影最大的看點之一。
雖然并沒有拿過非常亮眼的獎項,但福伯在好萊塢的地位也是不言而喻的。
其中最深入人心的角色,還是當屬《星球大戰》里的韓·索羅、《奪寶奇兵》里的印第安納·瓊斯和《銀翼殺手》里的瑞克·戴克。
在《星戰7》中,福伯回歸飾演韓·索羅
在《2049》之前,高司令和福伯并不認識。于是我問:哈里森的性格和你之前想象的一樣嗎?
這個時候,高司令就開始吹前輩了。(這也是整個采訪過程中高司令最長的答案)
高司令說:哈里森比我想象中的要更酷、更幽默。他是一個了不起的電影人,如果一幕戲有一百種演繹方式,但是最好的方式只有一種,他就有辦法找到那種方式。
他出演過太多經典的電影,而且他是這些電影中的常量。他對電影的故事講述和觀眾對電影的期待有非常棒的理解;他知道電影應該如何與觀眾溝通,如何把電影中的信息傳達給觀眾。同時,他在片場也得心應手,能做到既非常專注又不過于嚴肅。我相信所有人跟他的合作經歷都非常愉快。
老當益壯的福伯
嗯,雖然還是稍顯官方,但還是能從中體會到高司令對福伯的深深愛意。
還有一個小軼事:兩人在拍攝打戲的過程中,福伯一不小心真的揍到了高司令一拳。對此高司令在另外的采訪中說:原來被自己的偶像揍,和被其他人揍一樣痛。
哈哈面對偶像的男神其實也有點萌嘛。
當我準備繼續追問高司令和福伯在片中的關系時,我的十分鐘就這么突然結束了。
老實講,我還真的特別想知道高司令會怎么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在電影中,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情節。
由于時間的關系,我計劃要問的問題沒能問完:關于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關于攝影大神羅杰·迪金斯;關于本片的監制、前作的導演雷德利·斯科特。
但是這也沒什么關系。因為看過電影就會知道,他們為我們打造了一部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正如高司令所說,導演將自己對原作的敬意轉化成一種靈感,在繼承前作主題和疑問的同時,還提出了新的問題。
何而為人?復制人和人類的界限到底在哪?
獲得過13次奧斯卡提名的“無冕之王”羅杰·迪金斯,也奉獻了生涯最棒的作品之一。
強烈建議到最好的IMAX場觀影
至于雷導,已經親切地把監制這部電影形容成“回家”。
講真,你難道還需要更多去看這部電影的理由嗎?
最后,我還是稍微說說自己對這部電影的感受吧。
直到今天,《銀翼殺手2049》上映3周,美國本土票房不到7000萬美元,全球票房1.6億,剛剛超過電影的成本1.5億。
加上宣發費用,一個難過的事實是:《2049》還沒回本。
老實說,雖然口碑上佳質量過硬,但本片不理想的票房成績是可以預見的。
片長太長、觀影門檻略高、作為一部科幻大片但文藝氣質過重,都可以說是本片的“問題”。
還是那句話:這不是一部屬于所有人的電影。
但我覺得,這才更是它的可貴之處。
當《王牌特工2》為了更大更炫更強而喪失了前作的靈魂;當漫畫中最黑暗的事件之一“諸神的黃昏”被拍成了“最有趣的漫威電影”……我們似乎慢慢發現,在這個時代,嚴肅的東西越來越難被留下來。
而《2049》選擇了逆流而上。
我喜歡它,我更敬佩它。
也許,和前作一樣,《2049》不會贏下票房。但它一定能和前輩一樣,在影史留下獨一無二的足跡。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