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古斯塔夫 勒龐??? 馮克利譯??? 2015年11月第1版
群體心理
大量的個人聚集在一起并不足以構成一個群體。在心理學中,群體,在某些既定的條件下,且只有在這些條件下,一群人會表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它非常不同于組成這一群體的個人所具有的特點。聚成群體的人,他們的感情和思想全部都采取同一方向,他們自覺的個性消失了,形成一種群體的心理。
組織化的群體的人所表現的特征:自覺的個性消失,以及感情和思想轉向一個不同的方向。
一切精神結構化都包含著各種性格的可能性,環境突變就會使這種可能性表現出來。
完全組織化階段的群體——我們就會看到群體可以變成什么,只有這個發達的組織階段,種族不變的主要特征才會被賦予新的特點。
群體精神統一性心理學
在形成一個群體的人群中,并不存在構成因素的總和或它們的平均值。無意識現象不但在有機體的生活中,而且在智力活動中,都發揮著一種完全壓倒性的作用。在有意識的行為,是主要受到遺傳的影響而造成無意識的深層的心理學結構產物。無意識構成種族先天稟性,人在智力上差異最大但卻有著相似本能和情感(這個世界上最不公平的就是智力的差別——另一篇文章敘述)
群體一般只有很普通的品質,群體中累加在一起的只有愚蠢而不是天生的智慧,群體——被催眠——難以抑制的沖動(后詳細敘述)
群體感情和道德觀
孤立的個人具有主宰自己反應的行為的能力。群體則缺乏這樣的能力,群體兩個極端:血腥的狂熱分子,寬宏大量的英雄主義。
群體易受環境因素影響,多變,沖動,不可能長久民主的統治。
心理學基本素養,兒童一直在撒謊,這是一種無辜的謊言。一件事情被若干目擊者同時證實,也就是說真相與公認的論證相去甚遠。
根據不同場合。這一套或那一套觀念就會表現出來,并以相應的言談舉止,這會讓同一個人顯得極為矛盾,不過,這些矛盾與其說真正的存在,不如說是一種表面的現象,因為只有世代相傳的觀點才能對一個孤立的個人產生足夠的影響,變為他的行為動機。
群體推理的特點:是把彼此不同,只在表面上相似的實物攪在一起并且立刻把具體的事物普遍化。群體想象力豐富,缺乏理性人為沒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怎樣影響群眾的想象力?
群體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
群體并不進行推理,它對觀念或是全盤接受或是完全拒絕,對它產生影響的暗示會徹底征服它的理解力,并使它傾向于立刻變成行為。
宗教的本質
對想象中某個高高在上者的崇拜,對生命賴以存在某種力量的畏懼盲目的服從它的命令,沒有能力對其信條展開討論,傳播這種信條的愿望,傾向于把不接受它們的任何人視為仇敵偏執妄想。邏輯定律對群體不起作用。
毫無疑問,是幻覺引起的激情和愚頑,激勵著人類走上文明之路,在這方面人類的理性沒有多大的用處。有時,各民族好像被一些神秘的力量左右,它們類似于那種使橡果長成橡樹或讓彗星在自己軌道上運行的力量。
傳統信念準備性因素:種族、傳統、時間、政治和社會制度、教育
盡管存在理性,文明動力仍然是各種感情,譬如尊嚴、自我犧牲、宗教信仰、愛國主義以及對榮譽的愛。
群體領袖及說服手法
在群體的靈魂中占上風的,并不是對自由的要求,而是當奴才的欲望。
雖然能夠領導別人。卻好像不能在最簡單的環境下思考和支配自己的行為。
名望是說服群眾的一個基本因素
無可否認,文明是少數智力超常的人的產物,他們構成一個金字塔的頂點。一個民族的稟性,決定著一個民族在狹小范圍內的變化,支配著機遇的作用。
表面自由的增加必然伴隨真正自由的減少,各國被一種繆見所騙,認為保障自由與平等就是多制定法律。(關于自由 克里希那穆提也有說,接受權威就是對自由的拒絕,而權威包括宗教或一種心理模式等 )